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324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包括位于上层建筑中的用水池、位于下层建筑中的水处理反应器和储水箱,所述用水池、所述水处理反应器和所述储水箱依次连通,所述水处理反应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的上锥盖、中筒体、集水斗、下锥盖,所述上锥盖的上端固定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用水池,所述上锥盖与所述集水斗之间的中筒体中设置有多个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中筒体之间具有通气层,所述上锥盖上开设有与通气层相通的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减排。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中水处理回用
,具体为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外有不少城市把处理过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回用到各个方面,已成为替代水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污废水经小区管网或市政管网收集后,经二级生物处理或三级处理净化后进行回收利用,例如用于冲厕、浇灌绿化带,作为工业和商业设施的冷却水,也可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该方式可以实现水的有效回用,但也存在如下弊端:

目前中水回用都是以小区或城镇为单位,收集和输送管道过长,系统造价过高;

中水水源水质较差,导致净水处理工艺较为复杂,系统运行费用高;

中水回用需用泵加压供应,系统耗能较大。
[0003]调查发现,公共建筑及集体宿舍等建筑中盥洗、淋浴等用水占总用水的 60%左右,这部分废水被污染程度较低,是较为优质的中水水源,可以通过简单的净化处理而进行回用。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该类型的中水水源基本都是直接排放,很少存在净化处理后回用的情况,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仅有的生活杂用水循环利用的情形是利用蓄水桶(储水箱)来收集储存使用过后杂用水,再通过人工提倒的方式冲厕,从而实现少部分水的循环利用。此种未经处理直接回用的方式,回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使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使用意愿不强。
[0004]鉴于中水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改善水质,并方便水的二次利用的角度,基于现有建筑中的排水系统,设计了一种公共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减排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包括位于上层建筑中的用水池、位于下层建筑中的水处理反应器和储水箱,所述用水池、所述水处理反应器和所述储水箱依次连通,所述水处理反应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的上锥盖、中筒体、集水斗、下锥盖,所述上锥盖的上端固定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用水池,所述上锥盖与所述集水斗之间的中筒体中设置有多个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中筒体之间具有通气层,所述上锥盖上开设有与通气层相通的通风口,所述集水斗上开设有与通气层相通的第一通水口,所述集水斗的下端固定有分布器,所述下锥盖的内壁固定有出水堰,所述下锥盖的外壁固定有与出水堰相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延伸至所述储水箱中,所述下锥盖的底部固定有排污口。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包括网筒、上网盖、下网盖、填充层,所述上网盖固定在所述网筒的上端内壁,所述下网盖固定在所述网筒的下端内壁,所述填充层填充在所述上网盖与
所述下网盖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生物陶粒。
[0009]优选的,所述网筒的上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网筒的下端开设有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网筒通过凸起与凹槽搭接在一起。
[0010]优选的,所述上锥盖的底部固定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底部也开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与网筒上端的凸起搭接在一起。
[0011]优选的,所述集水斗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凸起,所述凸起与网筒下端的凹槽搭接在一起。
[0012]优选的,所述集水斗上开设有第二通水口,所述第二通水口位于集水斗上的凸起的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网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位于所述上网盖的上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系统仅收集建筑中受污染程度较低的洗衣、盥洗和淋浴等用水,将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变为分散的各楼层就地处理。因其水质较优,净水处理工艺得以简化,运行费用降低。同时,上一层的废水经净化处理后,依靠重力供给下一层进行使用,全程依靠重力运行,为“零能耗”中水回用系统。通过本系统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生活使用的情况下,节约30%以上的生活用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用水池、水处理反应器与储水箱依次连通的前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上锥盖与中筒体固定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筒体、集水斗与下锥盖固定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筒体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沿着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集水斗的俯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网筒与上网盖固定的立体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网筒与下网盖固定的立体图。
[0023]图中:1、用水池;2、水处理反应器;3、储水箱;4、上锥盖;5、中筒体;6、集水斗;7、下锥盖;8、进水口;9、过滤器;10、通气层;11、通风口;12、第一通水口;13、分布器;14、出水堰;15、出水口;16、排污口;17、网筒;18、上网盖;19、下网盖;20、填充层;21、凸起;22、凹槽;23、第二通水口;24、提手;25、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包括位于上层建筑中的用水池1、位于下层建筑中的水处理反应器 2和储水箱3,用水池1、水处理反应器2和储水箱3依次连通,用水池1的水污染程度较低,当然除了用水池1,像建筑中受污染程度较低的洗衣、盥洗和淋浴等用水也可以使用,所以本案中水来源不仅仅是用水池1,经过水处理反应器2处理后,进入到储水箱3中暂存,储水箱3中可以设置浮球阀,阀门接室内给水管网控制水箱最低水位并设溢流管,溢流管接其下一层储水箱 3,保证水充
分利用,最下层储水箱3溢流管接排水管。
[0026]水处理反应器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的上锥盖4、中筒体5、集水斗6、下锥盖7,上锥盖4的上端固定有进水口8,进水口8通过管道连通用水池1,上锥盖4与集水斗6之间的中筒体5中设置有多个过滤器9,初步过滤掉污水中毛发等污物。
[0027]过滤器9与中筒体5之间具有通气层10,通气层10就是过滤器9与中筒体5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上锥盖4上开设有与通气层10相通的通风口11;污水过滤后,杂质留存在过滤器9中,长时间不清理后会散发异味,所以设置通风口11,一方面用于通风,当然也可以将通风口11设置1个,连接管道伸出建筑墙体外,另一方面可以向过滤器9中的生物陶粒通氧充氧。
[0028]集水斗6上开设有与通气层10相通的第一通水口12,经过过滤器9过滤后的水则通过第一通水口12流入到集水斗6中,集水斗6的下端固定有分布器13,水经过分布器13流出,留存在下锥盖7中。
[0029]下锥盖7的内壁固定有出水堰14,出水堰14的截面大体呈L型,并且位于下锥盖7上半部分,且又高于分布器13,下锥盖7的外壁固定有与出水堰 14相通的出水口15,出水口15延伸至储水箱3中;随着下锥盖7中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包括位于上层建筑中的用水池(1)、位于下层建筑中的水处理反应器(2)和储水箱(3),所述用水池(1)、所述水处理反应器(2)和所述储水箱(3)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反应器(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的上锥盖(4)、中筒体(5)、集水斗(6)、下锥盖(7),所述上锥盖(4)的上端固定有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用水池(1),所述上锥盖(4)与所述集水斗(6)之间的中筒体(5)中设置有多个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与所述中筒体(5)之间具有通气层(10),所述上锥盖(4)上开设有与通气层(10)相通的通风口(11),所述集水斗(6)上开设有与通气层(10)相通的第一通水口(12),所述集水斗(6)的下端固定有分布器(13),所述下锥盖(7)的内壁固定有出水堰(14),所述下锥盖(7)的外壁固定有与出水堰(14)相通的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延伸至所述储水箱(3)中,所述下锥盖(7)的底部固定有排污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中水小型分散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9)包括网筒(17)、上网盖(18)、下网盖(19)、填充层(20),所述上网盖(18)固定在所述网筒(17)的上端内壁,所述下网盖(19)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平曹巍张世彬旷金佩刘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