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腈纤维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制备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26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绿色的催化剂,以水做溶剂,实现醇类和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反应得到相应醛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聚丙烯腈纤维负载聚合光敏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70~100℃、常压下醇类和酚类化合物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酮化合物,负载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未发现反应收率明显下降。该催化剂引入光敏性物质,实现高效催化反应和简便分离,过程无需任何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化前景。化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腈纤维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制备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以水做溶剂条件下,以新型聚丙烯腈负载聚合光敏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的酚醇类化合物氧化制备相应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背景
[0002]聚丙烯腈纤维(Polyacrylonitrile fiber,PANF)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氧化剂和耐有机溶剂等特性。同时聚丙烯腈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机械强度以及具备氰基和酯甲氧基等官能团修饰位点(Chem.Eng.J.,2018,349,456;Green Chem.,2019,21,3573.),因此被作为一类合适的催化剂载体被广泛使用。目前,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方法改性PANF得到目标负载催化剂,用于各类催化反应,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Green Chem.,2016,18,2625;J.Catal.,2016,337,233.)。
[0003]可逆加成

断链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活性自由基可控聚合方法,用于各种端烯功能单体的可控聚合合成(Polymer,2008,49,1079)。RAFT聚合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硅、碳纳米棒,二氧化钛等表面枝接功能活性单体聚合反应,并成功应用于传感器和生物化学等(Ultrason Sonochem.,2017,39,321;Polymer Chem.,2020,11,4438)。醛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医药、化工和材料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其合成方法普遍存在着反应时间长,氧化物用量大和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传统聚丙烯腈纤维酯基的含量只有5%左右,因此我们设计和合成聚丙烯腈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催化制备醛酮类化合物。光敏性螺吡喃单体(SPA)和功能离子液体单体通过RAFT聚合技术成功聚合负载于PANF表面。催化剂的亲疏水性可通过紫外/可见光照射进行调控,反应时保持相对疏水状态,有利于酚醇类有机物的吸收,反应结束后,通过紫外照射,增加亲水性,有利于产物从纤维表面分离,从而有利于催化剂套用,过程无需任何有机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取代传统的酚醇类化合物催化氧化制备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提供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以水做溶剂,常压反应条件下实现氧化反应。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通过酚醇类原料与双氧水发生氧化反应制备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PANF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为催化剂,90℃、常压下,以水做溶剂,酚醇类化合物经双氧水氧化反应3~8小时,得到相应的醛酮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剂为:
[0006][0007]其中,所述酚醇类化合物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1:2.0。
[0008]其中,所述负载聚合离子液体的用量为1毫摩尔酚醇类化合物对应5~30毫克。
[0009]其中,所述催化反应温度为70~100℃。
[0010]其中,所述酚醇类化合物为苄醇、2

苯乙醇、环己醇、苯乙醇、正己醇、2

苯甲醇、4

氟苄醇、4

甲氧基苄醇和4

甲基苄醇。
[0011]反应结束后,用紫外光照射,从纤维材料上吸脱醛酮产物,分层,倾倒上层清液即为产品,下层溶液和纤维催化剂直接用于下一批次反应,重复使用10次,未发现反应收率明显下降。整个反应后处理过程无需清洗和再生催化剂,只需要简单的紫外和可见光照射即可,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有机溶剂的加入。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新型PANF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催化酚醇类化合物双氧水氧化得到相应的醛酮类化合物,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0013]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新型PANF负载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的制备过程:
[0014]将乙二胺(10mL)、去离子水(10mL),放入烧瓶中120℃回流预热。然后加入PANF(1.08g),继续120℃搅拌4小时,冷却后过滤、70

80℃去离子水洗涤,直到溶液pH为7,过的固体6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淡黄色功能化纤维中间体(PANF

NH2)。制备的纤维中间体用红外和扫描电镜确认。
[0015]往乙腈(5mL)中加入PANF

NH2(164mg),2

[十二烷基(硫代羰基)硫基]‑2‑
甲基丙酸(0.82mmol),N,N

二甲基吡啶(0.5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85mmol),超声5分钟,然后室温搅拌2小时,升温到40℃继续反应10小时。过滤,所得粗品纤维用乙腈洗涤,真空60℃过夜干燥得到功能化纤维中间体(PANF

NH2@DDMAT)。制备的纤维中间体用红外和扫描电镜确认,结构为:
[0016][0017]往Schlenk管中先后加入甲醇(4mL),2

[十二烷基(硫代羰基)硫基]‑2‑
甲基丙酸(0.05mmol),SPA(0.37mmol),偶氮二乙丁腈(1.85mmol),3

乙基
‑1‑
乙烯基溴代咪唑(148mmol),超声5分钟后接着加入PANF

NH2@DDMAT(102mg),继续超声5分钟。然后将Schlenk管置于冰水浴中氮气鼓泡15分钟,升温至60℃氮气保护反应24小时,得到纤维用甲醇和丙酮各洗涤3次,得到深黄色功能纤维PANF@SPA&VImBr,制备的纤维中间体用红外、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和热重确认,结构为:
[0018]将去离子水(4mL),PANF@SPA&VImBr(88mg),膦钨酸钠(0.03mmol)依次加入单口烧瓶中回流反应8小时。结束后冷却,用0.1mol/L盐酸酸化室温搅拌2小时,所得纤维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得到最终聚丙烯腈纤维负载聚合离子液体PANF@SPA&VImPW,制备的最终催化剂用红外、扫描电镜、XPS、固体核磁和热重确认,结构为:
[0019]双氧水氧化催化制备醛酮产物过程是:
[0020]在装有磁力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酚醇类物质、双氧水和催化剂。其中酚醇类化合物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1:2.0,纤维负载聚合离子液体的用量为1毫摩尔酚醇类化合物对应5~30毫克,以水做溶剂室温至70~100℃常压反应6小时,气相色谱跟踪反应进度。反应结束后,紫外光照射反应液,分层,倾倒上层清液即为产品,下层水溶液和纤维直接用于下一批次反应,反应和后处理过程无需加入任何有机溶剂。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未发现反应收率明显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酚醇类化合物双氧水氧化制备醛酮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聚丙烯腈纤维负载的光敏性聚合离子液体为催化剂,70~100℃、常压下酚醇类化合物与双氧水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醛酮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剂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醇类化合物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为1:1~1: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聚合离子液体的用量为1毫摩尔酚醇类化合物对应5~30毫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温度为70

100℃。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醇类化合物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敏洪鹏应安国白林盛刘玉静刘中秋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