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47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9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包括水加热组件、外壳和控制器,水加热组件固定在外壳上,水加热组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外壳,水加热组件包括分液管、并行管路、电加热管和集液管,进水管与分液管连接,出水管与集液管连接,分液管和集液管之间间隔设有多根并行管路,电加热管贴靠在并行管路的外壁或者设置在并行管路的内部。本申请具有加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技术优势。安全性能好的技术优势。安全性能好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适用于电热水器的


技术介绍

[0002]即热型电热水器主要是针对储水式电热水器低功率和长时间加热的缺点所设计,利用高功率加热管,对流经加热管的冷水进行快速加热,迅速加热提升冷水的温度,达到即开即热的效果。由于采用了高功率加热管加热,产品必须使用大截面电线才能安装使用,而且对进水要求较高,当进水温度低、进水量太大或太小时,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0003]例如,直径为12.7mm的4分管,出水量为0.15

0.2L/s,自来水的温度常温下为20℃,如果流出的水需要达到40℃,那么所需要的电加热功耗为16.8kW,因此即热型热水器的电功率非常大。同时,即热型电热水器不像储水式电热水器那样具有储水容器,而是把电加热管放在水流经的管道内,因此限制了电加热管的长度,造成电加热管表面温度很高,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其具有加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技术优势。
[0005]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包括水加热组件、外壳和控制器,所述水加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水加热组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所述外壳,所述水加热组件包括分液管、并行管路、电加热管和集液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分液管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液管连接,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之间间隔设有多根并行管路,所述电加热管贴靠在所述并行管路的外壁或者设置在所述并行管路的内部。
[0006]其中,所述并行管路的直径不大于4mm,壁厚不大于0.4mm;在所述分液管或所述集液管或两者内可以设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可以是金属片或塑料片;所述挡流板可以是所述控制器控制的电控阀门,且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或两者上也可以设有阀门;所述并行管路可以为间隔设置的独立管道,或者是在整体部件中形成的单独流道。
[0007]其中,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上可以设有开孔,所述并行管路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密封接合;所述分液管、所述集液管和所述并行管路可以为直线形或曲线形,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电加热管可以为至少一根的电绝缘管。
[0008]其中,所述控制器可以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水加热组件上的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管相连接。
[0009]本申请的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10](1)采用多根并行管路和电加热管相配合的方式,电加热管可以设置在并行管路的外壁或内壁,提高了加热效率,使得每根并行管路上分担的电功率减小,提高了产品的安
全性能;
[0011](2)并行管路的直径可以不大于4mm,壁厚可以不大于0.4mm,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大管径、大壁厚的加热管路来说,降低了能量损耗,提高了加热效率和热量利用率;
[0012](3)通过在分液管和集液管中设置挡流板,使得流经并行管路的水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通过将挡流板设置成电控阀门的形式,并与进水管、出水管上的阀门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即热型电热水器流出不同温度的热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申请的即热型电热水器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申请的水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申请的并行管路形成整体时的示意图。
[0016]图4是设有电控阀门的水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18]如图1

2所示,本申请的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包括水加热组件1、外壳2和控制器3。水加热组件1固定在外壳2上,水加热组件1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7伸出外壳2,以便与外接水管连接。外壳2采用隔热绝缘材料与水加热组件1相隔离。控制器3安装在外壳2上,与设置在水加热组件1上的传感器探头及电加热管14相连接,以对装置电器安全进行检测和控制。控制器3与电源线4相连接,以便电源线4安插到插座上后,使整个装置获得电源。
[0019]如图2所示,水加热组件1包括分液管12、并行管路13、电加热管14和集液管15,进水管11与分液管12连接,出水管17与集液管15连接。分液管12和集液管15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并行管路13,电加热管14加热多根并行管路13中的水。如图2所示,电加热管14可以贴靠在并行管路13的外壁设置,通过并行管路的管壁间接传热;也可以直接布置在并行管路13的内部,与水直接接触进行加热。电加热管14具有绝缘性能,其与并行管路13接触时不漏电。电加热管14在水加热组件1上可以布置一根或者至少两根,需要根据电加热管14的加热功率进行敷设。
[0020]分液管12和集液管15上有很多小孔,便于与并行管路13形成紧密配合,并采用螺纹连接、粘结或焊接等方式与并行管路13形成密封通道,防止漏水。分液管12和集液管15可以是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分液管12和集液管15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主要是与外壳2匹配,形成占据空间小、外形美观的技术优势。还可以为螺旋形结构,进一步减少水加热组件1所占据的空间。分液管12和集水管15的径向形状可以是圆管、椭圆管,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多边形。
[0021]并行管路13与分液管12和集液管15相连,相互之间形成密封结构,防止漏水。并行管路13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间距,也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的整体截面形状。即,并行管路可以为间隔设置的独立管道,或者是在整体部件中形成的单独流道。并行管路13可以是金属
材料或有机材料,其轴向形状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并行管路的内截面形状和外截面形状可以是圆管、椭圆管,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多边形。
[0022]优选地,为了使流经并行管路的水受热更加均匀,如图2所示,可以在分液管12或集液管15或两者内设有挡流板16,以对通道内流经的水流进行分液。挡流板16可以是金属片或塑料片形式的阀门,通过挡流板的布置进一步使水流经的路径增长,增大了水所获得的热能。
[0023]优选地,可以将挡流板16设置为电控阀门,且进水管11和/或出水管17上也可以设置阀门。如图4所示,当水流从A处流入时,如此时电控阀门打开,C处阀门关闭,那么水经过分液管的分配,均匀进入每一根并行管路,且吸收到相同的热量,达到相同的水温后进入集液管,并从B端流出。如此时电控阀门是关闭的,B处关闭,那么水只经过A端到阀门的分液管段,然后进入并行管路进行吸热升温,并再由集液管进行分配后,流经电控阀门到C端的并行管路,最终通过C端流出。这样水流经并行管路的距离加长,所获得加热管的热量也增多,水温随之上升。因此,通过控制器3对电控阀门的控制,可以实现即热型电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包括水加热组件、外壳和控制器,所述水加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水加热组件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所述外壳以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组件包括分液管、并行管路、电加热管和集液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分液管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液管连接,所述分液管和所述集液管之间间隔设有多根并行管路,所述电加热管贴靠在所述并行管路的外壁或者设置在所述并行管路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管路的直径不大于4mm,壁厚不大于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液管或所述集液管或两者内设有挡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是金属片或塑料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热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是所述控制器控制的电控阀门,且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或两者上也设有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

2、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时红赵云鹏茅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易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