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64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包括用于检测供电电压的传感器单元、用于过滤传感器信号的滤波单元、用于完成数据处理的MCU单元、用于设置指令的彩色触摸屏、用于发出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单元、用于完成交直流转换并给各单元供电的AC/DC单元;本设备通过彩色触摸屏完成指令设置,操控界面清晰美观,可设置报警阈值,可根据用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来设置报警灵敏度,可实时显示被测线路电压值曲线,通过声光报警可及时提醒使用者当前供电线路的供电电压质量;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随用随插,可随时被转移舱室并测试其它线路,便于使用者及时发现供电异常,避免用电设备的损坏,给船舶航行过程的用电安全带来很大的保障。很大的保障。很大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电源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代船舶通常依靠船用柴油发电机来进行发电,由于船用柴油发电机工作时经常遇到转速不均匀现象且船上的供电线路复杂,所以船上供电系统经常会产生电压波动,过高或过低的供电电压都会对船用电子设备造成伤害,当船上发生异常供电现象时,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切断用电设备,将会造成用电设备故障。
[0003]目前,船上一般只在配电室、控制室或驾驶舱等特定舱室才设有电源监测设备,这些电源监测设备一般只能监测船上某些固定线路的供电,通常船上的大部分舱室都没有电源监测设备,当人们在没有电源监测设备的舱室使用电子设备时都无法监测供电的质量,进而经常发生用电设备意外损坏现象。
[0004]因此,需要一种便携、方便的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便于使用电子设备时能及时方便地监测到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包括AC/DC单元、传感器单元、滤波单元、MCU单元、触摸屏单元和声光报警单元;所述AC/DC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并为其余各单元供电,传感器单元与滤波单元相连,将电压信号传输至滤波单元,滤波单元与MCU单元相连,将接收到的电压信号并滤除杂波传输至MCU单元,MCU单元与触摸屏单元和报警单元相连,MCU单元接收电压信号并对所测的电压进行计算和监测,并判断是否发出警报信号,将警报信号传输至声光报警单元,声光报警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实现报警功能,触摸屏单元显示测量到的电压曲线,并将设置指令发送回MCU单元。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0009](1)本技术的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可与电子设备一起被带入舱室并实时监测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0010](2)指令设置通过触摸屏完成,操控界面清晰、便捷,可根据被监测电压的额定值来设置报警电压值,可根据用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来设置报警灵敏度,可实时显示被测线路电压值曲线,可记录异常供电电压曲线并提供回看功能,方便供电故障排查,通过声光报警可及时提醒使用者当前供电线路的供电电压质量。
[0011](3)设备随用随插,可随时转移地点并测试其它线路,便于及时发现供电异常,避免用电设备的损坏,给船舶航行过程的用电安全带来很大的保障。
[0012](4)所有电路板进行了三防处理,可耐受船舱内高盐雾、高湿度的使用环境。整个设备进行了加固处理,可耐受船舶航行时的振动环境。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6]1、AC/DC单元,2、传感器单元,3、滤波单元,4、MCU单元,5、触摸屏单元,6、声光报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包括AC/DC单元1、传感器单元2、滤波单元3、MCU单元4、触摸屏单元5、声光报警单元6,以上单元都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
[0018]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包括AC/DC单元、传感器单元、滤波单元、MCU单元、触摸屏单元和声光报警单元;所述AC/DC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并为其余各单元供电,传感器单元与滤波单元相连,用于测量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将电压信号传输至滤波单元,滤波单元与MCU单元相连,用于接收传感器单元产生的电压信号并滤除杂波后生成可供MCU单元接收的电压信号并传输至MCU单元,MCU单元与触摸屏单元和报警单元相连,MCU单元接收电压信号并对所测的电压进行计算和监测,并判断是否发出警报信号,将警报信号传输至声光报警单元,MCU单元还用于接收触摸屏单元发出的设置指令;声光报警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实现报警功能,触摸屏单元显示测量到的电压曲线,并将设置指令发送回MCU单元。
[0019]所述AC/DC单元、传感器单元、滤波单元、MCU单元、彩色触摸屏单元、声光报警单元的所有电路板进行了三防处理,可耐受船舱内高盐雾、高湿度的使用环境;所有单元在装配时进行了加固处理,可耐受船舶航行时的振动环境。
[0020]所述AC/DC单元包括商用电源插头、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
[0021]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AC1、AC2分别与商用电源插头的L、N相连,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VO+分别接电路板的+12V端、+3.3V端和+5V端,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VO

均接地。
[0022]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测量探头、第二探头和第一电阻R1);
[0023]所述测量探头的第一探头通过第一电阻R1和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相连,测量探头的第二探头与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

相连,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CC接电路板的+3.3V端,引脚GND接地,引脚VS悬空,引脚VD与滤波单元相连。
[0024]使用时将第一、第二探头分别卡在用电设备供电线路的正负极上或火零线上,然后传感器单元即可获取用电设备供电线路的电压值。
[0025]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双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0026]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传感器单元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的3脚相连,双
运算放大器的3脚还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双运算放大器的2脚和1脚相连,双运算放大器的8脚接电路板的+5V端,4脚接地;
[0027]双运算放大器的1脚还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2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1脚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1脚接电路板的+3.3V端,第二二极管D2的2脚接地;
[0028]第四电阻R4与二极管相连的一端还与MCU单元相连。
[0029]滤波单元不仅可以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杂波过滤,使传感器信号更接近真实值,还可以起到限压保护作用,避免过高的传感器电压信号对MCU单元产生冲击。
[0030]所述MCU单元包括单片机芯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0031]所述单片机芯片的27脚与滤波单元相连,单片机芯片的23脚、24脚与晶振相连,晶振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接地,单片机芯片的121脚接电路板的+3.3V端,120脚接地。
[0032]MCU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单元、传感器单元、滤波单元、MCU单元、触摸屏单元和声光报警单元;所述AC/DC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压并为其余各单元供电,传感器单元与滤波单元相连,将电压信号传输至滤波单元,滤波单元与MCU单元相连,将接收到的电压信号并滤除杂波传输至MCU单元,MCU单元与触摸屏单元和报警单元相连,MCU单元接收电压信号并对所测的电压进行计算和监测,并判断是否发出警报信号,将警报信号传输至声光报警单元,声光报警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实现报警功能,触摸屏单元显示测量到的电压曲线,并将设置指令发送回MCU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单元包括商用电源插头、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AC1、AC2分别与商用电源插头的L、N相连,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VO+分别接电路板的+12V端、+3.3V端和+5V端,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的引脚VO

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测量探头、第二探头和第一电阻(R1);所述测量探头的第一探头通过第一电阻(R1)和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相连,测量探头的第二探头与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

相连,电压传感器的引脚VCC接电路板的+3.3V端,引脚GND接地,引脚VS悬空,引脚VD与滤波单元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船用电源监测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双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传感器单元相连,第二电阻(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霞王泽荣魏宗坤邹学瑜石慧罗超苑豪杰赵会良孙鲁滨郑万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