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15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属于河岸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框架、种植箱、手持环、卡接件,框架设于河道坡面上,框架内设有多排种植格,种植格的长度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平行,种植箱插设于种植格内,种植箱内设有土壤层,土壤层用于种植植被,种植箱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手持环转动设于凹槽内,手持环数量不少于两个,手持环可转动伸出凹槽,手持环用于传递外力、拉动种植箱脱离框架;卡接件设于凹槽内,卡接件用于与手持环卡接,以将手持环限位固定于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方便对植被的快速更换。方便对植被的快速更换。方便对植被的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河岸结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产生一定自然景观效果,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中国北方的城市,气候较为干燥寒冷,生态护岸上种植的植物常常会出现大面积枯萎、死亡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便会委托相关公司对枯萎死亡的植被进行更换,现有的生态护岸结构植被都是一颗颗种植在土壤层上,工作人员需要站在斜坡上一株株进行更换,更换不便捷,且存在站不稳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生态护岸结构植被更换不便捷,且存在站不稳受伤的风险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框架、种植箱、手持环、卡接件,框架设于河道坡面上,框架内设有多排种植格,种植格的长度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平行,种植箱插设于种植格内,种植箱内设有土壤层,土壤层用于种植植被,种植箱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手持环转动设于凹槽内,手持环数量不少于两个,手持环可转动伸出凹槽,手持环用于传递外力、拉动种植箱脱离框架;卡接件设于凹槽内,卡接件用于与手持环卡接,以将手持环限位固定于凹槽中。
[000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卡接件具有两个相对的弹性卡爪,当卡接件与手持环卡接时,其中一个弹性卡爪伸入手持环的内孔,另一个弹性卡爪位于手持环外侧,手持环卡入两个弹性卡爪间。
[000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凹槽的底面为斜面,凹槽朝向种植格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孔,斜面用于将凹槽内的积水由出水孔流入种植箱。
[000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种植箱设置多个,多个种植箱沿种植格的长度方向依次相邻且贴合插设。
[000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框架上、种植格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凸楞,与所述第一凸楞相对的种植格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种植箱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槽,种植箱与第二限位槽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凸楞,同一种植格中,种植箱的第二凸楞与相邻的种植箱的第二限位槽插接,位于端部的第二凸楞与第一限位槽插接,位于端部的第二限位槽与第一凸楞插接。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种植箱的箱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透水孔内设有过滤膜,过滤膜用于将土壤层限位于种植箱中,河道坡面上设有基层,框架通过基层设于河道坡面上,基层部分伸入种植格内,种植箱的下端与基层接触,基层用于向土壤层供应营养成分。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过滤膜为单向膜,单向膜用于土壤层的限制营养物质朝
向种植箱外流动。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基层包括吸水层和微生物降解层,吸水层设于河道坡面上,框架设于吸水层上;微生物降解层设于吸水层上,微生物降解层位于种植格内,种植箱的下端与微生物降解层接触。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框架内设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一端与河道相连通,流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抽水泵相连,流通通道的较靠近种植格的侧壁上设有浇水孔。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浇水孔内设有过滤层。
[0014]本技术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生态护岸结构,在河道坡面上设置框架,框架内设置种植格,种植箱插设于种植格内,种植箱上设有手持环。当生态护岸上的植被枯萎时,可预先将替换的种植箱内铺设好土壤层,再将植被种植在土壤层中,然后将准备好的具有新植被的种植箱运输到生态护岸,工作人员将手持环从卡接件中拔出,然后拉动手持环将旧的种植箱从框架内取下,再将预先准备好的种植箱插入框架中,从而可快速完成枯萎植被的更换,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斜坡上站立。当准备好的种植箱插入框架后,将手持环与卡接件卡接,从而手持环收入并固定在凹槽中,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为手持环被绊倒。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框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种植箱的俯视图;
[0020]图5为为图4中的B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沿图4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2]图7为为图6中的C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石笼;2、框架;3、种植箱;4、微生物降解层;5、吸水层;6、分隔网;7、手持环;8、卡接件;201、第一限位槽;202、种植格;203、第一凸楞;204、流通通道;205、浇水孔;301、透水孔;302、凹槽;303、第二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框架2、种植箱3、手持环7、卡接件8,框架2设于河道坡面上,框架2内设有多排种植格202,种植格202的长度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平行,种植箱3插设于种植格202内,
种植箱3内设有土壤层,土壤层用于种植植被,种植箱3的上端面设有凹槽302;手持环7转动设于凹槽302内,手持环7数量不少于两个,手持环7可转动伸出凹槽302,手持环7用于传递外力、拉动种植箱3脱离框架2;卡接件8设于凹槽302内,卡接件8用于与手持环7卡接,以将手持环7限位固定于凹槽302中。
[0026]本技术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河道坡面上设置框架2,框架2内设置种植格202,种植箱3插设于种植格202内,种植箱3上设有手持环7。当生态护岸上的植被枯萎时,可预先将替换的种植箱3内铺设好土壤层,再将植被种植在土壤层中,然后将准备好的具有新植被的种植箱3运输到生态护岸,工作人员将手持环7从卡接件8中拔出,然后拉动手持环7将旧的种植箱3从框架2内取下,再将预先准备好的种植箱3插入框架2中,从而可快速完成枯萎植被的更换,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斜坡上站立。当准备好的种植箱3插入框架2后,将手持环7与卡接件8卡接,从而手持环7收入并固定在凹槽302中,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因为手持环7被绊倒。
[0027]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种植格202间可通过分隔网6分隔。
[002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护岸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于河道坡面上,所述框架内设有多排种植格,所述种植格的长度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平行,种植箱,插设于所述种植格内,所述种植箱内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用于种植植被,所述种植箱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手持环,转动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手持环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手持环可转动伸出所述凹槽,所述手持环用于传递外力、拉动所述种植箱脱离所述框架;卡接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卡接件用于与所述手持环卡接,以将所述手持环限位固定于所述凹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具有两个相对的弹性卡爪,当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手持环卡接时,其中一个所述弹性卡爪伸入所述手持环的内孔,另一个所述弹性卡爪位于所述手持环外侧,所述手持环卡入两个所述弹性卡爪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斜面,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种植格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斜面用于将所述凹槽内的积水由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种植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种植箱沿所述种植格的长度方向依次相邻且贴合插设。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种植格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凸楞,与所述第一凸楞相对的所述种植格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种植箱一端设有第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新强亢峥张千段文豹李伶婕邓成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