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95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包括本体和抽屉装置。本体具有本体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具有母排。抽屉装置具有抽屉接线端子和驱动装置,抽屉接线端子具有电连接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抽屉装置的侧面。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接触,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连通形成导电通路,本体退出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分离,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的导电通路断开。其中电连接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连接,在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的位置,驱动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夹紧母排,或者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放松母排。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放松母排。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放松母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包括:万能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带抽屉装置的自动转换开关、中压断路器、中压开关柜等。抽出式结构的装置包括本体和抽屉装置。本体上使用桥型触头作为本体母排,抽屉装置装置上设置触桥用于与本体母排实现电连接。抽屉装置上的触桥与外接的进出线端连接。当把本体推进抽屉装置时,本体母排与触桥接触形成导电通路,本体与外接的进出线端连通。当把本体拉出抽屉装置时,本体母排与触桥脱离,切断导电通路,实现隔离,以便于测试或者维修。本体母排与触桥就构成了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的电连接装置。
[0003]图1a和图1b揭示了现有技术中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所使用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图。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安装在抽屉装置上的触桥包括:接触片101、轴102、拉簧103和支架104。接触片101有若干片,两片形状大小相同的接触片101相对布置构成一组。若干组接触片叠加且拼装成对称的两排经叠加的接触片。在各接触片101的外侧近中部位置处形成凹槽,轴102设置在凹槽内。拉簧103的中部位于两排接触片101之间,而拉簧103的两端则分别固定在一对轴102上。用于减少各接触片之间相互摩擦而起分隔作用的支架104插置在每组接触片101之间,支架104设在两排接触片的两端及中间。接触片101、轴102、拉簧103和支架104共同形成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触桥。在触桥的一端(图1a所示的左侧端),由两排接触片上彼此面对的一端端部共同构成夹住本体母排105的夹头。在触桥的另一端(图1a所示的右侧端),与抽屉装置上外接的进出线端106连接。
[0004]每一个接触片101都形成一个与本体母排105接触的触点。两排接触片共同形成多触点区。两排接触片之间留有供放置本体母排105的间隙,为了确保本体母排105插入该间隙时能够形成有效接触,该间隙的大小会设置为小于本体母排105的厚度。当本体推进抽屉装置时,本体母排105插入两排接触片之间的间隙中,由于本体母排105的厚度大于间隙,本体母排105会将两排接触片撑开,撑开的接触片使得拉簧103产生形变。拉簧103形变产生的弹簧力作用于接触片,将两排接触片向内夹紧。在这样的作用下,随着本体母排的不断推进,两排接触片会越来越夹紧母排。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接触片与母排接触形成触点,触点的数量越多,接触电阻就越小。为了保证工作过程中触点的可靠接触,会增加拉簧的弹簧力,使得接触片对于本体母排的夹紧力增加,保证接触点的数量和接触稳定性,以减小接触电阻。但增加拉簧的弹簧力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在将本体推进抽屉装置时,本体母排和接触片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本体母排撑开两排接触片所需要的力是推进需要克服的主要阻力。当拉簧的弹簧力增加时,撑开接触片所需要的力以及本体母排和接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会大幅增加。通常,单个触桥提供的夹紧力在800N左右。三极断路器至少具有六个电连接装置,包括三个进线电连接装置和三个出线电连接装置,因此增加夹紧力会使得本体母排插入触桥的阻力成倍增加,最终导致本体母排难以插进电连接装置,整个抽屉装置的驱动装置的
操作力将大到难以接受。
[0005]此外,由接触片101、轴102、拉簧103和支架104构成的触桥仅允许接触片在接触片所在的平面内进行小范围的转动,接触片活动自由度极小。如果本体母排的角度存在偏差,该结构的触桥无法适应并消除本体母排的位置或角度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与本体母排有效接触的接触片的数量减少,触点数量和接触面积都会降低,不利于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这种偏差会使得本体母排不能正对间隙插入,形成偏折,造成撑开两排接触片的撑开力、本体母排与接触片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在一些大壳架如4000A以上的产品,由于横向宽度比较宽,各个电连接装置的位置偏差较大,以及单个进线或者出线端具有两个或者三个电连接装置,这样抽屉装置的操作力将成倍增加。
[0006]综上,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连接装置存在下述的缺陷:装配难度和使用性能之间存在明显矛盾。从使用性能的角度出发,希望夹紧力越大越好,以增加触点数量,增大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较大的接触面积也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发热,延长电连接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但夹紧力增加会大幅提升安装阻力,使得安装难度成倍增加,十分不利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如果降低夹紧力便于装配,则在夹紧力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本体母排与接触片咬合不充分,触点数量少,部分触点虚接等问题。触点数量少会导致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加,且虚接的触点发热量很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接触处温度过高烧毁。触桥对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无法适应并消除本体母排的角度或位置偏差,本体母排的角度或位置偏差会引起接触性能下降,使得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但提高本体母排的角度和位置精度又会使得安装难度提升。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装置的用铜量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包括本体和抽屉装置。本体具有本体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具有母排。抽屉装置具有抽屉接线端子和驱动装置,抽屉接线端子具有电连接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抽屉装置的侧面。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接触,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连通形成导电通路,本体退出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分离,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的导电通路断开。其中电连接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连接,在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的位置,驱动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夹紧母排,或者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放松母排。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出式的电器装置为多极,每一极具有各自对应的抽屉接线端子和电连接装置,不同极的电连接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过联动机构连接的数个电连接装置同步夹紧或者放松母排。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数个抽屉接线端子以多层的形式排列,同一层的电连接装置通过联动机构互相连接,并且通过一个耦合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和联动机构驱动同一层的数个电连接装置同步夹紧或者放松母排。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和驱动齿轮组,驱动轴上具有螺杆部,驱动齿轮组与螺杆部咬合,驱动轴通过螺杆部带动驱动齿轮组。耦合传动组件包括:绝缘连接件和耦合齿轮,绝缘连接件和耦合齿轮同轴,绝缘连接件连接到电连接装置,耦合齿轮与驱动齿轮组咬合,驱动齿轮组通过耦合齿轮带动绝缘连接件。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齿轮组包括:螺杆齿轮、中间齿轮和数个传动齿轮,螺杆齿
轮与驱动轴的螺杆部咬合,中间齿轮与螺杆齿轮同轴转动,数个传动齿轮围绕中间齿轮布置并且分别与中间齿轮咬合,不同层的耦合传动组件的耦合齿轮分别于对应的传动齿轮咬合。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包括:抽屉连接组件、本体连接组件和柔性组件。抽屉连接组件与抽屉接线端子相连接。本体连接组件包括具有夹紧机构的接触片,夹紧机构使得接触片紧贴并夹紧本体接线端子的母排。柔性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包括本体和抽屉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具有本体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具有母排;抽屉装置具有抽屉接线端子和驱动装置,抽屉接线端子具有电连接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抽屉装置的侧面;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接触,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连通形成导电通路,本体退出抽屉装置,电连接装置与母排分离,抽屉接线端子和本体接线端子的导电通路断开;其中电连接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连接,在本体进入抽屉装置的位置,驱动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夹紧母排,或者通过耦合传动组件驱动电连接装置放松母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出式的电器装置为多极,每一极具有各自对应的抽屉接线端子和电连接装置,不同极的电连接装置通过联动机构连接,通过联动机构连接的数个电连接装置同步夹紧或者放松母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数个抽屉接线端子以多层的形式排列,同一层的电连接装置通过联动机构互相连接,并且通过一个耦合传动组件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通过耦合传动组件和联动机构驱动同一层的数个电连接装置同步夹紧或者放松母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和驱动齿轮组,驱动轴上具有螺杆部,驱动齿轮组与螺杆部咬合,驱动轴通过螺杆部带动驱动齿轮组;所述耦合传动组件包括:绝缘连接件和耦合齿轮,绝缘连接件和耦合齿轮同轴,绝缘连接件连接到电连接装置,耦合齿轮与驱动齿轮组咬合,驱动齿轮组通过耦合齿轮带动绝缘连接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出式结构的电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螺杆齿轮、中间齿轮和数个传动齿轮,螺杆齿轮与驱动轴的螺杆部咬合,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斌华李勇朱小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