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95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现有午睡枕的通气管遮光性欠佳,影响午睡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枕体以及设于枕体顶面的承托槽,所述承托槽底部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设有遮光组件,以限制外界光线通过通气管传导至承托槽底部。在通气管内设置遮光组件,有效防止外界管线通过通气管导入承托槽底部,使得使用者脸部与承托槽槽壁间空间亮度降低,有效防止使用者因眼部收到较强的亮度刺激而影响午睡质量,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


[0001]本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午睡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午睡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顶面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承托槽,所述承托槽的底部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管,在使用时,使用者以正趴姿势将脸部嵌置在承托槽内,并通过通气管获得新鲜空气,既确保头部被有效支撑,还确保使用者呼吸顺畅。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口鼻能与通气管上端口准确对齐,采用了增大通气管尺寸的方式,这就存在外界光线容易通过通气管导入承托槽的情况,导致使用者眼部周边亮度较大而影响午睡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通过设置遮光组件来防止外界光线导入承托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午睡环境,提升使用体验。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包括枕体以及设于枕体顶面的承托槽,所述承托槽底部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设有遮光组件,以限制外界光线通过通气管传导至承托槽底部。在通气管内设置遮光组件,有效防止外界管线通过通气管导入承托槽底部,使得使用者脸部与承托槽槽壁间空间亮度降低,有效防止使用者因眼部收到较强的亮度刺激而影响午睡质量,提升使用体验。在使用时,使用者的脸部封堵承托槽的槽口,使得使用者脸部与承托槽底壁间空间处于较暗的状态。
[0005]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组件为覆盖所述通气管径向截面的遮光网。遮光网既能确保气流流通,保证使用者通过通气管顺畅呼吸,还遮挡来自通气管下端口的光线,防止光线直接射入承托槽底部。/>[0006]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组件未覆盖所述通气管径向截面的遮光格栅,所述遮光格栅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利用遮光格栅来阻挡光线沿通气管照射传播,有效降低承托槽底部亮度,通气孔能确保使用者呼吸顺畅。
[0007]作为优选,所述通气孔的轴向投影落在所述通气管的内侧壁上。通气孔的轴线与通气管的轴线互为交错设置,且不再同一直线上,确保沿通气管轴线传播的光线无法穿越通气孔,提升遮光效果。
[0008]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组件为设置在通气管内的遮光凸起,所述遮光凸起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通气管的径向截面内。通过设置遮光凸起来改变通气管的设置路径,使得通气管内无法为光线提供直接射入承托槽底部的通道,进而降低承托槽底部的亮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遮光凸起至少两个且分置在所述通气管内,所述遮光凸起的竖向投影局部重叠并完整覆盖所述通气管的径向截面,以限制外界光线沿通气管轴向传导至承托槽底部。所述遮光凸起局部重叠并完整覆盖通气管的径向截面,既确保各遮光凸起与通气管内侧壁间均预留有供气流流通的空间,防止通气管被遮光凸起封堵,还确保光线无法
直接穿越通气管,利用遮光凸起起到遮挡光线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遮光组件为覆盖在所述通气管内侧壁上的吸光膜层,所述吸光膜层阻碍外界光线反射至承托槽底部。吸光膜层能对射入通气管的光线进行吸收,有效防止外界光线通过通气管进入承托槽底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竖向设置且贯穿所述枕体,所述通气管的下端口敞露于枕体底面且与外界空间通连。枕体的前部悬置在桌面前部,通气管的下端口敞露于枕体底面前部,确保通气管能与外界空间通连。
[0012]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包括轴线互为交错的上置段和下置段,所述上置段的上端口开设在所述承托槽底部,下置段的下端口开设在所述枕体的侧壁上并与外界空间通连。通气管为弯折设置,既确保通气管的通气效率,还能有效遮挡外界光线穿越通气管,提升遮光效果。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上置段和下置段的轴线间具有夹角A,90
°
≤A≤150
°
。通过减小上置段和下置段间的弯折角度来减小对气流流动的阻力,提升气流流通效率,还能有效遮挡光线,降低承托槽底部亮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通气管内设置遮光组件,有效防止外界管线通过通气管导入承托槽底部,使得使用者脸部与承托槽槽壁间空间亮度降低,有效防止使用者因眼部收到较强的亮度刺激而影响午睡质量,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午睡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午睡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三所述午睡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四所述午睡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枕体,2、承托槽,3、通气管,4、遮光网,5、遮光格栅,6、通气孔,7、遮光凸起,8、上置段,9、下置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
[0023]如图1所示的午睡枕,由枕体1以及设于枕体1顶面的承托槽2组成,所述承托槽底部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管3,所述通气管3内设有遮光组件,以限制外界光线通过通气管3传导至承托槽2底部。在通气管3内设置遮光组件,有效防止外界管线通过通气管3导入承托槽2底部,使得使用者脸部与承托槽2槽壁间空间亮度降低,有效防止使用者因眼部收到较强的亮度刺激而影响午睡质量,提升使用体验。
[0024]在使用时,使用者以正趴姿势将脸部嵌置在承托槽2内,脸部周缘与承托槽2的槽口周缘匹配贴合,使得脸部与承托槽2的底部间存在间隙,通过设置遮光组件来降低通气管3的光线导入量,进而通过降低间隙内亮度来减少对使用者眼部的刺激,提升午睡体验。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组件为覆盖所述通气管3径向截面的遮光网4。所述遮光网4为深色的棉纱材质,既确保通气性,还能有效遮挡光线,降低间隙内亮度。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3竖向设置且贯穿所述枕体1,所述通气管3的下端口敞露于枕体1底面且与外界空间通连。所述枕体1的底面后部搭接在桌面上,前部敞露,所述通气管3的下端口敞露于所述枕体1的底面前部,确保使用者能通过通气管3呼吸外界新鲜空气。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组件为覆盖在所述通气管3内侧壁上的吸光膜层,所述吸光膜层阻碍外界光线反射至承托槽2底部。通过设置吸光膜层来吸收照射至通气管3内侧壁上的光线,防止光线通过反射方式导入间隙。
[0028]实施例二:
[0029]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午睡枕结构。
[0030]如图2所示,所述遮光组件未覆盖所述通气管3径向截面的遮光格栅5,所述遮光格栅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所述遮光格栅5位于所述通气管3内,且遮光格栅5完整覆盖所述通气管3的径向截面。
[0031]在使用时,通气管3内空气通过通气孔6实现流通,以使使用者能获得新鲜空气。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6的轴向投影落在所述通气管3的内侧壁上,沿通气孔6轴线传播的光线会照射在通气管3的内侧壁上,防止光线直接射入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包括枕体(1)以及设于枕体(1)顶面的承托槽(2),所述承托槽底部设有与外界空间通连的通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3)内设有遮光组件,以限制外界光线通过通气管(3)传导至承托槽(2)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为覆盖所述通气管(3)径向截面的遮光网(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未覆盖所述通气管(3)径向截面的遮光格栅(5),所述遮光格栅(5)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6)的轴向投影落在所述通气管(3)的内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为设置在通气管(3)内的遮光凸起(7),所述遮光凸起(7)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通气管(3)的径向截面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遮光性好的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凸起(7)至少两个且分置在所述通气管(3)内,所述遮光凸起(7)的竖向投影局部重叠并完整覆盖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姬铃陈刚许晏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睡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