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73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圈及其制备方法,减震圈包括减震主体和涂覆于减震主体表面的绝缘导热层,减震主体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三元乙丙胶:80~120份;氧化锌:3~6份;硬脂酸:1~3份;硬脂酸锌:1~2份;导热填料:20~30份;散热剂:15~25份;填充剂:70~100份;交联剂:1~2份;软化剂:65~80份;不溶性硫磺:1.5~2份;其它助剂:4~7份;所述导热填料采用铜粉、铝粉、铁粉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散热剂以膨胀石墨为载体,以聚偏氟乙烯为密封剂,将石蜡封装于膨胀石墨上,且膨胀石墨、石蜡与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7~10):(5~10):(3~5)。本申请制得的减震圈具有突出的导热散热性能,有利于延长电机和减震圈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延长电机和减震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制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机的安装中,减震圈通常安装于电机下方,作为承载底架,起到阻尼减震和降噪作用。减震圈通常采用橡胶材质,利用其橡胶的高弹性模量、高耐候性以及抗疲劳性能,实现缓冲防振的作用。
[0003]然而,橡胶作为一种高聚物,其导热、散热性能较差,导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热量容易积聚在减震圈中,电机与减震圈的温升极快,高温环境极大的降低了电机与减震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缓解减震圈导热散热差,极易产生高温,影响电机和减震圈实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圈及其制备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圈,其包括减震主体和涂覆于减震主体表面的绝缘导热层,所述减震主体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三元乙丙胶:80~120份;氧化锌:3~6份;硬脂酸:1~3份;硬脂酸锌:1~2份;导热填料:20~30份;散热剂:15~25份;填充剂:70~100份;交联剂:1~2份;软化剂:65~80份;不溶性硫磺:1.5~2份;其它助剂:4~7份;所述导热填料采用铜粉、铝粉、铁粉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散热剂以膨胀石墨为载体,以聚偏氟乙烯为密封剂,将石蜡封装于膨胀石墨上,其中,膨胀石墨、石蜡与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7~10):(5~10):(3~5)。
[0006]聚合物材料通常为饱和体系,无自由电子,致使其导热、散热性能较差,影响电机与减震圈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对于耐高温性能较差的三元乙丙橡胶。本申请中通过采用上述导热填料与散热剂一同配合,显著提高减震圈的导热、散热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本申请采用具有优异导热性的金属粉末颗粒或石墨烯作为填充物,使其在三元乙丙胶内形成导热通路,有效提高其导热、散热性能。
[0007]其次,本申请采用膨胀石墨为载体,以聚偏氟乙烯为密封剂,其粘接性强,熔点较
高(高于三元乙丙胶混炼温度),且与三元乙丙胶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可将石蜡封装于膨胀石墨的微孔结构中。对于石蜡,其作为一种优异的相变材料,能够通过相变进行吸热,显著提高减震圈散热作用。对于膨胀石墨,一方面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与上述导热填料一同形成导热通路;另一方面,膨胀石墨具有微孔结构中,能够起到载体作用,为石蜡提供充足的负载空间。聚偏氟乙烯作为密封剂,喷涂于膨胀石墨表面,将石蜡密封于孔隙内,以保障其相变吸热作用。
[0008]另外,导热填料与散热剂能够起到协同效果,在温度较高时,散热剂内的石蜡吸热熔化,并通过将热量传递给石墨以及导热填料,重新固化,从而起到协同散热的效果。
[0009]另外,上述填充剂包括碳酸钙、白炭黑、半补强炭黑、改性高岭土等补强剂;其他助剂包括防老剂、促进剂、抗氧剂、抗紫外剂、阻燃剂等。
[0010]优选的,所述石蜡的熔点为35~45℃。
[0011]石蜡的熔点随着其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增,本申请采用上述熔点范围内的石蜡,能够起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初始升温过程中,可通过导热填料的热传递作用进行散热;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利用石蜡的相变过程进行吸热散热,从而最大化的利用导热填料和散热剂的热传递作用。因此,熔点过低过高均不利于散热效果的充分发挥。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主体还包括8~13重量份的液体聚丁二烯橡胶。
[0013]由于减震主体中添加有较多的导热填料和补强剂等原料,导致减震主体的加工性能、拉伸性能下降。本申请中通过添加液体聚丁二烯橡胶,能够降低体系的刚性,弥补因填料加入导致的回弹性能的下降,以保障其阻尼减震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导热填料采用质量比为(2~3):1的铜粉与碳纳米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粉与碳纳米管能够形成更为密集且连通的导热通路,起到更为优异的散热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铜粉颗粒在金属颗粒中导热性能较为突出,但需要大量添加才足以在橡胶内形成密集的导热网络。而碳纳米管的加入,利用其空心管结构,在减少导热填料的用量的情况下,形成连续性更高的导热通路。另外,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韧性,有利于提高减震圈的韧性、回弹性,起到更好的减震降噪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有机硅凝胶:10~20份;绝缘导热填料:6~12份;分散剂:2~3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减震主体中采用铜粉、铁粉等作为导热填料,使得成型的减震主体具有导电性能,不利于保障电机的运行安全。本申请采用有机硅凝胶为粘接剂,将绝缘导热填料涂覆在减震圈表面,能够有效实现减震圈表面的电绝缘。
[0018]上述绝缘导热填料,通常采用无机化合物,如氧化铝、氮化铝等,其具有导热作用的同时,导电性能极差。而有机硅凝胶再实现粘接与隔绝作用的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弹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震降噪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有机硅凝胶由质量比为1:1的A组分与B组分制得,所述A组分包含如下质量份的组分:乙烯基硅油100份;含氢硅油2~7份;
抑制剂0.01~0.5份;所述B组分包含如下质量份的组分:乙烯基硅油:100份;铂催化剂:0.001~1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体系中的乙烯基与含氢硅油中的硅氢键交联固化,其交联程度越高,则硬度越高、韧性与粘性越差,因此有机硅凝胶通常为不饱和交联物。本申请通过采用有机硅凝胶,有利于提高减震圈的回弹性,从而起到更好的减震降噪效果。
[0021]优选的,所述分散剂采用多氨基硅烷偶联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氨基硅烷偶联剂,一方面能够提高绝缘导热填料在有机硅凝胶中的分散性,提高体系中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面粘接强度;另一方面,其分子链一端的氨基基团能够与减震主体中的三元乙丙胶反应键合,而分子链中另一端的硅氧烷基团,水解后能够与有机硅凝胶反应形成Si

O

Si键,从而在减震主体与绝缘导热层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减少绝缘导热层的剥落现象,保障其使用寿命。
[0023]上述多氨基硅烷偶联剂包括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其分子链中含有多个氨基,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牢固的化学连接,减少绝缘导热层剥落现象的发生。
[0024]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填料采用氮化硼、碳化硅、氮化铝、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与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绝缘导热填料,通常采用无机化合物,如氧化铝、氮化铝等,其具有导热作用的同时,导电性能极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包括减震主体和涂覆于减震主体表面的绝缘导热层,所述减震主体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三元乙丙胶:80~120份;氧化锌:3~6份;硬脂酸:1~3份;硬脂酸锌:1~2份;导热填料:20~30份;散热剂:15~25份;填充剂:70~100份;交联剂:1~2份;软化剂:65~80份;不溶性硫磺:1.5~2份;其它助剂:4~7份;所述导热填料采用铜粉、铝粉、铁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散热剂以膨胀石墨为载体,以聚偏氟乙烯为密封剂,将石蜡封装于膨胀石墨上,其中,膨胀石墨、石蜡与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7~10):(5~1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的熔点为35~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主体还包括8~13重量份的液体聚丁二烯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料采用质量比为(2~3):1的铜粉与碳纳米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有机硅凝胶:10~20份;绝缘导热填料:6~12份;分散剂:2~3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嘉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腾橡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