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763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在地面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回填层、第二防水层、砂浆层、面层,以及贯穿面层、砂浆层、第二防水层、回填层、第一防水层、地面的竖向排水管;第一防水层设有第三排水口,第二防水层处设有第二排水口,面层处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均连通竖向排水管;第二排水口高于第二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层排水结合多层防水,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提升排水性能,避免产生积水、渗水的问题。渗水的问题。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装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居装修中,一次装修完成后会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维持该状态,对于排水系统而言,如果不一次性做好,后期一旦发生漏水、积水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房屋内装修的美观性、完整性,甚至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其中卫生间的排水系统尤为关键,一方面要保证防水效果,另外还要保证排水效果,防水不好将导致水渗入地面、墙体内,长期会引发霉变;排水不好,则会导致积水的问题,严重会导致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通过多层排水结合多层防水,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提升排水性能,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在地面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回填层、第二防水层、砂浆层、面层,第一防水层设有第三排水口,第二防水层处设有第二排水口,面层处设有第一排水口;该系统还包括贯穿面层、砂浆层、第二防水层、回填层、第一防水层、地面的竖向排水管,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均连通竖向排水管;第二排水口高于第二防水层。
[0005]进一步地,第二排水口为L型排水口,第二排水口设置在墙角位置。
[0006]进一步地,L型排水口包括L型壳体、L型滤板,L型滤板对应L型壳体安装,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形成排水腔,L型滤板上设有过滤孔;L型壳体底部设有排水接口,排水结构连通排水腔。<br/>[0007]进一步地,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沿L型滤板的边缘垂直于L型滤板的边缘设置,L型滤板通过支撑板嵌入L型壳体内。
[0008]进一步地,L型滤板水平一侧上端面高于第二防水层1.5

10mm。
[0009]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口包括过滤板、柱状主体,主体内设有上端开口的腔体,腔体上端设有阶梯式承台,过滤板安装在阶梯式承台上;腔体内部还设有圆柱形导向腔,导向腔竖直设置,导向腔上端设有透气孔,导向腔底部设有进水口,导向腔内设有柱形浮球,进水口上端设有若干出水口,出水口和主体外部之间连接有出水管;浮球外侧贴合导向腔内壁上下移动,浮球上端面高于出水口高度。
[0010]进一步地,导向腔的上端还设有防水挡板,透气孔置于防水挡板下方。
[0011]进一步地,浮球下端呈球面。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两层防水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效果,减少水体渗入面层下方的可能性;
[0014]2、第二次排水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在防水层上方产生积水,第三次排水口的设置,
可以防水层处受潮、老化,防止防水层与地面之间的地面空间潮湿,以及整体卫生间面层的防潮;
[0015]3、L型排水口的设置,可以实现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的排水,降低对墙体、门套、面层的污染、损坏;
[0016]4、第一出水口可以保证卫生间内的水正常流走,不流水时产生封闭效果,减少异味气体从管道内散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L型排水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地面;2、找平层;3、第一防水层;4、回填层;5、第二防水层;6、砂浆层;7、面层;8、竖向排水管;9、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第三排水口;91、主体;92、过滤板;93、腔体;94、阶梯式承台;95、导向腔;96、防水挡板;97、透气孔;98、进水口;99、出水口;910、浮球;101、L型壳体;102、L型滤板;103、支撑板;104、排水腔;105、过滤孔;106、排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2]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如图1

3所示,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水层3、回填层4、第二防水层5、砂浆层6、面层7,第一防水层3做在地面1上方,实际施工中还在要在地面1上方铺设找平层2,第一防水层3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一般在1.5mm;回填层4采用陶粒混合混凝土建造;在回填层4上方再制作第二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5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在第二防水层5上方铺设水泥砂浆形成砂浆层6,然后铺设面层7,面层7如大理石石板、瓷砖等。
[0023]在面层需要设置第一排水口9,第一排水口9用于正常的排水,对于所有的卫生间而言,第一排水口9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排水口10设置在第二防水层5的位置,第二排水口10要高于第二防水层5,目的在于进行第二防水层5涂刷时可以对第二排水口10和第二防水层5邻接的位置进行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避免在第二排水口10和第二防水层5之间产生缝隙进而减少渗水的可能;由于第一防水层3的设置,如果一旦有积水,便无法排走,长期便会导致防水层老化,第三排水口11设置在第一防水层3的位置,通过第三排水口11将可能渗入的水通过第一排水口11排出。第一排水口9、第二排水口10、第三排水口11最终都通过管道连接竖直设置的竖向排水管8,竖向排水管8贯穿面层7、砂浆层6、第二防水层5、回填层4、第一防水层3、找平层2、地面1。
[0024]具体的,第一排水口包括过滤板92、圆柱状的主体91,主体91内部设有腔体93,腔体93呈圆柱状,腔体93上端开口,过滤板92上设置若干开孔;在腔体93上端开口的位置设有阶梯式的承台94,将过滤板92放在阶梯式承台94上即可;在腔体93的内部中心设有一个竖直设置的导向腔95,导向腔9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封闭,在导向腔95上端安装防水挡板96,防水挡板96呈伞状或者倒扣的碗状,防水挡板96的下方的导向腔95上端侧面设有透气孔97,
防水挡板96对透气孔97起到遮挡作用,避免水从透气孔97进入导向腔95内部;在导向腔95的下端设有进水口98,进水口上端设有若干出水口99,出水口99通过管道连通到主体91的外部;在导向腔95内还放置一个浮球910,浮球910整体呈柱状,内部空心,浮球910下端呈球面,浮球910上端始终高于出水口99。
[0025]当面层的水流经过过滤板92的开孔流入腔体93内后,水流至腔体93的底部,由进水口98进入导向腔95内部内,随着导向腔95内水流增多,浮球910的外侧贴合导向腔95上升,当浮球910上升至出水口99上方时,水流可以从出水口99流到主体91的外部,当然使用时第一排水口需要配合管道使用,将第一排水口的主体下端插入管道内连接,水流最终由管道流向竖向排水管;当没有水流进入腔体93时,浮球910受重力落至导向腔95底部堵住出水口99,减少异味从出水口99进入卫生间。
[0026]第二排水口则选用L型排水口,设置在墙角位置,第一防水层3和找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面上方,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回填层、第二防水层、砂浆层、面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有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二防水层处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面层处设有第一排水口;还包括贯穿面层、砂浆层、第二防水层、回填层、第一防水层、地面的竖向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均连通竖向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口高于第二防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口为L型排水口,第二排水口设置在墙角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排水口包括L型壳体、L型滤板,所述L型滤板对应L型壳体安装,所述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形成排水腔,所述L型滤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L型壳体底部设有排水接口,所述排水结构连通排水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卫生间防潮防积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滤板和L型壳体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L型滤板的边缘垂直于L型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帅李晗冯瑞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