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晖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85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外套管的一端固接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上配套安装有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外套管的另一端配套安装有手柄结构,中空软管嵌套插接在外套管中,中空软管的一端与针头结构相连通,且中空软管的另一端固接有手柄结构,手柄结构上配套插接有与中空软管相连通的注射器;针头结构包括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套安装在安装结构中的嵌套座、固定安装在嵌套座上并沿外套管延伸方向布置的针管;针管与中空软管的端部相连通,嵌套座与所述活检钳结构相联动并用于控制活检钳结构的开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创造粘膜下水垫及大号活检钳对稍大的息肉有效清理干净,并且有效避免出血增多、穿孔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

技术介绍

[0002]应用高频电切技术并在内窥镜的配合下进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时,极易出现穿孔、出血以及术后电凝综合征等并发症。近年来出现的冷切除技术,对于≤10mm息肉的切除,大大减少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冷切除包括冷圈套器切除、活检钳钳除、冷EMR技术,其中冷圈套器和冷EMR技术需要手术医师有一定技巧及护士一定程度上配合,同时存在息肉回收失败的可能而不能进行病理检测,并且圈套器成本比较高昂。因此目前在中国,更多使用活检钳钳除≤10mm息肉,钳除的弊端在于,一般活检钳张开只有6

8mm,对于稍大的息肉难以钳除干净,多次钳除或者使用最大型号活检钳,均造成出血增多,或者钳除过深容易造成出血穿孔,目前国内国际上少有关于切除这些息肉的最佳方法的指南。但是在使用注射针在肠粘膜下注射,使息肉隆起,然后使用最大号活检钳能一次性完整钳除较大息肉,且避免了出血穿孔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能够通过创造粘膜下水垫及大号活检钳对稍大的息肉有效清理干净,并且有效避免出血增多、穿孔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包括外套管、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中空软管、手柄结构,外套管的一端固接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上配套安装有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外套管的另一端配套安装有手柄结构,中空软管嵌套插接在外套管中,且中空软管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套管的两端外侧,中空软管的一端与针头结构相连通,且中空软管的另一端固接有手柄结构,手柄结构上配可以套插接有与中空软管相连通的注射器;针头结构包括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套安装在安装结构中的嵌套座、固定安装在嵌套座上并沿外套管延伸方向布置的针管;针管与中空软管的端部相连通,嵌套座与活检钳结构相联动并用于控制活检钳结构的开合状态。
[0005]进一步的,所述活检钳结构包括有对称布置的第一钳头、第二钳头,以及外侧端分别与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内侧端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的中段铰接在所述安装结构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内侧端均铰接在所述嵌套座上。所述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的外侧端均设置在安装结构外侧,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的中段均铰接在安装结构的外侧端。在控制手柄结构带动中空软管向活检钳结构一侧运动时,能够带动嵌套座向安装结构外侧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使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处于打开状态。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处于撑开状态时,钳口张开距离设置在8~12mm,针管的针头大小设置为32G。为了保证第一钳头、第二钳头能够稳定夹取息肉,将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均设置为杯口状,且钳口位置设置有齿。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固接在外套管端部并保持平行布置的两组安装板,固接在两组安装板内侧面并设置在安装板外侧端的铰接柱,固接在两组铰接柱之间的连接块,贯穿连接块开设的滑动通孔;所述嵌套座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套插接在两组安装板之间,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设置在两组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的中段分别铰接在两组铰接柱上,所述针管以相对滑动的方式贯穿滑动通孔布置。在针管由滑动通孔通出至连接块的外侧时,能够有效避免针管与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发生空间干涉。
[0008]进一步的,在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处于闭合状态时,为了保证针管能够在第一钳头、第二钳头之间稳定存放,在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水平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存放槽,所述针管设置在存放槽中。
[0009]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中空软管以及与中空软管相连接的针头结构、活检钳结构能够稳定运行,在外套管端部加装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包括:固接在外套管端部外侧壁的摩擦板,固接在中空软管外侧壁的连接座,与连接座固接并设置在摩擦板外围的安装套管,配套安装在安装套管外侧壁的保险按钮,与保险按钮内侧相接的弹簧,与保险按钮固接并与摩擦板相抵的摩擦片;保险按钮在按压状态下摩擦板与摩擦片保持分离状态。
[0010]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注射器能够与中空软管稳定连通,同时方便注射器添加药液,在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软管相连通的插接孔,且插接孔与注射器的出口嵌套吻合,可以嵌套插接注射器。
[0011]作为另一种注射器在连接座上嵌套插接并与中空软管保持连通的方式,在连接座上可开设多组插接孔用于与注射器嵌套插接,以用于注射不同类型的药物。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进行手术时,由医护人员控制连接座、安装套管带动中空软管向活检钳结构一侧运动,进而带动嵌套座向安装结构外侧运动,以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呈打开状态,与此同时针管在嵌套座带动下通出至安装结构外侧,并控制针管通入肠粘膜下,通过操作注射器以将其中的药液注入肠粘膜下,使息肉隆起。完成注射后,控制活检钳结构对隆起的息肉进行钳除,通过控制连接座、安装套管向外侧运动以使第一钳头、第二钳头对息肉夹紧并钳除。综上,能够通过创造粘膜下水垫及大号活检钳对稍大的息肉有效清理干净,并且有效避免出血增多、穿孔的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所述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细节示意图;
[0015]图3为活检钳结构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活检钳结构与安装结构配套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套管、21第一钳头、22第二钳头、23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存放槽、31嵌套座、32针管、4中空软管、51摩擦板、52连接座、53安装套管、54保险按钮、55弹簧、56摩擦片、57插接孔、61安装板、62铰接柱、63连接块、64滑动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包括外套管1、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中空软管4、手柄结构,外套管1的一端固接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上可以配套安装有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外套管1的另一端配套安装有手柄结构,中空软管4嵌套插接在外套管1中,且中空软管4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套管1的两端外侧,中空软管4的一端与针头结构相连通,且中空软管4的另一端固接有手柄结构,手柄结构上配套插接有与中空软管4相连通的注射器;针头结构包括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套安装在安装结构中的嵌套座31、固定安装在嵌套座31上并沿外套管1延伸方向布置的针管32;针管32与中空软管4的端部相连通,嵌套座31与活检钳结构相联动并用于控制活检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中空软管(4)、手柄结构,所述外套管(1)的一端固接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上配套安装有所述活检钳结构、针头结构,所述外套管(1)的另一端配套安装有手柄结构,所述中空软管(4)嵌套插接在外套管(1)中,且中空软管(4)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外套管(1)的两端外侧,所述中空软管(4)的一端与针头结构相连通,且中空软管(4)的另一端固接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上配套插接有与中空软管(4)相连通的注射器;所述针头结构包括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套安装在安装结构中的嵌套座(31)、固定安装在嵌套座(31)上并沿外套管(1)延伸方向布置的针管(32);所述针管(32)与中空软管(4)的端部相连通,所述嵌套座(31)与所述活检钳结构相联动并用于控制活检钳结构的开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钳结构包括有对称布置的第一钳头(21)、第二钳头(22),以及外侧端分别与第一钳头(21)、第二钳头(22)内侧端铰接的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一钳头(21)、第二钳头(22)的中段铰接在所述安装结构上,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的内侧端均铰接在所述嵌套座(3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21)、第二钳头(22)的外侧端均设置在安装结构外侧,第一钳头(21)、第二钳头(22)的中段均铰接在安装结构的外侧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活检钳,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晖
申请(专利权)人:张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