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子及培养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26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盖子及培养器皿,其中盖子应用于培养器皿,包括盖座、上盖及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上盖与盖座呈旋转连接,下盖与盖座呈固定连接,下盖上表面固定设有呈弹性的薄膜,上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下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薄膜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上盖相对盖座旋转而使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互错开且上盖与盖座紧密配合时,借由薄膜发生形变以使第一通孔外围与薄膜形成端面密封且使第三通孔外围与上盖形成端面密封;上盖相对盖座旋转而使上盖与盖座松开配合且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对应。取样或加样时,拧松上盖就可形成取样口或加样口;拧紧上盖就可密封取样口或加样口,整个过程都无需直接打开盖子。接打开盖子。接打开盖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子及培养器皿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体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盖子及培养器皿。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体培养领域中,通常将生物体(如细胞或微生物)放置于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培养器皿通常由透明塑料制成,并且通常为用完即丢或一次性的容器,在吸取培养器皿内的液体或向培养器皿中添加液体时通常需要直接打开盖子,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时间,而且打开的盖子还容易受到污染。
[0003]因此,亟需一种盖子及培养器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子,取样或加样时,旋转盖子的上盖,即拧松上盖就可形成取样口或加样口;取样或加样完毕后,再旋转盖子的上盖,即拧紧上盖就可密封取样口或加样口,整个过程都无需直接打开盖子。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器皿,取样或加样时,旋转培养器皿的盖子的上盖,即拧松上盖就可形成取样口或加样口;取样或加样完毕后,再旋转盖子的上盖,即拧紧上盖就可密封取样口或加样口,整个过程都无需直接打开盖子。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子,应用于培养器皿,包括盖座、上盖及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上盖与盖座呈旋转连接,下盖与盖座呈固定连接,下盖上表面固定设有呈弹性的薄膜,上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下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薄膜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
[0007]上盖相对盖座旋转而使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互错开且上盖与盖座紧密配合时,借由薄膜发生形变以使第一通孔外围与薄膜形成端面密封且使第三通孔外围与上盖形成端面密封;
[0008]上盖相对盖座旋转而使上盖与盖座松开配合且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对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盖子包括盖座、上盖及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上盖与盖座呈旋转连接,下盖与盖座呈固定连接,下盖上表面固定设有呈弹性的薄膜,上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下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薄膜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将该盖子应用于培养器皿,需要加样或取样时,旋转上盖,使得上盖与盖座松开配合(即拧松上盖),并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对应,进而使得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形成加样口或取样口;加样或取样完毕后,旋转上盖,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互错开并且使上盖与盖座紧密配合(即拧紧上盖),此时薄膜由于受到上盖的挤压发生形变而使第一通孔外围与薄膜形成端面密封且使第三通孔外围与上盖形成端面密封,这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得到密封,进而使盖子得到密封。因此,在整个取样或加样过程中,无需直接打开盖子,就可完成加样或取样,取样完毕后还能保证取样口或加样口得到密封,这减
少了操作时间且不会使盖子受到污染。
[0010]较佳地,本技术的上盖还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孔径小于1mm,下盖上开设有第五通孔,上盖与盖座紧密配合时,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对应。如果供取样或加样的液体比较均匀,不含有小颗粒时,可采用细直径(直径小于1mm)的注射针头取样或加样,此时就可直接将针头插入到第四通孔,针头穿设薄膜后进入到第五通孔,即可完成取样或加样;取样或加样完毕后,直接退出针头,由于针头较细,不会对薄膜的结构产生破坏,故薄膜上被针头插入而形成的孔会复原进而可密封第四通孔。
[0011]较佳地,本技术的薄膜通过粘贴固定于下盖上表面。具体地,可采用粘合剂实现粘贴。
[0012]较佳地,本技术的薄膜通过卡合固定于下盖上表面。具体地,下盖上表面设有凹槽,薄膜下表面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体,借由凹槽和凸体的相配合而实现卡合,进而使得薄膜通过卡合固定于下盖上表面。
[0013]较佳地,本技术的下盖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下盖可起到支撑防水的作用。
[0014]较佳地,本技术的薄膜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5]较佳地,本技术的上盖与盖座通过内外螺纹呈旋转连接。
[001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培养器皿,其包括培养器皿本体,培养器皿本体具有开口部,开口部安装有上述提及的盖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培养器皿需要加样或取样时,旋转上盖,将上盖与盖座松开配合(即拧松上盖),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相互对应,进而使得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形成加样口或取样口;加样或取样完毕后,旋转上盖,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相互错开并且上盖与盖座紧密配合(即拧紧盖子),此时薄膜由于受到上盖的挤压发生形变而使第一通孔外围与薄膜形成端面密封且使第三通孔外围与上盖形成端面密封,这使得盖子得到密封。因此,在整个取样或加样过程中,无需直接打开盖子,就可完成取样或加样。
[0018]较佳地,本技术的盖子与开口部通过内外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培养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盖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上盖拧紧时的盖子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上盖拧松时的盖子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实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5]请参考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器皿,培养器皿100包括培养器皿本体11,培养器皿本体11具有开口部111,开口部111上安装有盖子12,本技术的培养器皿100需要加样或取样时,旋转上盖122使得上盖122与盖座121松开配合(即拧松上盖122而无
需打开盖子12),使得第一通孔1221、第二通孔1231、第三通孔131相互对应,进而使得连通的第一通孔1221、第二通孔1231、第三通孔131形成可供移液器枪头200进入的加样口或取样口(如图5所示);加样或取样完毕后,旋转上盖122使得第一通孔1221与第三通孔131相互错开并且使得上盖122与盖座121紧密配合(即拧紧上盖122使得上盖122对隔膜13发生挤压),此时薄膜13由于受到上盖122的挤压发生形变而使第一通孔1221外围与薄膜13形成端面密封且使第三通孔131外围与上盖122形成端面密封,这使得盖子12得到密封(如图4所示)。因此,在整个取样或加样过程中,无需直接打开盖子12,就可完成取样或加样。
[0026]具体地,该盖子12与开口部111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更具体地,盖座121与开口部111通过内外螺纹连接;该培养器皿100具体可为培养瓶、培养皿、培养板,其开口部与盖子12的安装原理相同;同时培养器皿100内培养的生物体可为细胞或微生物。
[0027]请继续参考图2

图5,本技术的盖子12包括盖座121、上盖122及设于上盖122下方的下盖123,上盖122与盖座121呈旋转连接,下盖123与盖座121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子,应用于培养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座、上盖及设于所述上盖下方的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盖座呈旋转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盖座呈固定连接,所述下盖上表面固定设有呈弹性的薄膜,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薄膜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上盖相对所述盖座旋转而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互错开且所述上盖与所述盖座紧密配合时,借由所述薄膜发生形变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外围与所述薄膜形成端面密封且使所述第三通孔外围与所述上盖形成端面密封;所述上盖相对所述盖座旋转而使所述上盖与所述盖座松开配合且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相互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小于1mm,所述下盖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丽华陈高明胡玉梅黄逸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逗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