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046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S101,根据光伏资源信息、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条件信息和数据可获取性信息确定分布式光伏的可开发区域类型;根据可开发区域类型的发展趋势预测待评估地区的可开发区域面积;S102,根据技术可开发占比测算待评估地区水平年份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的面积;S103,根据待评估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可开发区域面积内可用于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的面积按照不同的单位面积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密度,确定水平年份不同地区的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该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的评估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分布式光伏技术的可开发潜力进行准确评估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布式光伏开发潜力评估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 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从2009年开始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截至2020 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7831万kW,占太阳能发电装机的 31.3%。随着我国“双碳”目标对新能源的促进,东中部地区对分布式光伏 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太阳能发电下一步开发的重 点领域。
[0003]我国太阳能发电资源丰富,资源可开发潜力巨大,全部陆地面积接收 的太阳能辐射能约为1.7万亿吨标准煤/年。依据太阳能辐照强度,我国所 有地区均是资源可利用区。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开发潜力包括集中式和分布 式光伏的潜力,仅以戈壁面积(57万平方公里)的20%进行计算,光伏发 电技术可开发潜力超过5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与集中式光 伏不同,主要受可安装分布式光伏的场地或者设施面积制约。目前已开展 的研究考虑了建筑屋顶或南墙、滩涂鱼塘、农业大棚、荒山荒坡、铁路公 路等场地设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研究考虑的场地或者设施不 全面,仅考虑了屋顶建筑光伏。二是部分研究考虑的安装面积过于乐观, 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近一半,以及铁路公路,甚至戈壁纳入计算。三是 部分研究采用数值偏离实际,譬如光伏大棚只宜喜阴作物,光伏大棚开发 比例取值过高,每平米安装的光伏规模没有根据实际施工安装量来计算, 没有考虑水平屋顶和倾斜屋顶的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方法、 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 无法对分布式光伏技术的可开发潜力进行准确评估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0007]S101,根据光伏资源信息、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条件信息和数据可获 取性信息确定分布式光伏的可开发区域类型;根据可开发区域类型的发展 趋势预测待评估地区的可开发区域面积;
[0008]S102,根据技术可开发占比测算待评估地区水平年份的分布式光伏开 发利用的面积;
[0009]S103,根据待评估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可开发区域面积内可用于分布 式光伏开发利用的面积按照不同的单位面积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密度,确 定水平年份不同地区的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地,所述S101中的可开发区域类型具体包括:城镇住房屋顶、 农村住宅屋顶、工矿厂房用地屋顶、铁路、高速公路、水库水面、鱼塘水 面、滩涂和农业大棚;
[0012]所述S101具体包括:
[0013]S1011,通过公式1计算待评估区域城镇住房面积;
[0014]S
C
=S
CP
×
N
C
ꢀꢀꢀꢀꢀꢀꢀꢀꢀꢀꢀꢀꢀꢀꢀꢀꢀꢀꢀꢀꢀꢀꢀꢀꢀꢀꢀꢀꢀꢀꢀꢀꢀꢀꢀꢀꢀꢀꢀꢀꢀꢀꢀꢀ
公式1;
[0015]其中:S
C
——城镇住房面积,S
CP
——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N
C
——城镇人口数;
[0016]S1012,通过公式2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城镇住房面积;
[0017]S
Ck,j
=S
Ck,i
×
(1+R
Ck
)
(j

i)
ꢀꢀꢀꢀꢀꢀꢀꢀꢀꢀꢀꢀꢀꢀꢀꢀꢀꢀꢀꢀꢀꢀꢀꢀꢀꢀꢀꢀꢀꢀꢀꢀꢀꢀꢀꢀꢀ
公式2;
[0018]其中,S
Ck,j
——k省第j年城镇住房面积,S
Ck,i
——k省第i年城镇住房 面积,R
Ck
——k省城镇住房面积年均增速,i——可获取数据的初始年份, j——潜力待评价年份;
[0019]S1013,通过公式3计算待评估地区农村住房面积;
[0020]S
V
=S
VP
×
N
V
ꢀꢀꢀꢀꢀꢀꢀꢀꢀꢀꢀꢀꢀꢀꢀꢀꢀꢀꢀꢀꢀꢀꢀꢀꢀꢀꢀꢀꢀꢀꢀꢀꢀꢀꢀꢀꢀꢀꢀꢀꢀꢀꢀꢀ
公式3;
[0021]式中:S
V
——农村住房面积,S
VP
——农村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N
V
——农村人口数;
[0022]S1014,通过公式4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农村住房面积;
[0023]S
Vk,j
=S
Vk,i
×
(1+R
Vk
)
(j

i)
ꢀꢀꢀꢀꢀꢀꢀꢀꢀꢀꢀꢀꢀꢀꢀꢀꢀꢀꢀꢀꢀꢀꢀꢀꢀꢀꢀꢀꢀꢀꢀꢀꢀꢀꢀꢀꢀ
公式4;
[0024]式中:S
Vk,j
——k省第j年农村住房面积,S
Vk,i
——k省第i年农村住房 面积,R
Vk
——k省农村住房面积年均增速;
[0025]S1015,通过公式5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面积;
[0026]S
RIk,j
=S
RIk,i
×
(1+R
RIk
)
(j

i)
ꢀꢀꢀꢀꢀꢀꢀꢀꢀꢀꢀꢀꢀꢀꢀꢀꢀꢀꢀꢀꢀꢀꢀꢀꢀꢀꢀꢀꢀꢀꢀꢀꢀꢀꢀ
公式5;
[0027]式中:S
RIk,j
——k省第j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S
RIk,i
——k省第i年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R
RIk
——k省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年均增速;
[0028]S1016,通过公式6计算待评估地区工矿用地面积;
[0029]S
I
=S
RI

k1S
C

k2S
V
ꢀꢀꢀꢀꢀꢀꢀꢀꢀꢀꢀꢀꢀꢀꢀꢀꢀꢀꢀꢀꢀꢀꢀꢀꢀꢀꢀꢀꢀꢀꢀꢀꢀꢀꢀꢀꢀ
公式6;
[0030]式中,S
I
——工矿用地面积,S
RI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k1,k2— —农村居民用地与住房面积系数,城镇居民用地与住房面积系数;
[0031]S1017,通过公式7和公式8分别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铁路、 公路运营里程;
[0032]L
Rk,j
=L
Rk,i
×
(1+R
Rk
)
(j

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S101,根据光伏资源信息、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条件信息和数据可获取性信息确定分布式光伏的可开发区域类型;根据可开发区域类型的发展趋势预测待评估地区的可开发区域面积;S102,根据技术可开发占比测算待评估地区水平年份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的面积;S103,根据待评估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可开发区域面积内可用于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的面积按照不同的单位面积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密度,确定水平年份不同地区的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的可开发区域类型具体包括:城镇住房屋顶、农村住宅屋顶、工矿厂房用地屋顶、铁路、高速公路、水库水面、鱼塘水面、滩涂和农业大棚;所述S101具体包括:S1011,通过公式1计算待评估区域城镇住房面积;S
C
=S
CP
×
N
C
ꢀꢀꢀꢀꢀꢀꢀꢀꢀꢀꢀꢀꢀꢀꢀꢀꢀꢀꢀꢀꢀꢀꢀꢀꢀꢀꢀꢀꢀꢀꢀꢀꢀꢀꢀꢀꢀꢀꢀꢀꢀꢀꢀꢀ
公式1;其中:S
C
——城镇住房面积,S
CP
——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N
C
——城镇人口数;S1012,通过公式2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城镇住房面积;S
Ck,j
=S
Ck,i
×
(1+R
Ck
)
(j

i)
ꢀꢀꢀꢀꢀꢀꢀꢀꢀꢀꢀꢀꢀꢀꢀꢀꢀꢀꢀꢀꢀꢀꢀꢀꢀꢀꢀꢀꢀꢀꢀꢀꢀꢀꢀꢀꢀ
公式2;其中,S
Ck,j
——k省第j年城镇住房面积,S
Ck,i
——k省第i年城镇住房面积,R
Ck
——k省城镇住房面积年均增速,i——可获取数据的初始年份,j——潜力待评价年份;S1013,通过公式3计算待评估地区农村住房面积;S
V
=S
VP
×
N
V
ꢀꢀꢀꢀꢀꢀꢀꢀꢀꢀꢀꢀꢀꢀꢀꢀꢀꢀꢀꢀꢀꢀꢀꢀꢀꢀꢀꢀꢀꢀꢀꢀꢀꢀꢀꢀꢀꢀꢀꢀꢀꢀꢀꢀ
公式3;式中:S
V
——农村住房面积,S
VP
——农村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N
V
——农村人口数;S1014,通过公式4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农村住房面积;S
Vk,j
=S
Vk,i
×
(1+R
Vk
)
(j

i)
ꢀꢀꢀꢀꢀꢀꢀꢀꢀꢀꢀꢀꢀꢀꢀꢀꢀꢀꢀꢀꢀꢀꢀꢀꢀꢀꢀꢀꢀꢀꢀꢀꢀꢀꢀꢀꢀ
公式4;式中:S
Vk,j
——k省第j年农村住房面积,S
Vk,i
——k省第i年农村住房面积,R
Vk
——k省农村住房面积年均增速;S1015,通过公式5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S
RIk,j
=S
RIk,i
×
(1+R
RIk
)
(j

i)
ꢀꢀꢀꢀꢀꢀꢀꢀꢀꢀꢀꢀꢀꢀꢀꢀꢀꢀꢀꢀꢀꢀꢀꢀꢀꢀꢀꢀꢀꢀꢀꢀꢀꢀꢀ
公式5;式中:S
RIk,j
——k省第j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S
RIk,i
——k省第i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R
RIk
——k省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年均增速;S1016,通过公式6计算待评估地区工矿用地面积;S
I
=S
RI

k1S
C

k2S
V
ꢀꢀꢀꢀꢀꢀꢀꢀꢀꢀꢀꢀꢀꢀꢀꢀꢀꢀꢀꢀꢀꢀꢀꢀꢀꢀꢀꢀꢀꢀꢀꢀꢀꢀꢀꢀꢀ
公式6;式中,S
I
——工矿用地面积,S
RI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k1,k2——农村居民用地与住房面积系数,城镇居民用地与住房面积系数;S1017,通过公式7和公式8分别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铁路、公路运营里程;L
Rk,j
=L
Rk,i
×
(1+R
Rk
)
(j

i)
ꢀꢀꢀꢀꢀꢀꢀꢀꢀꢀꢀꢀꢀꢀꢀꢀꢀꢀꢀꢀꢀꢀꢀꢀꢀꢀꢀꢀꢀꢀꢀꢀꢀꢀꢀꢀ
公式7;式中:L
Rk,j
——k省第j年铁路运营里程,L
Rk,i
——k省第i年铁路运营里程,R
Rk
——k省铁路运营里程年均增速,R
Hk
——k省铁路运营里程年均增速;L
Hk,j
=L
Hk,i
×
(1+R
Hk
)
(j

i)
ꢀꢀꢀꢀꢀꢀꢀꢀꢀꢀꢀꢀꢀꢀꢀꢀꢀꢀꢀꢀꢀꢀꢀꢀꢀꢀꢀꢀꢀꢀꢀꢀꢀꢀꢀꢀ
公式8;
式中:L
Hk,j
——k省第j年高速公路运营里程,L
Hk,i
——k省第i年高速公路运营里程,L
Hk,i
——k省第i年高速公路运营里程;S1018,通过公式9、公式10和公式11分别计算所评估年份的水库、鱼塘、滩涂的面积;S
Wk,j
=S
Wk,i
ꢀꢀꢀꢀꢀꢀꢀꢀꢀꢀꢀꢀꢀꢀꢀꢀꢀꢀꢀꢀꢀꢀꢀꢀꢀꢀꢀꢀꢀꢀꢀꢀꢀꢀꢀꢀꢀꢀꢀꢀꢀꢀꢀꢀꢀ
公式9;式中,S
Wk,j
——k省第j年水库面积,S
Wk,i
——k省第i年水库面积;S
Fk,j
=S
Fk,i
ꢀꢀꢀꢀꢀꢀꢀꢀꢀꢀꢀꢀꢀꢀꢀꢀꢀꢀꢀꢀꢀꢀꢀꢀꢀꢀꢀꢀꢀꢀꢀꢀꢀꢀꢀꢀꢀꢀꢀꢀꢀꢀꢀꢀꢀ
公式10;式中,S
Fk,j
——k省第j年鱼塘面积,S
Fk,i
——k省第i年鱼塘面积;S
Mk,j
=S
Mk,i
ꢀꢀꢀꢀꢀꢀꢀꢀꢀꢀꢀꢀꢀꢀꢀꢀꢀꢀꢀꢀꢀꢀꢀꢀꢀꢀꢀꢀꢀꢀꢀꢀꢀꢀꢀꢀꢀꢀꢀꢀꢀꢀꢀꢀꢀ
公式11;式中,S
Mk,j
——k省第j年滩涂面积,S
Mk,i
——k省第i年滩涂面积;S1019,通过公式12计算未来评估水平年份的该地区农业大棚面积;S
Gk,j
=S
Gk,i
×
(1+R
Gk
)
(j

i)
ꢀꢀꢀꢀꢀꢀꢀꢀꢀꢀꢀꢀꢀꢀꢀꢀꢀꢀꢀꢀꢀꢀꢀꢀꢀꢀꢀꢀꢀꢀꢀꢀꢀꢀꢀꢀ
公式12;S
Gk,j
——k省第j年农业大棚面积,S
Gk,i
——k省第i年农业大棚面积,R
Gk
——k省农业大棚面积年均增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具体包括:S1021,通过公式13、14和15分别计算水平年所评估地区的城镇住房、农村住房、工矿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技术可开发面积;S
teC
=S
C
/L
AC
ꢀꢀꢀꢀꢀꢀꢀꢀꢀꢀꢀꢀꢀꢀꢀꢀꢀꢀꢀꢀꢀꢀꢀꢀꢀꢀꢀꢀꢀꢀꢀꢀꢀꢀꢀꢀꢀꢀꢀꢀꢀꢀꢀ
公式13;式中,S
teC
——城镇住房屋顶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L
AC
——城镇住房建筑平均楼层数;S
teV
=S
V
/L
AV
ꢀꢀꢀꢀꢀꢀꢀꢀꢀꢀꢀꢀꢀꢀꢀꢀꢀꢀꢀꢀꢀꢀꢀꢀꢀꢀꢀꢀꢀꢀꢀꢀꢀꢀꢀꢀꢀꢀꢀꢀꢀꢀꢀꢀꢀꢀꢀ
公式14;式中,S
teV
——农村住房屋顶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L
AV
——农村住房建筑平均楼层数;S
teI
=S
I
×
r1×
r2ꢀꢀꢀꢀꢀꢀꢀꢀꢀꢀꢀꢀꢀꢀꢀꢀꢀꢀꢀꢀꢀꢀꢀꢀꢀꢀꢀꢀꢀꢀꢀꢀꢀꢀꢀꢀꢀꢀꢀꢀꢀ
公式15;式中,S
teI
——工矿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r1——工矿用地实际开发比例,r2——工矿用地厂房面积占比;S1022,通过公式16、17、18和19分别计算水库、鱼塘、滩涂、农业大棚技术可开发面积;S
teW
=S
W
×
r3ꢀꢀꢀꢀꢀꢀꢀꢀꢀꢀꢀꢀꢀꢀꢀꢀꢀꢀꢀꢀꢀꢀꢀꢀꢀꢀꢀꢀꢀꢀꢀꢀꢀꢀꢀꢀꢀꢀꢀꢀꢀꢀꢀ
公式16;式中,S
teW
——水库水面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S
W
——水库面积,r3——水库水面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占比;S
teF
=S
F
×
r4ꢀꢀꢀꢀꢀꢀꢀꢀꢀꢀꢀꢀꢀꢀꢀꢀꢀꢀꢀꢀꢀꢀꢀꢀꢀꢀꢀꢀꢀꢀꢀꢀꢀꢀꢀꢀꢀꢀꢀꢀꢀꢀꢀꢀ
公式17;式中,S
teF
——鱼塘水面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S
F
——鱼塘面积,r4——鱼塘水面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占比;S
teM
=S
M
×
r5ꢀꢀꢀꢀꢀꢀꢀꢀꢀꢀꢀꢀꢀꢀꢀꢀꢀꢀꢀꢀꢀꢀꢀꢀꢀꢀꢀꢀꢀꢀꢀꢀꢀꢀꢀꢀꢀꢀꢀꢀꢀꢀꢀ
公式18;式中,S
teM
——滩涂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S
M
——滩涂面积,r5——滩涂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占比;S
teG
=S
G
×
r6ꢀꢀꢀꢀꢀꢀꢀꢀꢀꢀꢀꢀꢀꢀꢀꢀꢀꢀꢀꢀꢀꢀꢀꢀꢀꢀꢀꢀꢀꢀꢀꢀꢀꢀꢀꢀꢀꢀꢀꢀꢀꢀꢀꢀ
公式19;式中,S
teG
——农业大棚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面积,S
G
——农业大棚面积,r6——农业大棚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占比;
S1023,通过公式20和21计算铁路、高速公路技术可开发里程;L
teR
=L
R
ꢀꢀꢀꢀꢀꢀꢀꢀꢀꢀꢀꢀꢀꢀꢀꢀꢀꢀꢀꢀꢀꢀꢀꢀꢀꢀꢀꢀꢀꢀꢀꢀꢀꢀꢀꢀꢀꢀꢀꢀꢀꢀꢀꢀꢀꢀꢀ
公式20;式中,L
teR
,L
teH
——铁路、高速公路技术可开发里程;L
teH
=L
H
ꢀꢀꢀꢀꢀꢀꢀꢀꢀꢀꢀꢀꢀꢀꢀꢀꢀꢀꢀꢀꢀꢀꢀꢀꢀꢀꢀꢀꢀꢀꢀꢀꢀꢀꢀꢀꢀꢀꢀꢀꢀꢀꢀꢀꢀꢀ
公式21;式中,L
R
,L
H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具体包括:S1031,根据公式22、23、24、25、26、27、28、29和30分别计算待评价地区城镇住房屋顶、农村住宅屋顶、工矿厂房用地屋顶、铁路、高速公路、水库水面、鱼塘水面、滩涂和农业大棚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E
teC
=S
teC
×
D
teC
ꢀꢀꢀꢀꢀꢀꢀꢀꢀꢀꢀꢀꢀꢀꢀꢀꢀꢀꢀꢀꢀꢀꢀꢀꢀꢀꢀꢀꢀꢀꢀꢀꢀꢀꢀꢀꢀꢀꢀꢀꢀꢀꢀꢀꢀ
公式22;E
teV
=S
teV
×
D
teV
ꢀꢀꢀꢀꢀꢀꢀꢀꢀꢀꢀꢀꢀꢀꢀꢀꢀꢀꢀꢀꢀꢀꢀꢀꢀꢀꢀꢀꢀꢀꢀꢀꢀꢀꢀꢀꢀꢀꢀꢀꢀꢀꢀꢀꢀꢀꢀ
公式23;E
teI
=S
teI
×
D
teI
ꢀꢀꢀꢀꢀꢀꢀꢀꢀꢀꢀꢀꢀꢀꢀꢀꢀꢀꢀꢀꢀꢀꢀꢀꢀꢀꢀꢀꢀꢀꢀꢀꢀꢀꢀꢀꢀꢀꢀꢀꢀꢀꢀꢀꢀꢀꢀꢀ
公式24;E
teW
=S
teW
×
D
teW
ꢀꢀꢀꢀꢀꢀꢀꢀꢀꢀꢀꢀꢀꢀꢀꢀꢀꢀꢀꢀꢀꢀꢀꢀꢀꢀꢀꢀꢀꢀꢀꢀꢀꢀꢀꢀꢀꢀꢀꢀꢀꢀꢀꢀꢀꢀ
公式25;E
teF
=S
teF
×
D
teF
ꢀꢀꢀꢀꢀꢀꢀꢀꢀꢀꢀꢀꢀꢀꢀꢀꢀꢀꢀꢀꢀꢀꢀꢀꢀꢀꢀꢀꢀꢀꢀꢀꢀꢀꢀꢀꢀꢀꢀꢀꢀꢀꢀꢀꢀꢀꢀ
公式26;E
teM
=S
teM
×
D
teM
ꢀꢀꢀꢀꢀꢀꢀꢀꢀꢀꢀꢀꢀꢀꢀꢀꢀꢀꢀꢀꢀꢀꢀꢀꢀꢀꢀꢀꢀꢀꢀꢀꢀꢀꢀꢀꢀꢀꢀꢀꢀꢀꢀꢀꢀꢀ
公式27;E
teG
=S
teG
×
D
teG
ꢀꢀꢀꢀꢀꢀꢀꢀꢀꢀꢀꢀꢀꢀꢀꢀꢀꢀꢀꢀꢀꢀꢀꢀꢀꢀꢀꢀꢀꢀꢀꢀꢀꢀꢀꢀꢀꢀꢀꢀꢀꢀꢀꢀꢀꢀꢀ
公式28;E
teR
=L
teR
×
D
teR
ꢀꢀꢀꢀꢀꢀꢀꢀꢀꢀꢀꢀꢀꢀꢀꢀꢀꢀꢀꢀꢀꢀꢀꢀꢀꢀꢀꢀꢀꢀꢀꢀꢀꢀꢀꢀꢀꢀꢀꢀꢀꢀꢀꢀꢀꢀꢀꢀ
公式29;E
teH
=L
teH
×
D
teH
ꢀꢀꢀꢀꢀꢀꢀꢀꢀꢀꢀꢀꢀꢀꢀꢀꢀꢀꢀꢀꢀꢀꢀꢀꢀꢀꢀꢀꢀꢀꢀꢀꢀꢀꢀꢀꢀꢀꢀꢀꢀꢀꢀꢀꢀꢀꢀ
公式30;式中,E
teC
,E
teV
,E
teI
,E
teW
,E
teF
,E
teM
,E
teG
,E
teR
,E
teH
——城镇屋顶、农村屋顶、工矿厂房屋顶、水库、鱼塘、滩涂、农业大棚、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技术可开发潜力;D
teC
,D
teV
,D
teI
,D
teW
,D
teF
,D
teM
,D
teG
——城镇屋顶、农村屋顶、工矿厂房屋顶、水库、鱼塘、滩涂、农业大棚技术可开发密度;D
teR
,D
teH
——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技术可开发密度;S1032,根据公式31确定水平年份全国的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式中,E
tepj
——j年的全国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E
teCk,j
,E
teVk,j
,E
teIk,j
,E
teWk,j
,E
teFk,j
,E
teMk,j
,E
teGk,j
,E
teRk,j
,E
teHk,j
,——城镇屋顶、农村屋顶、工矿厂房屋顶、水库、鱼塘、滩涂、农业大棚、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k省第j年技术可开发潜力。5.一种分布式光伏可开发潜力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模块,其存储有光伏资源信息、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条件信息和数据可获取性信息;处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倩胡静许道林黄碧斌冯凯辉张桦张红宪仇晶杨高峰王皓宇李琼慧王彩霞闫湖洪博文李娜娜朱元刘文峰孟子涵李昭时智勇叶小宁袁伟陈宁李钦淼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