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80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包括阀体、电磁阀、单向阀、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和控制板;阀体设有流道及分别与流道连通的进水端、出水端;第一三通接头与进水端连通,第二三通接头与出水端连通;流道设有阀口,电磁阀安装于阀体上,并用于控制阀口开启或关闭;第一水流量传感器设于流道,并位于电磁阀与进水端之间;单向阀设于流道,并位于电磁阀与出水端之间;电磁阀及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水流控制阀,避免了用户在使用时,热水对冷水管的影响,减少了预热时间,也避免了在预热过程中,用户用热水时与循环预热功能发生冲突,影响用户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热水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零冷水热水器的循环预热功能在家庭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特别对于较为普通的无回水管用户,在循环预热过程中通过在最远端用水点安装“H单向阀”,并利用冷水管做回水管,如中国专利CN209744730U,导致预热过程中冷水管中的水同时被预热,当用户在预热阶段使用冷水时,由于借用冷水管作为回水管,预热的热水会被当作冷水排放掉;且预热过程中用户用热水与循环预热经常发生冲突,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热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流控制阀,包括阀体、电磁阀、单向阀、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和控制板;所述阀体设有流道及分别与流道连通的进水端、出水端;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接头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流道设有阀口,所述电磁阀安装于所述阀体上,并用于控制阀口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进水端之间;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出水端之间;所述电磁阀及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具体与热水器配合使用时,第一三通接头与热水器的出水管连通,第二三通接头与热水器的进水管连通,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使得该水流控制阀只能单向通水,即水流只能从第一三通接头的一端流向第二三通接头,防止冷水对热水进行冲击,在热水器预热模式下,通过对比第一水流量传感器与热水器内置的水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差,准确识别用户是否用热水,实现用热水时退出预热模式,具体的,当用户用热水时,流经水流控制阀的水流量小于热水器的出水流量,控制板检测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的水流量大小信号,并与热水器内置的水流量传感器水流量大小信号进行比较,若流经水流控制阀的水流量小于热水器的出水流量,控制板控制电磁阀关闭,保证热水不会流入冷水管,不会影响用户的日产生活用水使用,有效提升用户的热水使用体验。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簧,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和第二三通接头设有第一卡环,所述进水端及所述出水端设有与第一卡环贴合安装的第二卡环;所述的卡簧套设在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上,将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卡接固定在一起。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母,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和第二三通接头与阀体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进水端及所述出水端设有与第一螺纹结构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结构,所述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三通接头和所述第二三通接头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与阀体连接处、所述的第二三通接头与阀体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阀包括阀杆、堵头以及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的电磁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阀杆的一端连接,阀杆的另一端与堵头连接;所述的阀杆的中心线与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的霍尔探头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电磁阀的阀杆移动的方向与第一水流量传感器的霍尔探头垂直设置,避免阀杆移动影响霍尔探头的识别。
[000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包括热水器、热水管、冷水管、以及以上所述的水流控制阀;所述的热水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的热水管,所述的热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冷水管,所述的水流控制阀的第一三通接头串联在所述的热水管中,所述的水流控制阀的第二三通接头串联在所述的冷水管中;所述控制板与热水器的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板与热水器的控制器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或者是无线通信连接,例如WiFi。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流控制阀还包括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探头的探温端伸入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进水端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热水器包括换热器和显示器,所述的换热器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出水端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换热器和显示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水龙头,所述的用水龙头通过混水阀分别与热水管和冷水管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热水器内设有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和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和水泵设置在进水口与换热器的进水端之间的管道上,或设置在换热器的出水端与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的第二水流量传感器和水泵均与热水器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5]在使用时,通过温度探头检测流经水流控制阀中的水温;通过对比第一水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水流量传感器的流量差来判断用户是否用热水。预热模式下,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电磁阀打开,冷水通过单向阀回流到热水器进行预热,实现回水预热功能,保证管道内的水均加热到预设温度;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水温达到预设温度后,关闭水泵,关闭电磁阀,回水通路关闭,用户用热水直接从热水管流出;当未开启预热模式时,水直接从第一三通接头流出,不流经水流控制阀。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流控制阀及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通过设置的水流控制阀,保证了即开即热的同时,也避免了用户在使用时,热水对冷水管的影响,减少了预热时间,也避免了在预热过程中,用户用热水时与循环预热功能发生冲突,影响用户体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水流控制阀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水流控制阀内部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0019]图3是本技术水流控制阀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水流控制阀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热水器即开即热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水流控制阀;10、温度传感器;11、电磁阀;111、电磁驱动组件;112、阀杆;113、堵头;12、阀体;13、单向阀;14、第二三通接头;15、第一三通接头;16、第一水流量传感器;17、温度探头;18、卡簧;19、螺母;2、热水器;21、出水口;22、进水口;23、控制器;24、换热器;25、第二水流量传感器;26、水泵;27、显示器;3、热水管;4、冷水管;5、用水龙头;6、输电线;7、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2)、电磁阀(11)、单向阀(13)、第一三通接头(15)、第二三通接头(14)、第一水流量传感器(16)和控制板(7);所述阀体(12)设有流道及分别与流道连通的进水端、出水端;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5)与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4)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流道设有阀口,所述电磁阀(11)安装于所述阀体(12)上,并用于控制阀口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16)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电磁阀(11)与所述进水端之间;所述单向阀(13)设于所述流道,并位于所述电磁阀(11)与所述出水端之间;所述电磁阀(11)及所述第一水流量传感器(16)分别与所述控制板(7)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簧(18),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15)和第二三通接头(14)设有第一卡环,所述进水端及所述出水端设有与第一卡环贴合安装的第二卡环;所述的卡簧(18)套设在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上,将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卡接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19),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15)和第二三通接头(14)与阀体(12)连接处均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进水端及所述出水端设有与第一螺纹结构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结构,所述螺母(19)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5)和所述第二三通接头(14)固定在所述阀体(1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流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三通接头(15)与阀体(12)连接处、所述的第二三通接头(14)与阀体(12)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流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11)包括阀杆(112)、堵头(113)以及电磁驱动组件(111);所述的电磁驱动组件(111)的输出端与阀杆(112)的一端连接,阀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蒋小波陈军谢谊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