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08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6
为了控制车身中结构元件上膨胀元件的膨胀,使用平面状织物。在此,所述平面状织物在两侧用可膨胀材料覆盖。膨胀元件在垂直于平面状织物的方向上的膨胀比没有平面状织物的膨胀元件的情况大至少15%。元件的情况大至少15%。元件的情况大至少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膨胀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中的结构元件上的膨胀元件,更特别地涉及机动车辆的车身中的结构元件上的膨胀元件,并且还涉及用于利用这种膨胀元件接合车身的两个结构元件的方法。
[0002]机动车辆的车身常常设计成具有轻质结构。在这些情况下,通常希望在某些位置有目的地增强这些轻质结构。在此,例如,形成空腔的车身的区域可以通过置入的加强元件来加强。另一方面,增强元件也可以粘合到车身的平面区域,以便为它们提供增强。
[0003]一种已知的用于增强机动车辆中轻质结构的方法是在车身元件上布置所谓的带或垫,然后在涂漆炉中使它们发泡并固化。这种带或垫可用于例如将车身的两个基本相对置的结构元件连接在一起。
[0004]第一种已知的此类产品描述于US2003/0183317A1中。在这种情况下,将一个或多个加强层设置在可膨胀材料中,它们最终机械增强加强元件。加强层可以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
[0005]已知的另一种类似的产品描述于WO2015/011687A1中。在此再次地,纤维层或非织造网整合入可膨胀材料中,以便机械增强整个加强元件。r/>[0006]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平面状织物(3)用于膨胀元件(1)在车身中的结构元件(4)上的受控膨胀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在两侧被可膨胀材料(2)覆盖,并且其中膨胀元件(1)在垂直于平面状织物(3)的方向上的膨胀比没有平面状织物(3)的膨胀元件(1)的情况大至少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是网。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至500g/m2。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的厚度为10μm至1000μm。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具有1mm至10mm的网孔尺寸。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的纤维是多方向取向的。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在固化状态下基本上不影响所述膨胀元件(1')的拉伸强度。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在所述可膨胀材料(2)固化时形成经膨胀的材料(2')透过所述平面状织物(3)的交联。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平面状织物(3)的用途,其中所述平面状织物(3)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
申请(专利权)人:SIKA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