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78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包括壳体及熨烫底板,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安装于内壳的外侧,内壳内设有加热组件;内壳开设有进水通道、出气通道,内壳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盘旋环绕式的流道,流道的入口与进水通道相连通,流道的出口与出气通道相连通;熨烫底板与内壳的底面间形成有蒸汽腔,出气通道与蒸汽腔相连通,熨烫底板开设有蒸汽排气口;加热组件的底部与蒸汽腔相邻设置,加热组件对蒸汽腔内的蒸汽供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流道盘旋环绕设于内加热的内壳外部的方式,具有加热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的效果,可实现充分加热,实现持续不断地从蒸汽排气口排出大量蒸汽。气口排出大量蒸汽。气口排出大量蒸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熨斗
,特别涉及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

技术介绍

[0002]蒸汽电熨斗是一种利用熨烫底板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再将蒸汽从熨烫底板释放出去用于熨烫的小家电。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127716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电熨斗,包括壳体;熨斗底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壳体限定内部腔体,且熨斗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蒸汽排气孔;容水箱,设置于内部腔体中且位于熨斗底板上方,容水箱设置有导管,导管与若干蒸汽排气孔导通;加热厚膜,贴附于容水箱的箱壁上并与容水箱导热接触,加热厚膜包括绝缘封装层和交错设置的第一发热线圈、第二发热线圈,第一发热线圈环绕分布于容水箱的箱壁所在面上,第二发热线圈环绕分布于容水箱的箱壁所在面上,第二发热线圈的导线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发热线圈的导线横截面积,且两者的电阻率相同,绝缘封装层包覆第一发热线圈和第二发热线圈。容水箱的底面与熨斗底板导热接触,所述熨斗底板为金属导热板。使用时,加热厚膜上的第一发热线圈和第二发热线圈对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蒸汽经导管通至蒸汽排气孔排出,即可对衣物进行熨烫。
[0004]但上述的蒸汽电熨斗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由于水箱内加热后的蒸汽需通过导管输送至蒸汽排气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导管周边未进行加热,存在较大的热损失,使得部分汽化的水蒸气将在导管中液化,从而导致蒸汽排气孔喷出的蒸汽量较少,且还会存在蒸汽中含有水滴的现象,从而造成滴水,影响熨烫效果,使得水滴易在衣物上形成小面积的水痕;另一方面,由于加热厚膜仅对容水箱底部进行加热,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仅容水箱底部的水直接接触于加热厚膜,而容水箱上部的水加热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充分加热,如此,存在加热时接触面积较小的缺点,使得蒸汽喷出量较小,熨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采用流道环绕设于加热部件外壁的方式,具有加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充分加热、蒸汽量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熨斗,具有熨烫效果较好、持续出大量蒸汽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包括有壳体及熨烫底板,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安装于内壳的外侧,内壳内设有加热组件;
[0007]内壳开设有进水通道、出气通道,内壳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盘旋环绕式的流道,流道的入口与进水通道相连通,流道的出口与出气通道相连通;
[0008]熨烫底板与内壳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蒸汽腔,出气通道与蒸汽腔相连通,熨烫底板开设有若干连通于蒸汽腔的蒸汽排气口;
[0009]加热组件的底部与蒸汽腔相邻设置,加热组件对蒸汽腔内的蒸汽供热。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通电开启,外接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通道流入至流道内,使得水流呈盘旋式环绕于内壳的外壁,对流道内的水流进行加热,随着水流在流道内的流动,加热组件对水流持续性加热,使得液态水逐渐形成气态的水蒸气,大量水蒸气最终从出气通道排入到蒸汽腔中,并通过蒸汽排气口向外排出,即可对衣物进行蒸汽熨烫,同时,还可采用熨烫底板将衣物熨平。如此,采用流道盘旋环绕设于内加热的内壳外部的方式,具有加热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的效果,可实现充分加热,能够持续不断地从蒸汽排气口排出大量蒸汽,此外,还具有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握持或携带的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加热组件设置为双C状的加热管,内壳内开设有供加热管嵌入的安装孔,两个C状的加热管首尾相连且并排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嵌于内壳的安装孔内,当加热组件发热后,即可使得内壳的侧壁散发大量的热,即可对盘旋环绕于内壳外的流道进行加热。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流道沿内壳外壁呈上下双层式环绕设置;流道包括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过渡流道,上层流道连通于进水通道,下层流道连通于出气通道;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通过水平隔板相分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通道通入的水流依次流至上层流道、过渡流道、下层流道,水流于上层流道环绕一圈后通过过渡流道流入至下层流道中,并在下层流道环绕一圈后形成大量蒸汽从出气通道排出,如此,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流经的路径较长,水流经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加热后,即可稳定、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水蒸汽。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流道的起始段与对应的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形成水平的隔热腔,隔热腔将部分上层流道与部分下层流道相分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进水通道内刚通入至上层流道内的水的水温较低,而经过流道加热后位于下层流道内的水的水温较高,通过隔热腔将上下流道内存在较大温差的水流相隔开,减少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不同流道中的水温相互影响,避免下层流道内的水流冷热交替。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流道靠近进水通道处设有导向斜坡,导向斜坡引导进水通道流出的水流斜向上导向于上层流道。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斜坡的设置可对进水通道流入至上层流道内的水流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减小流动阻力。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内壳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位于流道内的挡筋,若干挡筋呈上下交错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错的挡筋的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内壳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降低流道内水流的流速,使得水流能够被充分加热。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熨烫底板设置为导热板,蒸汽腔设置为扁平状,且蒸汽腔对应位于熨烫底板的中部,熨烫底板设有两个螺栓孔,内壳内对应开设有两个固定孔,螺栓孔与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熨烫底板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于内壳。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熨烫底板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于内壳的底部,两者之间形
成扁平状的蒸汽腔,由于熨烫底板为导热板,加热组件对蒸汽腔内的蒸汽加热且将热量通过蒸汽传至导热板,如此,加热组件不仅可起到对流道内水进行加热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对熨烫底板进行加热的作用;将蒸汽腔设置为扁平状,一方面可增大蒸汽与导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快速导热,另一方面还可使得蒸汽腔内的蒸汽快速排出。
[002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内壳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双道抵挡凸沿,抵挡凸沿与外壳的底部相抵配合,抵挡凸沿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嵌入设有密封圈。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在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流道中的水泄漏造成烫伤。
[002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熨烫底板上设有若干蒸汽导流槽,蒸汽导流槽对应地连通于蒸汽排气口,蒸汽导流槽包括中部导流槽和端部导流槽,中部导流槽设于熨烫底板的中部且呈“X”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包括有壳体及熨烫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2)和外壳(3),所述外壳(3)安装于所述内壳(2)的外侧,所述内壳(2)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内壳(2)开设有进水通道(23)、出气通道(24),所述内壳(2)外壁与所述外壳(3)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盘旋环绕式的流道(4),所述流道(4)的入口与所述进水通道(23)相连通,所述流道(4)的出口与所述出气通道(24)相连通;所述熨烫底板(1)与所述内壳(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蒸汽腔(26),所述出气通道(24)与所述蒸汽腔(26)相连通,所述熨烫底板(1)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蒸汽腔(26)的蒸汽排气口(27);所述加热组件的底部与所述蒸汽腔(26)相邻设置,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蒸汽腔(26)内的蒸汽供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为双C状的加热管(21),所述内壳(2)内开设有供所述加热管(21)嵌入的安装孔(22),两个C状的所述加热管(21)首尾相连且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4)沿所述内壳(2)外壁呈上下双层式环绕设置;所述流道(4)包括上层流道(41)和下层流道(42),所述上层流道(41)与所述下层流道(42)之间设置有过渡流道(43),所述上层流道(41)连通于所述进水通道(23),所述下层流道(42)连通于所述出气通道(24);所述上层流道(41)与所述下层流道(42)之间通过水平隔板(44)相分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流道(41)的起始段与对应的所述下层流道(42)之间设置有上隔板(45)和下隔板(46),所述上隔板(45)与所述下隔板(46)之间形成水平的隔热腔(47),所述隔热腔(47)将部分所述上层流道(41)与部分所述下层流道(42)相分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誉皓熊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誉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