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31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具有前侧敞口的烹饪腔室;排气通道,与内胆之烹饪腔室流体连通,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烹饪腔室的下游;第一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下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散热风道,至少局部位于内胆的下方,具有供外界气流进入的进风口;混气腔,与散热风道和排气通道相连通,且均位于散热风道和排气通道的下游,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混气腔内。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冷空气经散热通道进入混气室内,经内胆排出的热蒸汽经排气通道也进入混气室内,两路气流在混气室内混合降温,降低了外排蒸汽的温度,增强蒸汽冷凝效果,且加速了冷空气在散热通道内的流动速度,有效降低内胆底部的温度。底部的温度。底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家用蒸箱、蒸烤一体机、蒸烤炸一体机等蒸制烹饪设备均包括有内胆,为了将内胆中的气体排出,在上述设备中均设置有将内胆中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
[0003]目前的烹饪设备,如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蒸汽液化装置及家用电器》,其专利号为ZL201922124553.9(授权公告号为CN21126993U)公开了一种蒸汽液化装置及家用电器,该蒸汽液化装置包括进气管、蒸汽冷却组件、风机、散热辅助组件及排水管。进气管连通于蒸汽冷却组件,蒸汽冷却组件被配置为对进气管中的蒸汽进行冷却液化;风机位于蒸汽冷却组件顶部,风机能够吹风,以对蒸汽冷却组件散热;散热辅助组件位于蒸汽冷却组件底部,散热辅助组件能够盛放蒸汽冷却组件产生的冷却液体,并且散热辅助组件还能够对蒸汽冷却组件对风机产生的风进行导向;蒸汽冷却组件和散热辅助组件通过排水管连接。内胆内部的蒸汽通过进气管向外排出,蒸汽冷却组件对进气管的蒸汽冷却,降低了内胆排出蒸汽的温度,减少了蒸汽外排量,但是,在烹饪设备长期使用过程中,通常烹饪设备的底部温度较高,容易对橱柜造成不良的影响。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蒸制烹饪设备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降低内胆排出蒸汽温度同时降低内胆底部温度的蒸制烹饪设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其具有前侧敞口的烹饪腔室;
[0007]排气通道,与所述内胆之烹饪腔室流体连通,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烹饪腔室的下游;
[0008]第一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下游;
[000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0]散热风道,至少局部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其具有供外界气流进入的进风口;
[0011]混气腔,与所述散热风道和排气通道相连通,且均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和排气通道的下游,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混气腔内或位于所述混气腔的下游。
[0012]散热通道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从对排气通道的降温能力来讲,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包括有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底部通道及位于所述内胆后方且与所述底部通道相连接的导风管,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部通道的前侧,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胆后方,且位于所述导风管内,并与所述导风管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导气流道,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互不连通。如此,经进风口进入的冷空气经过导气通道后对排气通道内部的热蒸汽进行一次降温。
[0013]优选地,所述混气腔设置在所述导风管的下游端口处。
[0014]导风管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导风管竖向设置,且包括有第一管体及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上方的第二管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
[0015]第一风机可以采用风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离心风机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混气腔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风机为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混气腔内的风扇,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
[0016]一方面为了实现风扇的安装,另一方面,方便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至内胆中,所述混气腔的顶部敞口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风扇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该安装板的底面为自中央区域向四周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面。
[0017]为了提高热蒸汽的降温效果,还包括有第二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下游。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风机相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接。如此,无需额外设置驱动第一风机转动的电机即可实现对第一风机的驱动,降低了额外设置电机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0019]传动机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传动轮和传送带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多个齿轮啮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二风机包括有电机和离心叶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所述离心叶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和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并排间隔布置的安装轴,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和第一风机均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传送带环绕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围,且在所述主动轮的转动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0020]为了方便将蒸汽排出,所述内胆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导风通道,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的进口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蒸制烹饪设备中与内胆相连通的排气通道以及至少局部位于内胆底部的散热通道均与混气腔相连通,混气腔内设置有第一风机,在第一风机的作用,外界的冷空气经散热通道进入混气室内,而经内胆排出的热蒸汽经排气通道进入至混气室内,两路气流在混气室内混合降温,降低了外排蒸汽的温度,增强蒸汽冷凝效果;并且加速了冷空气在散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动速度,能有效地降低内胆底部的温度,防止内胆底部温度过高,提高了内胆底部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4]图3为蒸制烹饪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蒸制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27]图6为蒸制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蒸制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1、排气通道2、第一风机、散热风道4、混气腔5、安装板6、第二风机7、传动机构8及导风通道9。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内胆1具有前侧敞口111的烹饪腔室11。排气通道2位于内胆1的后方,且与内胆1之烹饪腔室11流体连通,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烹饪腔室11的下游。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风道4至少局部位于内胆1的下方,具有供外界气流进入的进风口411;具体地,散热风道4包括有位于内胆1下方的底部通道41及位于内胆1后方且与底部通道41相连接的导风管42,底部通道41整体呈扁平形,进风口411有多个,且沿着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底部通道41的前侧壁上。
[0032]如图1所示,上述蒸制烹饪设备的底部通道41内在位于内胆底壁的下方设置有用来内胆下部加热的下部加热管100,而烹饪腔室11的后壁板的前方设置有后挡风板12,后挡风板12与烹饪腔室11的后壁板之间围合形成有热风室13,热风室13内设置有加热件14,加热件与现有蒸制烹饪设备内的加热件相同,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前述的热风室13位于烹饪腔室11和排气通道2之间,且连通两者。
[0033]如图3和图6所示,导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包括有内胆(1),其具有前侧敞口(111)的烹饪腔室(11);排气通道(2),与所述内胆(1)之烹饪腔室(11)流体连通,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烹饪腔室(11)的下游;第一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位于所述排气通道(2)的下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散热风道(4),至少局部位于所述内胆(1)的下方,其具有供外界气流进入的进风口(411);混气腔(5),与所述散热风道(4)和排气通道(2)相连通,且均位于所述散热风道(4)和排气通道(2)的下游,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混气腔(5)内或位于所述混气腔(5)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4)包括有位于所述内胆(1)下方的底部通道(41)及位于所述内胆(1)后方且与所述底部通道(41)相连接的导风管(42),所述进风口(411)位于所述底部通道(41)的前侧,所述排气通道(2)位于所述内胆(1)后方,且位于所述导风管(42)内,并与所述导风管(4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混气腔(5)相连通的导气流道(423),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2)互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5)设置在所述导风管(42)的下游端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42)竖向设置,且包括有第一管体(421)及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第一管体(421)上方的第二管体(422),所述排气通道(2)位于所述第二管体(42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制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5)竖向设置,所述第一风机为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混气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宏伟张权杨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