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99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包括密闭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放置液晶屏的两排多层承重杆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循环装置,所述加热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组、热源组和控制器,所述风机组包括设置在箱体上方中部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左侧的第三风机组与第四风机组与第五风机组和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右侧的第六风机组与第七风机组与第八风机组、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中部的第九风机组和第十风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可以将温度波动减小,热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达到液晶屏均匀受热的目的。达到液晶屏均匀受热的目的。达到液晶屏均匀受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属于老化测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晶屏由于其品种和加工工艺的日趋复杂,其本身存在缺陷的几率也逐渐增大。而液晶屏老化箱目前使用的是双排多层结构的箱体。在箱体顶部放置加热器并通过算法来调节加热功率,并辅以风机组成风道来进行高温老化。但是由于热源的单一性以及风道布置不合理,导致加热温度波动较大,热流场在箱体内部分布不均,不能使箱体内部的液晶屏均匀受热。
[0003]有鉴于此,开发一种新的液晶屏老化箱,解决上述缺陷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使得箱内温度波动更小,热流分布更均匀。
[0005]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密闭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放置液晶屏的两排多层承重杆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循环装置,所述加热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组、热源组和控制器,
[0006]所述风机组包括设置在箱体上方中部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左侧的第三风机组与第四风机组与第五风机组和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右侧的第六风机组与第七风机组与第八风机组、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中部的第九风机组和第十风机组,
[0007]所述热源组包括设置在两排多层承重杆上方左侧的第一热源组和右侧的第二热源组,
[0008]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箱体下方左侧的第一控制器和右侧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热源组、第一风机、第三风机组、第四风机组、第五风机组、第九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热源组、第二风机、第六风机组、第七风机组、第八风机组、第十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热源组和第二热源组均包括一个功率为6~9kW的热源和一个功率为4~6kW的热源。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风机组、第四风机组、第五风机组、第六风机组、第七风机组、第八风机组、第九风机组、第十风机组均为轴流风机,且功率相同。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风机组与第四风机组均由三个轴流风机组成,第五风机组、第六风机组、第七风机组、第八风机组、第九风机组、第十风机组均由两个轴流风机组成。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为温度监控控制器。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技术通过仿真设计及实验验证可以将温度波动减小,热流分布更加均匀,
从而达到液晶屏均匀受热的目的;加热初期热源组全功率工作,达到老化温度后,通过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使第一热源组和第二热源组中的大功率热源停止加热,小功率热源工作来弥补热量损耗,并且通过第一风机,第三风机组、第四风机组、第五风机组、第九风机组构成箱体左侧循环风道,通过第二风机、第六风机组、第七风机组、第八风机组、第十风机组构成箱体右侧循环风道,能够更好的输送热流。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为本技术的加热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热源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第三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第五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第一热源组;2、第二热源组;3、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第三风机组;6、第四风机组;7、第五风机组;8、第六风机组;9、第七风机组;10、第八风机组;11、第九风机组;12、第十风机组;13、第一控制器;14、第二控制器;15、大功率热源;16、小功率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包括密闭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放置液晶屏的两排多层承重杆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循环装置,加热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组、热源组和控制器,
[0023]风机组包括设置在箱体上方中部的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左侧的第三风机组5与第四风机组6与第五风机组7和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右侧的第六风机组8与第七风机组9与第八风机组10、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中部的第九风机组11和第十风机组12,第十风机组12设置在箱体中部的中间位置,第九风机组11设置在箱体中部的底端,
[0024]热源组包括设置在两排多层承重杆上方左侧的第一热源组1和右侧的第二热源组2,
[0025]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箱体下方左侧的第一控制器13和右侧的第二控制器14,第一控制器1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热源组1、第一风机3、第三风机组5、第四风机组6、第五风机组7、第九风机组1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控制器1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热源组2、第二风机4、第六风机组8、第七风机组9、第八风机组10、第十风机组12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4均为离心风机,例如可选择型号为5E

230B的风机。
[0027]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第一热源组1和第二热源组2均包括一个功率6~9kW的大功率热源15和一个功率4~6kW的小功率热源16。
[0028]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两排多层承重杆上方的第一热源组1和第二热源组2、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的第三风机组5与第四风机组6与第五风机组7和第六风机组8与第七风机组9与第八风机组10均为轴流风机,且功率相同,例如可选择型号为CY125的风机组。
[0029]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第三风机组5与第四风机组6均由三个轴流风机组成,参见图4所示,第五风机组7、第六风机组8、第七风机组9、第八风机组10、第九风机组11、第
十风机组12均由两个轴流风机组成。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4均为温度监控控制器。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内置有PLC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收到温度信号后,再通过内置的PLC控制器输出信号来控制第一热源组1、第一风机3、第三风机组5、第四风机组6、第五风机组7和第九风机组11,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收到温度信号后,再通过内置的PLC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第二热源组2、第二风机4、第六风机组8、第七风机组9、第八风机组10和第十风机组12。
[0032]本技术具体使用步骤,第一热源组1,第二热源组2全功率工作,使箱体内部温度快速升高,同时第一风机3,第三风机组5、第四风机组6、第五风机组7、第九风机组11、第十风机12组构成箱体左侧循环风道,通过第二风机4、第六风机组8、第七风机组9、第八风机组10、第九风机组11、第十风机组12构成箱体右侧循环风道以便于输送热流,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一控制器13和第二控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液晶屏老化箱,包括密闭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用于放置液晶屏的两排多层承重杆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循环装置包括风机组、热源组和控制器,所述风机组包括设置在箱体上方中部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左侧的第三风机组与第四风机组与第五风机组和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右侧的第六风机组与第七风机组与第八风机组、上下间隔设置在箱体中部的第九风机组和第十风机组,所述热源组包括设置在两排多层承重杆上方左侧的第一热源组和右侧的第二热源组,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箱体下方左侧的第一控制器和右侧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热源组、第一风机、第三风机组、第四风机组、第五风机组、第九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热源组、第二风机、第六风机组、第七风机组、第八风机组、第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俊芳孙家圆盛哲昊李亮杨波周东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