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66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艾柱穿刺过程费时费力、燃烧时艾柱易脱落导致烫伤、纸片隔热风险较大以及艾柱燃尽后灰烬不易清理的问题,包括主体部与隔热部,主体部包括空心状的把手、旋帽以及网兜,旋帽一端设有钢针,旋帽与把手一端连接,钢针插入把手内部,把手另一端与网兜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艾柱穿孔的直径和深度进行了统一,备有多种规格钢针,适合绝大多数艾柱的使用;对燃尽的艾灰进行安全收集处理,避免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及衣物;绝缘材料做成的垫子,置于针刺部位皮肤上,防止皮肤灼热,或未燃尽的艾绒掉落烫伤皮肤;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装置
,特别涉及了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针刺留针,又需要施灸的疾病。其操作方法为,用毫针进行直刺进针,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取艾炷点燃,之后插于毫针针柄上,等其燃尽后去针,一般用中间带孔的硬纸片放置在针下穴区上进行隔热保护。艾柱燃烧的热力可以通过针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0003]但温针灸原始操作方法中存在诸多缺点:艾柱穿孔加工过程不统一,临床工作中需要反复试验放置的牢靠性,费时费力,且燃烧过程中若放置不牢靠,易脱落导致烫伤;临床实际工作中,需在艾柱与皮肤之间放置隔热片,隔热片大多用纸片代替,需要手工剪制,且纸片易燃,风险较高;多次艾绒燃烧产生的灰烬不容易清除,操作完毕后,清理困难,容易弄脏被单及衣物。
[0004]中国专利局2020年1月10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温针灸辅具的技术,其公开号为CN209916673U。该技术公开了一种温针灸辅具,包括安装杆和接灰网;所述的安装杆的一端设有针灸针的针柄插入的盲孔,另一端为艾柱插接端,安装杆的杆壁上设有一组支撑杆、支撑杆连接件和支撑杆固定夹;接灰网安装在支撑杆的上方与支撑杆接触。本技术的安装杆上的艾柱插接端能够固定艾绒或艾柱,接灰网能够防止燃烧过程中的艾绒和燃烧后的艾灰掉落烫伤皮肤和烧坏床单,避免温针灸过程中出现不安全的情况;安装杆为可开合的结构,方便温针灸辅具的收纳,但此装置增加了针灸针的重量,存在不安全隐患,且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温针灸方法艾柱穿刺过程费时费力、燃烧时艾柱易脱落导致烫伤、纸片隔热风险较大以及艾柱燃尽后灰烬不易清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统一了艾柱穿孔加工过程,隔热板不易燃,风险较低,能够对燃烧后的灰烬进行处理,避免弄脏衣物,装置简便,易于操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部与隔热部,主体部包括空心状的把手、旋帽以及网兜,旋帽一端设有钢针,旋帽与把手一端连接,钢针插入把手内部,把手另一端与网兜连接。钢针在空心把手内部,方便携带、收藏;钢针可以对艾柱进行统一的加工穿刺处理,网兜可以收集艾柱燃烧后产生的灰烬,避免灰烬弄脏衣物、皮肤;隔热部可以防止皮肤灼热或未燃尽的艾绒掉落烫伤皮肤。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旋帽包括螺杆和头部,螺杆一端和头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针固定连接。旋帽可以在钢针对艾柱进行穿刺时,作为把手使用,同时便于将钢针置于把手内部,方便携带。 在旋帽与把手连接时,旋帽头部在把手外面,与把手抵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一端内部设有与螺杆螺纹相啮合的螺纹,把手与螺杆螺纹
连接。螺纹连接既可以在不使用该装置时将钢针置于把手呢不,钢鞭携带,同时增大安全性;又可以在使用该装置时,取出钢针,对艾柱进行穿刺。螺纹连接紧密、不易脱落,实用性高。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另一端安装有一套管,套管壁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孔,网兜上部框架边缘安装有一凸块,凸块上设有两个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的卡接片,凸块插入套管内,卡接片与连接孔卡接。网兜和把手,通过凸块和套管卡接在一起,在针灸完后,可以利用网兜收集艾柱燃烧后的灰烬,便于清理,避免艾灰弄脏衣物、皮肤。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网兜包括圆形框架和连接在圆形框架上的高密度网,圆形框架边缘设有一个豁口。高密度网可以在网兜收集灰烬时,使灰烬不会从网兜底部漏出,豁口可以使网兜与针灸针卡住,以便灰烬能全部落在网兜里。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热部包括若干个卡板,卡板边缘到中间设有一条缝隙。卡板上的缝隙使得卡板能够卡在针柄上,全方位接住跌落的灰烬,避免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及衣物。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板为边角呈圆钝形的方形卡板。若干个方形卡板拼接在一起,不会留有缝隙,减少了艾灰跌落、烫伤皮肤的风险。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板由可阻燃材料制作。可阻燃材料可以防止落在卡板上艾灰热度高点燃卡板,增大了安全性。
[0014]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对艾柱穿孔的直径和深度进行了统一,以便于放置于针灸针针柄,适合绝大多数艾柱的使用;2、对燃尽的艾灰进行安全收集处理,避免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及弄脏衣物;3、绝缘材料做成的垫子,置于针刺部位皮肤上,防止皮肤灼热,或未燃尽的艾绒掉落烫伤皮肤;4、装置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主体部的俯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主体部与隔热部连接示意图;
[0018]图4 是本技术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把手;2、钢针;3、旋帽;4、网兜;5、卡板;6、套管;7、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本实施例为一温针灸操作装置,如图1所示,其主体部结构示意图为:包括旋帽3、把手1、钢针2与网兜4,旋帽3由头部和螺杆组成,螺杆一端与头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针2固定连接,钢针2 在把手1内部,把手2一端与旋帽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网兜4连接,网兜4为半球形结构,由上部圆形框架和连接在圆形框架上的网组成。未使用时,旋帽3与把手1螺纹连接,旋帽3头部在把手1 外面,与把手1抵接。使用时,将旋帽3从把手1上卸下,利用旋帽3上的钢针2 对艾柱进行穿刺,对艾柱穿孔的直径和深度进行了统一,以便于放置于针灸针针柄。在艾柱燃烧完毕后,将网兜安装在把手上,从针柄上取下艾柱燃烧后的灰烬,避免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及弄脏衣物,便于清理。
[0022]如图2所示,其主体部的俯视图为:包括旋帽3、把手1以及网兜4。把手1一端和旋帽
3连接,旋帽3头部在把手1外面,把手1另一端与网兜4连接,网兜4由上部圆形框架和连接在圆形框架上的网组成,上部框架边缘有一个豁口。艾柱燃烧后,手持把手,通过上部框架边缘的豁口将网兜卡在针柄上,取下艾灰,避免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及弄脏衣物。
[0023]如图3所示,主体部与隔热部连接示意图为:把手1一端设有一个套管6,套管壁6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孔,网兜4上部的圆形框架边缘安装有一凸块7,凸块7上设有两个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的卡接片。连接时,凸块7插入套管6内,卡接片与连接孔卡接。网兜和把手,通过凸块7上的连接孔和套管6上的卡接片卡接在一起,在针灸完后,可以手持把手1,利用网兜4收集艾柱燃烧后的灰烬,便于清理,避免艾灰弄脏衣物、皮肤。
[0024]如图4所示,卡板的结构示意图为:卡板5为边角呈圆钝形的方形卡板5,卡板5的一条边朝向卡板中心的方向,有一条缝隙。采用方形卡板5,当多个卡板5拼接在一起时,卡板5在中间不会留下缝隙;同时,在卡板5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与隔热部,主体部包括空心状的把手(1)、旋帽(3)以及网兜(4),旋帽(3)一端设有钢针(2),旋帽(3)与把手(1)一端连接,钢针(2)插入把手(1)内部,把手(1)另一端与网兜(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帽(3)包括螺杆和头部,螺杆一端和头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1)一端内部设有与螺杆螺纹相啮合的螺纹,把手(1)与螺杆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针灸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1)另一端安装有一套管(6),套管(6)壁上设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区滨海新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