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7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0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包括楼体,楼体顶壁围绕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楼体顶壁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导水孔,楼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水流至排水渠中的导水机构。本申请具有楼体顶壁的雨水通过导水孔从楼体顶壁排出,然后沿楼体侧壁流动至楼体底部后在倒水机构的引导下排放到排水渠中,工作人员在安装时较为方便,且当排水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检修挡板的导水孔以及导水机构即可完成对于积水的疏导,维修较为方便的效果。维修较为方便的效果。维修较为方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排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的排水结构是整个建筑上关键的结构之一,通过良好的排水结构对雨天建筑物上的雨水进行排放,有助于保持室内的干爽以及减少雨水对于建筑的腐蚀,同时良好的排水结构也有助于改善雨天的建筑周围的环境,使得人们在雨天出行时鞋子和裤脚不易因为积水而被沾湿。
[0003]通常建筑物的顶壁的中部高度高于建筑物顶壁的侧边高度,相关技术中的排水结构包括在建筑物顶壁的侧边处开设的排水口,在建筑物内安装有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雨水落在建筑物顶壁上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到建筑物顶壁的低洼处,然后通过排水口沿排水管排放到蓄水池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建筑物的高度较高时,排水管的长度也需要同步延长,进而导致排水管的安装维修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高层建筑的排水管的安装维修较为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包括楼体,所述楼体顶壁围绕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楼体顶壁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导水孔,所述楼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水流至排水渠中的导水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体顶壁的雨水通过导水孔从楼体顶壁排出,然后沿楼体侧壁流动至楼体底部后在倒水机构的引导下排放到排水渠中,工作人员在安装时较为方便,且当排水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检修挡板的导水孔以及导水机构即可完成对于积水的疏导,维修较为方便。
[0009]可选的,所述导水孔朝向地面方向倾斜,所述导水孔的下端朝向地面方向弯曲,所述导水孔内配合穿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下端穿出所述导水孔且抵紧所述楼体侧壁,所述软管的上端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抵紧所述挡板朝向楼体的一侧壁。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设在导水孔中的软管在导水孔的引导下抵紧楼体侧壁,使得从导水孔的软管中流出的水流在软管的引导下沿楼体侧壁流动,进而使得排出的雨水不易洒落到楼体周围的地面上产生积水,同时使得流下的雨水不易对从楼体一侧经过的行人产生干扰。
[0011]可选的,所述导水孔处的所述楼体的顶壁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收集槽的槽底与所述收集槽的侧壁之间呈平缓过渡。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大颗粒的杂物随着水流流动至导水孔内之前,较大颗
粒的杂物沉降在收集槽中,使得较大颗粒的杂物不易沿软管排出导致高空坠物对行人产生威胁。
[0013]可选的,所述导水孔处的所述收集槽中配合嵌设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侧壁设置有拦网,所述拦网与所述挡板侧壁相贴合且将所述导水孔封闭,所述料斗的两端的端面的内侧边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形成的倒角面的一侧边与其所在的所述料斗的端面的外侧边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料斗可较为方便地将收集槽中的杂物取出,且当收集槽中堆积的尘土较多时,通过滑移料斗即可较为方便地将尘土从收集槽中刮下收集,同时通过与料斗连接的拦网将导水孔封闭,进而使得细小的杂物也不易穿过软管高空坠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0015]可选的,所述拦网包括安装架和若干过滤网,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料斗连接,所述过滤网沿雨水的流动方向间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过滤网将所述导水孔的上端封闭。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张过滤网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多重拦截,继而使得雨水中的杂物更加不易从软管下端喷出,进一步减少了行人在楼体一侧行走时的安全隐患。
[0017]可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料斗连接,所述安装块底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滤网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分别将所述安装块的相对两端面贯穿,所述安装块顶壁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过滤网一一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所述过滤网一一对应配合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较为方便地将过滤网插入到插槽中进行安装,且由于插槽的宽度大于安装槽的宽度,过滤网通过插槽插入到安装槽中时通过插槽对安装槽的限位,使得过滤网在被水流冲击时不易出现振动。
[0019]可选的,所述安装块底壁设置有若干防滑凸棱,所述安装块上还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对所述安装块进行支撑且使得所述防滑凸棱与所述楼体顶壁分离,所述支撑机构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块沿所述收集槽的长度方向滑移,所述过滤网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紧所述安装块顶壁。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棱用于提高安装块与楼体顶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料斗及安装块在使用时不易出现位移导致对排水孔的封闭失效。
[0021]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两侧的所述安装块的相对两侧壁上的支撑板,所述滚轮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弹性倒钩,当所述支撑板转动至将所述安装块撑起时,所述弹性倒钩配合勾设在所述防滑凸棱上,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料斗竖直滑移配合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滑移料斗时,工作人员推动支撑板朝向安装块方向转动直至弹性倒钩与防滑凸棱相互勾设后,工作人员即可较为方便地推动安装块进行移动。
[0023]可选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沿所述楼体侧壁环绕设置的导板,所述导板朝向地面方向倾斜,所述导板的较低一侧处的地面挖设有用于将水引导至城市排水机构的水渠,所述水渠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导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水渠的底部呈倾斜状。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楼体侧壁流下的雨水在导板的引导下流动至水渠中进行排放,在水渠清理较为方便的同时,楼体的地基较高,雨水不易进入到楼体内。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楼体顶壁的雨水通过导水孔从楼体顶壁排出,然后沿楼体侧壁流动至楼体底部后在倒水机构的引导下排放到排水渠中,工作人员在安装时较为方便,且当排水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检修挡板的导水孔以及导水机构即可完成对于积水的疏导,维修较为方便;
[0027]2.穿设在导水孔中的软管在导水孔的引导下抵紧楼体侧壁,使得从导水孔的软管中流出的水流在软管的引导下沿楼体侧壁流动,进而使得排出的雨水不易洒落到楼体周围的地面上产生积水,同时使得流下的雨水不易对从楼体一侧经过的行人产生干扰;
[0028]3.较大颗粒的杂物随着水流流动至导水孔内之前,较大颗粒的杂物沉降在收集槽中,较小可以的杂物会被过滤网过滤,颗粒状的杂物不易随着雨水从软管中排水造成高空抛物对行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的剖面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包括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顶壁围绕设置有挡板(2),所述挡板(2)与所述楼体(1)顶壁的连接处贯穿开设有导水孔(21),所述楼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导水流至排水渠(32)中的导水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21)朝向地面方向倾斜,所述导水孔(21)的下端朝向地面方向弯曲,所述导水孔(21)内配合穿设有软管(22),所述软管(22)的下端穿出所述导水孔(21)且抵紧所述楼体(1)侧壁,所述软管(22)的上端设置有挡环(221),所述挡环(221)抵紧所述挡板(2)朝向楼体(1)的一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21)处的所述楼体(1)的顶壁开设有收集槽(4),所述收集槽(4)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收集槽(4)的槽底与所述收集槽(4)的侧壁之间呈平缓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21)处的所述收集槽(4)中配合嵌设有料斗(5),所述料斗(5)的侧壁设置有拦网(6),所述拦网(6)与所述挡板(2)侧壁相贴合且将所述导水孔(21)封闭,所述料斗(5)的两端的端面的内侧边均设置有倒角(51),所述倒角(51)形成的倒角(51)面的一侧边与其所在的所述料斗(5)的端面的外侧边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6)包括安装架和若干过滤网(62),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料斗(5)连接,所述过滤网(62)沿雨水的流动方向间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过滤网(62)将所述导水孔(21)的上端封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块(61),所述安装块(61)与所述料斗(5)连接,所述安装块(61)底壁开设有安装槽(611),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萍吴斌龙江龙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