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包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33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盖、包装瓶,瓶盖包括端板、第一挤压部、第一卡位部和至少两个第一侧壁,各第一侧壁设置在端板上,相邻两个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挤压部设置在第一侧壁的内侧,第一挤压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的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第一导向面的一端距离端板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瓶盖通过第一卡位部安装在包装瓶上。瓶盖装在包装瓶的瓶体上,用单手按压瓶盖,瓶盖使刺穿器移动刺破内塞的底部,使两种物品混合;瓶盖中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按压时,瓶体或内塞通过第一导向面对第一侧壁施加向外的挤压力,使瓶盖的侧壁变形张开,瓶盖方便取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储物瓶技术领域。储物瓶技术领域。储物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盖、包装瓶


[0001]本技术涉及储物瓶
,特别涉及一种瓶盖、包装瓶。

技术介绍

[0002]有些食品饮料、药剂的保存和携带需要将溶质、溶剂分开存放,目前有些包装瓶设置具有溶质预存结构的瓶盖,多采用旋转的方式刺破预存结构,需要双手操作,有所不便。另外,瓶盖中设置预存结构,不便于包装瓶生产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瓶盖、包装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技术所提供的包装瓶包括瓶体、内塞、刺穿器和瓶盖,所述内塞用于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内壁连接,所述瓶盖用于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外壁连接,所述内塞具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内腔,所述刺穿器可移动地插入所述内塞中以将所述内塞的底部刺破。
[0005]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塞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内塞内壁的圆周连续设置,所述刺穿器的外壁通过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以使所述刺穿器与所述内塞连接。
[0006]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塞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07]本技术所提供的瓶盖包括端板、第一挤压部、第一卡位部和至少两个第一侧壁,各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在端板上,各所述第一侧壁沿瓶盖的圆周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一挤压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所述第一导向面的一端距离所述端板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所述第一卡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一卡位部沿瓶盖的圆周设置,瓶盖通过所述第一卡位部安装在包装瓶的瓶体上。
[0008]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瓶盖包括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一端离瓶盖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一端距离所述端板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0009]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部。
[0010]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瓶盖包括第三挤压部,所述第三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三挤压部设置有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端板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三导向面的一端离瓶盖
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所述第三导向面的一端距离所述端板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所述第三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三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小距离。
[0011]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0012]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受力可分裂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分离。
[0013]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
[0014]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物品装在内塞和瓶体中,瓶盖装在瓶体上,可用单手按压瓶盖,瓶盖使刺穿器移动刺破内塞的底部,从而使两种物品混合,内塞装填物品方便,刺破内塞的操作简洁;瓶盖中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按压时,瓶体或内塞通过第一导向面对第一侧壁施加向外的挤压力,以使瓶盖的侧壁变形张开,瓶盖方便取下。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储物瓶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为瓶盖的结构图;
[0017]图2为瓶盖的顶部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A

A剖视图;
[0019]图4为图2中B

B剖视图;
[0020]图5为图4中C区域的局部视图;
[0021]图6为包装瓶的结构视图;
[0022]图7为包装瓶的顶部视图;
[0023]图8为图7中D

D剖视图;
[0024]图9为图7中E

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图1至图9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

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瓶,包装瓶用于储存两种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包装瓶包括瓶体201、内塞202、刺穿器203和瓶盖,内塞202用于与瓶体201的瓶口内壁连接,瓶盖用于与瓶体201的瓶口外壁连接,内塞202具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内腔,刺穿器203具有尖端,刺穿器203可移动地插入内塞202中以将内塞202的底部刺破。以内塞202储存粉体、瓶体201储存液体为例进行说明,按压瓶盖,瓶盖的顶壁抵住刺穿器203的顶部,刺穿器203向瓶体201移动,刺穿器203刺破内塞202的底部,内塞202的粉体进入瓶体201与液体混合。
[0029]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瓶盖的内壁也可设置阶梯部用于抵住刺穿器203的顶部,以使刺穿器203移动。
[0030]进一步地,内塞20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04,第一凸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101);至少两个第一侧壁(102),各所述第一侧壁(102)设置在端板(101)上,各所述第一侧壁(102)沿瓶盖的圆周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02)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2)的内侧,所述第一挤压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103),所述第一导向面(103)的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所述第一导向面(103)的一端距离所述端板(101)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第一卡位部(104),所述第一卡位部(10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2)的内侧,所述第一卡位部(104)沿瓶盖的圆周设置,瓶盖通过所述第一卡位部(104)安装在包装瓶的瓶体(2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瓶盖包括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2)的内侧,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05),所述第二导向面(105)与所述端板(101)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03)与所述端板(101)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二导向面(105)的一端离瓶盖中心线较近、另一端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远,所述第二导向面(105)的一端距离所述端板(101)较近且距离瓶盖中心线较近,所述第二导向面(105)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03)与瓶盖中心线的最大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2)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瓶盖包括第三挤压部,所述第三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2)的内侧,所述第三挤压部设置有第三导向面(106),所述第三导向面(106)与所述端板(101)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03)与所述端板(101)的最大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才陈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双和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