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06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氮储罐、液氮泵、第一气化器、第二气化器、电加热器、缓冲罐、过滤器、多通道换热器、主压缩机、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一制冷膨胀机、第二制冷膨胀机、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经济器、节流阀,第一、第二、第三循环水冷却器中均通有循环的冷却水,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一制冷膨胀机驱动,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二制冷膨胀机驱动。上述的装置能通过为待测制冷膨胀机提供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氮气来使制冷膨胀机连续工作,从而能来测试制冷膨胀机的性能,并且该装置可循环利用测试用的氮气,从而能实现氮气零消耗,节能减排。减排。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氢气液化工艺中普遍使用氮气制冷循环预冷氢气和高压氢等熵膨胀制冷循环液化氢气,而其中的关键设备即为氮气制冷膨胀机和氢气制冷膨胀机。目前没有用于测试氢气制冷膨胀机和氮气制冷膨胀机性能的性能测试装置,这是因为氢气制冷膨胀机和氮气制冷膨胀机的工作温度较低,一般的性能测试装置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对氢气制冷膨胀机或氮气制冷膨胀机进行性能测试的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储罐、液氮泵、第一气化器、第二气化器、电加热器、缓冲罐、过滤器、多通道换热器、主压缩机、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一制冷膨胀机、第二制冷膨胀机、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经济器,第一、第二、第三循环水冷却器中均通有循环的冷却水,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一制冷膨胀机驱动进行压缩,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二制冷膨胀机驱动进行压缩,液氮储罐通过管道与液氮泵相连,使得液氮泵能抽取液氮储罐中的液氮,液氮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第二气化器的进口相连,第一、第二气化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电加热器的进口相连,电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的进口相连,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待测制冷膨胀机的进口相连,待测制冷膨胀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一通道的进口相连,第一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的进口相连,主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二通道的进口相连,第二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经济器中的液化通道的进口相连,液化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液氮储罐相连,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二通道的出口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制冷膨胀机的进口相连,第一制冷膨胀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制冷膨胀机的进口相连,第二制冷膨胀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经济器的换热通道的进口相连,换热通道的进口还通过管道与液氮储罐相连,使得液氮储罐中的BOG能进入至换热通道中,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三通道的进口相连,第三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的进口相连,在经济器的液化通道的出口和液氮储罐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节流阀。
[0005]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中:在缓冲罐和过滤器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流量计。
[0006]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中:在缓冲罐和过滤器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第一压力调节阀,在多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和主压缩机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第二压力调节阀,在第一制冷膨胀机和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二通道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第三压力调节阀。
[0007]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中:液氮泵为可变频的变频泵。
[0008]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中:液氮泵为往复式低温液体泵。
[0009]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中:气化器为空温式气化器。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所述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能通过为待测试的制冷膨胀机提供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氮气来使制冷膨胀机连续工作,从而能来测试制冷膨胀机的性能,并且该装置可循环利用测试用的氮气,从而能实现氮气的零消耗,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3]如图1所示,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氮储罐1、液氮泵2、第一气化器3、第二气化器4、电加热器5、缓冲罐6、过滤器7、多通道换热器9、主压缩机10、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11、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12、第一制冷膨胀机13、第二制冷膨胀机14、第一循环水冷却器15、第二循环水冷却器16、第三循环水冷却器17、经济器18,第一、第二气化器3、4均为空温式气化器,第一、第二、第三循环水冷却器15、16、17中均通有循环的冷却水,冷却水可以由冷却水塔或者冷冻水机组来制取,然后在通入至第一、第二、第三循环水冷却器15、16、17中,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11由第一制冷膨胀机13驱动进行压缩,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12由第二制冷膨胀机14驱动进行压缩,经济器18是一种换热器,液氮储罐1通过管道与液氮泵2相连,使得液氮泵2能抽取液氮储罐1中的液氮,液氮泵2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第二气化器3、4的进口相连,第一、第二气化器3、4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电加热器5的进口相连,电加热器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罐6的进口相连,缓冲罐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7的进口相连,过滤器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待测制冷膨胀机8的进口相连,待测制冷膨胀机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9中的第一通道91的进口相连,第一通道9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10的进口相连,主压缩机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循环水冷却器15的进口相连,第一循环水冷却器15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11的进口相连,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1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循环水冷却器16的进口相连,第二循环水冷却器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12的进口相连,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1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循环水冷却器17的进口相连,第三循环水冷却器17的出口通过管道
与多通道换热器9中的第二通道92的进口相连,第二通道9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经济器18中的液化通道181的进口相连,液化通道18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液氮储罐1相连,多通道换热器9中的第二通道92的出口还通过管道与第一制冷膨胀机13的进口相连,第一制冷膨胀机1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制冷膨胀机14的进口相连,第二制冷膨胀机1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经济器18的换热通道182的进口相连,换热通道182的进口还通过管道与液氮储罐1相连,使得液氮储罐1中的BOG能进入至换热通道182中,换热通道18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9中的第三通道93的进口相连,第三通道9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10的进口相连,在经济器18的液化通道181的出口和液氮储罐1相连的管道上串联有一个节流阀19。
[0014]气化器的管束口径、数量主要由氮气流量和进口温差来决定,不同的膨胀机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配备两套气化器,这样就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气零消耗的制冷膨胀机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储罐、液氮泵、第一气化器、第二气化器、电加热器、缓冲罐、过滤器、多通道换热器、主压缩机、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第一制冷膨胀机、第二制冷膨胀机、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经济器,第一、第二、第三循环水冷却器中均通有循环的冷却水,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一制冷膨胀机驱动进行压缩,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由第二制冷膨胀机驱动进行压缩,液氮储罐通过管道与液氮泵相连,使得液氮泵能抽取液氮储罐中的液氮,液氮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第二气化器的进口相连,第一、第二气化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电加热器的进口相连,电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缓冲罐的进口相连,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的进口相连,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待测制冷膨胀机的进口相连,待测制冷膨胀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一通道的进口相连,第一通道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主压缩机的进口相连,主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一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一功率回收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二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的进口相连,第二功率回收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的进口相连,第三循环水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多通道换热器中的第二通道的进口相连,第二通道的出口通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涛刘庆洋王国荣王朝陈甲楠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