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81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A61F2/07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中间的支撑段和设置在两端的扩口端;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支撑部和设置在近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在轴向方向上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为网格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激光切割制作或编织制作,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编织制作。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闭环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闭环支架。置为闭环支架。置为闭环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A61F2/07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而出血性脑卒中是最危险的一种。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动脉瘤,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导致血管壁功能减退、弹性下降,在血压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及膨出,随时有破裂的风险,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0003]目前主要选择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如降压、脱水抗感染。外科治疗如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止血等。颅内动脉瘤常用介入治疗方法为动脉瘤栓塞术、支架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血流导向支架植入术、覆膜支架隔绝术等,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常规脑血管造影。
[0004]在已公开的防止动脉瘤破裂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中,通过载瘤动脉夹闭、弹簧圈栓塞,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因弹簧圈而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出现支撑支架与动脉瘤相对位置不同步,易造成无法覆盖宽颈动脉瘤,一旦支架的有效长度段不能完整地覆盖动脉瘤,并且支撑支架径向力不够,都会引起巨大型及宽颈动脉瘤中弹簧圈无法稳定而逸出。因此,不仅会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动脉瘤瘤径进一步变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性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4971706U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脉瘤的局部密网支撑支架:利用瘤颈处局部密网封闭动脉瘤,减少对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的干扰,降低对周围正常血管的刺激和影响,降低血管内膜增生。但是该局部密网支撑支架没有设置显影原件,并且贴壁不良,顺应性差,支撑性不强,弹簧圈容易逃逸,并且支架不能与血管贴合接触使支架内皮化。
[0006]中国技术专利CN205458867U披露了一种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支架,用于动脉瘤附近存在分支血管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支架由金属丝编织而成;支架对应所述动脉瘤处较密集,即金属覆盖率较高;支架对应所述分支血管处较稀疏,即金属覆盖率较低,然而其支架是由编织而成,支撑力相对较低,并且人体血管是复杂的,血管分支之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其支架不可调节的特性是难以适应复杂血管的。
[000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784898A也公开了一种颅内分叉处动脉瘤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封堵部分、连接杆和显影点,对分叉处动脉瘤有一定的封堵作用,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不便,易造成支架贴壁不良,顺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防止动脉瘤破裂、载瘤动脉重建技术中存在的支架有效长度段不能完整地覆盖动脉瘤、支架支撑力不足导致弹簧圈掉落以及单个支架难以适应复杂血管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包括
[0010]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中间的支撑段和设置在两端的扩口端;
[0011]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支撑部和设置在近端的连接部;
[0012]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在轴向方向上采用间隙配合;
[0013]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为网格结构,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激光切割制作或编织制作,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编织制作。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闭环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闭环支架。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在两个所述扩口端上设置有显影标记,所述显影标记设置为缠绕在所述支架杆上的显影丝,第一支架上的所述显影丝的数量为2

12根;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上均设置有显影标记,所述显影标记设置为缠绕在所述支架杆上的显影丝。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自膨胀式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两端的扩口端的网格面积大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支撑段的网格面积;所述支撑段网格面积为所述扩口端网格面积的1/3

1/2。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扩口端每端长度相当于支撑段的 1/4

1/3,扩口端直径是支撑段的6/5

8/5。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在支撑段的金属覆盖率为30%

40%;所述第一支架在扩口端的金属覆盖率为10%

20%。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自膨胀式支架,所述支撑部的网格面积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架中支撑段的网格面积大小,所述支撑部的网格面积大小最大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中支撑段网格面积大小的1.5倍;所述连接部的网格面积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架中支撑段的网格面积大小,所述连接部的网格面积大小最大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中支撑段网格面积大小的1.5 倍。
[0020]一种基于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封堵装置的输送系统,包括导管和输送导丝;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在导管内,所述输送导丝设置在导管内,所述输送导丝远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部通过电解脱工艺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段设置有与所述输送导丝远端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连接座,当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压握在导管中时,所述连接座卡进所述第一支架的网格内。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导丝远端设置有导丝凸台,当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压握在导管中时,所述导丝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近端外侧。
[0023]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瘤的治疗过层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相互配合,可以在载瘤动脉内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更好
的限制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血液的交换,促进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将第二支架设在第一支架内,增加了支架的支撑力,可以有效防止弹簧圈掉落。并且,可以根据动脉瘤颈的尺寸以及周边分叉血管的分布,适当调整第二支架的位置,防止造成分支动脉的闭塞、增加第一支架的有效覆盖长度。
[0025](2)本专利技术适应于颅内迂曲载瘤动脉,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对病人的危害更小、复发率低在迂曲血管中,激光切割的支架一般弯曲能力较差,弯曲状态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管腔的壁面,这可能造成管腔的损伤,所以在迂曲血管中一般使用密网编织支架,所以本实施例第一支架选择密网支架,第二支架选择切割支架,具体操作方法同上,第二支架在密网支架内释放,可以更多的避免其弯曲状态下造成的血管损伤,并且可以适当增强密网支架的支撑力,防止弹簧圈掉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
[0026](3)本专利技术第二支架调节位置时不与血管壁直接接触,还可以避免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一支架(1)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中间的支撑段(11)和设置在两端的扩口端(12);第二支架(2),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为金属裸支架,所述第二支架(2)在轴向上包括设置在远端的支撑部(21)和设置在近端的连接部(22);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2)和第一支架(1)在轴向方向上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设置为网格结构,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为激光切割制作或编织制作,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为编织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为闭环支架,所述第二支架(2)设置为闭环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在两个所述扩口端(12)上设置有显影标记(3),所述显影标记(3)设置为缠绕在所述支架杆上的显影丝,第一支架(1)上的所述显影丝的数量为2

12根;所述第二支架(2)在所述支撑部(21)和所述连接部(22)上均设置有显影标记(3),所述显影标记(3)设置为缠绕在所述支架杆上的显影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设置为自膨胀式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两端的扩口端(12)的网格面积大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支撑段(11)的网格面积;所述支撑段(11)网格面积为所述扩口端(12)网格面积的1/3

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扩口端(12)每端长度相当于支撑段(11)的1/4

1/3,扩口端(12)直径是支撑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吴健平段志邦李志刚王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