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4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漏斗,包括漏斗底板,围绕所述漏斗底板的漏斗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表面,所述漏斗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排布于第二滤孔的上方,所述第二滤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漏斗本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防止积液堵塞,同时还方便清洗,且容易倒出的优点。且容易倒出的优点。且容易倒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咖啡漏斗


[0001]本技术涉及咖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咖啡漏斗。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滤泡式咖啡的滤网式咖啡漏斗的结构通常为孔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对于孔状结构的咖啡漏斗,聚集在底部的咖啡残渣容易堵住位于底部的滤孔,同时由于滤孔较小且数目繁多,难以把滤孔内的咖啡残渣冲洗掉,造成萃取时间过长,使咖啡液有太浓苦,影响用户体验,并且残留在滤孔内的咖啡残渣若不清洗掉,咖啡残渣上便会滋生细菌并发霉,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对于网状结构的咖啡漏斗,虽然使用网状结构可使咖啡残渣不易残留在网孔内,且方便清洗,但网状结构的咖啡漏斗质地较软,无强支撑力,因此网状结构的咖啡漏斗容易在洗净过程中变形,对用户造成损失,同时还不易保存。
[0003]因此,需要一种咖啡过滤装置,能够防止积液堵塞,同时还方便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咖啡漏斗,能够防止漏斗内积液堵塞,方便清洗,且容易倒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咖啡漏斗,包括漏斗底板,围绕所述漏斗底板的漏斗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表面;
[0006]所述漏斗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排布于第二滤孔的上方,所述第二滤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漏斗本体。
[0007]优选地,所述漏斗本体为一由其顶部往底部收缩形成的立体锥状漏斗本体。
[0008]优选地,所述漏斗本体的顶部外边缘设有硅胶环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滤网的网格的孔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孔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滤孔的宽度沿所述漏斗本体向漏斗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少。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孔是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依次连接组成的孔状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侧边与水平线呈夹角α1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竖直线呈夹角β1设置,所述第三侧边与水平线呈夹角α2设置,所述第四侧边与竖直线呈夹角β2设置,其中,α1≥α2,β1≥β2。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长度分别为A1、A2、A3、A4,其中,A1<A3,A4<A2。
[0014]优选地,所述漏斗底板为圆形平板,所述圆形平板的中心设有出料孔;
[0015]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出料孔。
[0016]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咖啡漏斗,包括漏斗底板,围绕所述漏斗底板的漏斗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滤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滤孔排布于第二滤孔的上方,方便清洗,使咖啡残渣不易残留。
[0018]所述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漏斗本体,通过提升漏斗的离心力,使咖啡液更容易倒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咖啡漏斗的结构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咖啡漏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2]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咖啡漏斗,包括漏斗底板13,围绕漏斗底板13的漏斗本体12以及过滤网11,漏斗本体12上设有若干第一滤孔121和第二滤孔122。
[0023]磨成粉末的咖啡豆放置于咖啡漏斗1内,通过倒入热水,使咖啡液经由过滤网11过滤,并经由第一滤孔121、第二滤孔122以及漏斗底板13流出。
[0024]为了实现防止咖啡漏斗1内积液堵塞,方便清洗的功能,过滤网11覆盖漏斗本体12的内表面,第二滤孔122为多边形结构,第二滤孔122大于第一滤孔121,第一滤孔121排布于第二滤孔122的上方。具体的,在咖啡过滤过程中,起到主要过滤作用的是过滤网11,尤其是位于咖啡漏斗1底部附近的过滤网11,过滤网11虽然方便清洗,不易出现积液堵塞,但其质地较软,无强支撑力,因此通过设置漏斗本体12,使过滤网11覆盖并贴合漏斗本体12的内表面,以使漏斗本体12为过滤网11提供支撑作用。进一步,由于咖啡残渣主要聚集在位于咖啡漏斗1底部附近的过滤网11,因此,通过第一滤孔121排布于第二滤孔122的上方,使由位于咖啡漏斗1底部附近的过滤网11过滤的咖啡液通过第二滤孔122流出,并且由于第二滤孔122为多边形结构,第二滤孔122大于第一滤孔121,使咖啡残渣不易残留在第二滤孔122内,同时也使用户更容易清洁过滤网11以及第二滤孔122。其中,第一滤孔12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过滤网11内各网格的孔径,其原因在于,常规的咖啡过滤中,咖啡残渣不易残留在位于咖啡漏斗1顶部附近的过滤网11,因此其对应的第一滤孔121无需考虑咖啡残渣的残留问题,第一滤孔121只需能够流出咖啡液即可。优选地,第二滤孔122为四边形结构,不影响漏斗本体12对过滤网11的支撑作用的同时,方便用户清洗。
[0025]进一步,为了使咖啡液更容易从咖啡漏斗1中倒出,漏斗本体12为一由其顶部往底部收缩形成的立体锥状漏斗本体12,第一滤孔121和第二滤孔122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漏斗本体12。具体的,漏斗底板13为圆形平板,与其连接的漏斗本体12由顶部往底部收缩形成立体锥状的漏斗本体12,通过把第一滤孔121和第二滤孔122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立体锥状漏斗本体12,使咖啡液能够沿漏斗本体12进行离心运动,更易流出。其中,第二滤孔122的宽度沿所述漏斗本体12向漏斗底板13的方向逐渐减少,使第二滤孔122能够呈螺旋状
环绕漏斗本体12。具体的,第二滤孔是122由第一侧边1221、第二侧边1222、第三侧边1223和第四侧边1224依次连接组成的孔状结构;第一侧边1221与水平线呈夹角α1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22与竖直线呈夹角β1设置,所述第三侧边1223与水平线呈夹角α2设置,所述第四侧边1224与竖直线呈夹角β2设置,其中,α1≥α2,β1≥β2,使第二滤孔122能够引导咖啡液沿同一方向旋转并做离心运动。进一步,第一侧边1221、第二侧边1222、第三侧边1223和第四侧边1224的长度分别为A1、A2、A3、A4,其中,A1<A3,A4<A2,使第二滤孔122的孔状结构与漏斗本体12的立体锥状结构更为适配,以使第二滤孔122能够进一步引导咖啡液沿一个方向转动,咖啡液更易流出。
[0026]另外,为了使咖啡液还能够从咖啡漏斗1底部流出,漏斗底板13的中心设有出料孔131。进一步,过滤网11覆盖所述出料孔131,防止咖啡残渣通过出料孔131从咖啡漏斗1内排出。其中,出料孔131的孔径需大于过滤网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咖啡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底板,围绕所述漏斗底板设置的漏斗本体以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漏斗本体的内表面;所述漏斗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排布于第二滤孔的上方,所述第二滤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相互组合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漏斗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为一由其顶部往底部收缩形成的立体锥状漏斗本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顶部外边缘设有硅胶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滤网的网格的孔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孔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星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