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24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仅能够将轴承无损拉拔出,而且拉拔省时省力,同时适用性好的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包括顶拉套、顶杆和卡圈套,所述顶拉套的一侧端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卡圈套中的卡圈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外侧套有卡圈外套,所述卡圈的一侧孔口的内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圆直径与顶拉套的外圆直径匹配且卡圈的孔径与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圆直径匹配。优点:一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不仅能够将轴承无损拉拔出,而且拉拔省时省力;二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其不仅能够对NU轴承进行拉卸,也能够对深沟轴承进行拉卸,其适用性好。其适用性好。其适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不仅能够将轴承无损拉拔出,而且拉拔省时省力,同时适用性好的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属于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不管是深沟轴承、调心轴承、角接触轴承需要拆卸时一般所用的工具大都是用三脚或两脚拉马,而拆卸后的轴承一般都不能再用,即使再次使用的话,其寿命也大打折扣,因为用常规工具拆卸轴承其受力的部位和受力的均匀度、轴心线的角度不同,使轴承在拆卸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轴承是一种精密元件,其价格也不便宜,一旦使用了此类轴承的产品发至客户,售后服务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这在我们电机行业经常碰到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深沟轴承、调心轴承、角接触轴承拆卸时虽然受力部位是轴承内圈,但由于三脚或两脚拉马只有3点或2点受力,在拉拔轴承的过程中会使轴承内圈端面和轴心线不垂直而损伤轴承内圈。
[0003]而NU系列轴承就无法用常规工具拆卸了,因为NU轴承的内圈只是一个钢套,一般只有牺牲NU轴承内圈(割破或加热)使整个轴承报废的结果,哪怕是新轴承拆卸也一样,损失惨重,还费工费时,弄不好还会伤及转轴。究其原因,我们发现NU系列轴承因外圈、滚柱、内圈是分体的,而内圈是一个光滑的钢套,常规拉马无受力点可取,故只能割除内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设计目的:为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能够将轴承无损拉拔出,而且拉拔省时省力,同时适用性好的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
[0005]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0006]1、所述顶拉套的一侧端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卡圈套中的卡圈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外侧套有卡圈外套,所述卡圈的一侧孔口的内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圆直径与顶拉套的外圆直径匹配且卡圈的孔径与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圆直径匹配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卡圈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外侧套有卡圈外套,这样拉卸装置能够进行快速装夹,从而提高了轴承的拆卸效率;二是拉卸装置通过转动顶杆就能够省时省力的将轴承拆卸出,且拆卸出的轴承无损伤,即可以在不缩短寿命的前提下重复使用;三是拉卸装置仅需要替换卡圈套,就能对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等仅需无损拆卸,其适用性更好。
[0007]2、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三环形凸起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三环形凸起,第三环形凸起对卡圈外套起到限位作用,这样卡圈和卡圈外套能够更好的装配呈卡圈套。
[0008]3、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四环形凸起且第四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为与NU轴承内圈里侧倒角互补的倾斜面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四环形凸起且第四环形凸起的内侧
壁面为与NU轴承内圈里侧倒角互补的倾斜面,在拉拔NU轴承内圈时,由于NU轴承内圈倒角受力,其受到的力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水平方向的分力将拉到NU轴承内圈外移,实现NU轴承内圈的拔出,而竖直方向的分力均匀的指向轴心且均与轴心线垂直,这样NU轴承内圈能够平稳的被拉出,不会有半点损伤。
[0009]4、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五环形凸起且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为垂直面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卡圈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五环形凸起且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为垂直面,这样在拆卸深沟轴承、调心轴承、角接触轴承等轴承时,由于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与轴承内圈里端面实现面面接触(即两者间不是点受力而是更均匀受力的面受力),这样在拉拔轴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轴承内圈里端面和轴心线垂直,从而确保轴承平稳、无损的被拉出转轴的轴承档。
[0010]5、所述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上开有环形凹槽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五。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上开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设置这样确保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与仅与轴承内圈里端面实现面面接触,从而避免因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与轴承外圈里端面接触造成第五环形凸起的内侧壁面无法与轴承内圈里端面实现有效接触。
[0011]技术方案: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包括顶拉套、顶杆和卡圈套,所述顶拉套的一侧端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卡圈套中的卡圈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外侧套有卡圈外套,所述卡圈的一侧孔口的内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圆直径与顶拉套的外圆直径匹配且卡圈的孔径与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圆直径匹配。
[0012]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不仅能够将轴承无损拉拔出,而且拉拔省时省力;二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其不仅能够对NU轴承进行拉卸,也能够对深沟轴承进行拉卸,其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拆卸NU轴承内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顶拉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卡圈(与NU轴承内圈匹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拆卸深沟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卡圈(与深沟轴承匹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参照附图1

图3。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包括顶拉套1、顶杆2和卡圈套3,所述顶拉套1的一侧端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1,所述卡圈套3中的卡圈31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31外侧套有卡圈外套32,所述卡圈31的一侧孔口的内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凸起311,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11的内圆直径与顶拉套1的外圆直径匹配且卡圈31的孔径与第一环形凸起11的外圆直径匹配。所述顶杆2上设有转动手柄。
[0019]所述顶拉套1的另一侧端口设有隔断12且隔断12的正面开有贯通隔断12正反两面的螺纹通孔13,所述顶杆2的杆身为螺纹杆身且螺纹杆身和螺纹通孔13能够实现螺纹配合。所述卡圈31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三环形凸起312。所述卡圈31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四环形凸313起且第四环形凸起313的内侧壁面为与NU轴承内圈4里侧倒角互补的倾斜面。即卡圈31中的第四环形凸313上的倾斜面的锥度与NU轴承内圈的倒角锥度一致。在拆卸NU轴承内圈时,先将卡套和顶拉套连接将NU轴承内圈套在卡套内(此时第四环形凸313上的倾斜面与NU轴承内圈的倒角面面面接触),之后将卡套外套套在卡套外侧,之后在顶拉套中心孔螺孔处拧入顶杆,旋转顶杆就可将轴承拉出。
[002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4和图5。所述卡圈31的另一侧孔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五环形凸起314且第五环形凸起314的内侧壁面为垂直面。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包括顶拉套(1)、顶杆(2)和卡圈套(3),其特征是:所述顶拉套(1)的一侧端口的外周沿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1),所述卡圈套(3)中的卡圈(31)由两个半圆套构成且卡圈(31)外侧套有卡圈外套(32),所述卡圈(31)的一侧孔口的内周沿设有第二环形凸起(311),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11)的内圆直径与顶拉套(1)的外圆直径匹配且卡圈(31)的孔径与第一环形凸起(11)的外圆直径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拉NU轴承内圈和深沟轴承拉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拉套(1)的另一侧端口设有隔断(12)且隔断(12)的正面开有贯通隔断(12)正反两面的螺纹通孔(13),所述顶杆(2)的杆身为螺纹杆身且螺纹杆身和螺纹通孔(13)能够实现螺纹配合。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根石劲王康响施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潮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