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8886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包含镍源、钴源、锰源和水的原料混合溶液,而后加入络合剂,得到混合物;(b)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140~180℃下反应8h~24h,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该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球形前驱体形貌有两种形貌,分别为球形和梭形,颗粒大小均一,呈球形分布,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提供良好的基础,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对于新能源动力汽车的应用,迫切需要解决正极材料能量密度低的问题以满足长续航里程要求。近年来,对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表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高的能量密度,高的电压平台,较低的金属钴含量,环境友好和制备方法简单的优点,故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备受重视。对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尤其是其前驱体的制备技术是实现超高能量密度的关键。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和离子反应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前驱体一次颗粒的形貌,进而影响材料的成核方向和层状结构的形成。因此,对于前驱体的条件探索以及形貌的控制技术是制备高比容量富锂正极材料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络合剂的用量来控制一次颗粒大小,在高温高压环境得到颗粒均一的球形和梭形的一次颗粒形貌,最终得到形貌均一的球形二次颗粒前驱体,为之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0004]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005](a)获取包含镍源、钴源、锰源和水的原料混合溶液,而后加入络合剂,得到混合物;
[0006](b)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140~180℃下反应8h~24h,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
[0007]可选地,所述原料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摩尔浓度为0.03~0.1mol L-1

[0008]所述镍源、钴源、锰源的摩尔比例为0.4~0.6:0.1~0.2:0.1~0.2;
[0009]其中,所述镍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镍元素的摩尔数计算;
[0010]所述钴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钴元素的摩尔数计算;
[0011]所述锰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锰元素的摩尔数计算。
[0012]本申请中,金属离子的总摩尔浓度,指原料混合溶液中,镍离子、钴离子、锰离子的总的摩尔浓度。
[0013]可选地,所述镍源选自镍盐中的至少一种;
[0014]所述钴源选自钴盐中的至少一种;
[0015]所述锰源选自锰盐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地,所述镍盐为醋酸镍;
[0017]所述钴盐为醋酸钴;
[0018]所述锰盐为醋酸锰。
[0019]可选地,所述原料混合溶液还包括有机溶剂;
[0020]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1]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
[0022]可选地,所述水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9~9:1。
[0023]可选地,所述水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4~4:1。
[0024]可选地,所述络合剂还包括络合调节剂;
[0025]所述络合剂选自尿素、硫脲、碳酸铵、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
[0026]所述络合调节剂选自氨水、醋酸氨、丙酸氨中的至少一种。
[0027]可选地,所述络合剂和络合调节剂的质量比为0.5~2.0:0.3~3.0。
[0028]可选地,所述络合剂和络合调节剂的质量比为0.5~2.0:0.5~3.0。
[0029]可选地,所述络合剂的质量和原料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g:50~300mL。
[0030]本申请中,通过调节络合剂的用量来控制一次颗粒大小。
[0031]可选地,所述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干燥,温度为60-120℃,时间为 10-24h。
[0032]本申请中,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球形前驱体具有球形和梭形两种形态,具体地,通过水/有机系的介质环境,有效地控制金属离子成核过程的界面环境,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控制实现球形和梭形一次颗粒的形貌,并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控制前驱体的成核大小,以及球形二次颗粒的均一性。
[0033]可选地,获取包含镍源、钴源、锰源、水和有机溶剂的原料混合溶液,而后加入络合剂,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 140~180℃下反应8h~24h,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为球形。
[0034]可选地,获取包含镍源、钴源、锰源和水的原料混合溶液,而后加入络合剂和络合物调节剂,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 150~180℃下反应8h~20h,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为梭形。
[003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配置一定浓度的镍、钴、锰的醋酸盐溶液,磁力搅拌均匀后,分散于一定体积具有不同体积比的水和乙醇的溶剂。加入一定量络合剂继续搅拌。将上述搅拌均一的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釜中在高压环境下通过控制温度为140-180℃反应,时间控制在8-24h。固液分离后干燥得到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
[003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配置一定浓度的镍、钴、锰的醋酸盐溶液,磁力搅拌均匀后,分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络合剂,络合物调节剂,将上述搅拌均一的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釜中在高压环境下通过控制温度为150-180℃反应,时间控制在8-20h。固液分离后干燥得到梭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
[0037]可选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颗粒大小为0.2~10μm。
[0038]可选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颗粒大小为0.5~6μm。
[0039]可选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颗粒大小为0.5~5μm。
[0040]可选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颗粒大小为2~6μm。
[0041]本申请中,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在整体上颗粒大小均一。
[004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含有上述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球形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球形前驱体。形貌均一的
前驱体有利于最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层状结构晶格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脱嵌行为,对材料的电化学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0043]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4]本申请所提供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球形前驱体的制备方法简单,形貌均一,易于操作。前驱体有两种形貌,分别为球形和梭形,所制备的二次颗粒大小均一,呈球形分布,可为之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提供良好的基础,形貌均一的前驱体有利于最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层状结构晶格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脱嵌行为,对材料的电化学倍率和循环性能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适用于当今炙手可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该制备方法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利于工业化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包含镍源、钴源、锰源和水的原料混合溶液,而后加入络合剂,得到混合物;(b)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密闭反应容器中,140~180℃下反应8h~24h,经分离,干燥,得到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摩尔浓度为0.03~0.1mol L-1
;所述镍源、钴源、锰源的摩尔比例为0.4~0.6:0.1~0.2:0.1~0.2;其中,所述镍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镍元素的摩尔数计算;所述钴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钴元素的摩尔数计算;所述锰源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锰元素的摩尔数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源选自镍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钴源选自钴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锰源选自锰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镍盐为醋酸镍;所述钴盐为醋酸钴;所述锰盐为醋酸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溶液还包括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所述水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9~9:1;优选地,所述水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4~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帅张莹李苏原郑双好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