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09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换热管用于装设于换热器中,换热管之内形成有供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一换热通道,换热管之外形成有供第二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二换热通道,换热管包括沿第一换热通道轴向分布的凸起换热部,凸起换热部围绕第一换热通道圆柱螺旋布置,第一换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降温腔,凸起换热部相对于换热腔突起且凸起换热部内部形成降温腔,凸起换热部在背向降温腔的一侧形成第二换热通道。如此,降温腔吸收凸起换热部的热量后迅速将之传导到换热腔,使得凸起换热部降温更快且传热效果更好,避免了局部高温损坏现象,保证了换热管乃至产品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换热管乃至产品的换热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大部分采用传统翅片管结构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基本传热元件为翅片管,即由穿孔翅片与管组成的用于换热的单元,其工艺包括将管穿过翅片上的孔,再通过胀管工艺及焊接步骤,而穿孔翅片由铜片或不锈钢片冲裁加工而成(一般为在金属片上冲裁出多个供金属管穿过的孔)。也有部分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采用螺旋翅片管形式,其翅片螺旋盘绕着换热管,靠管一边缘与管壁之间的进行焊接固定,翅片为铜带或不锈钢带制成。
[0003]由于传统翅片管式换热器和螺旋翅片管形式换热器的每个翅片是由片状金属加工制成,在工作中,部分高温烟气的热量由翅片传递到管,再由管传递给管内水,实现对水的加热。请参阅图1,图1为传统翅片管组件的局部剖面图,翅片管3

包括焊接在一起的翅片31

和管体32

,在翅片距离管壁过远的位置(如图1大于或等于L3

的距离),由于传热不及时,易受高温烟气的长期加热而出现被损坏的情况,在设计应用中,会将距离管壁过远的翅片部分冲裁掉,以防止引起整体的损坏变形,而对于螺旋翅片而言则翅片末端边缘不能离管壁太远。在实际经验中,不锈钢材质的翅片跟管壁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能超过2mm

3mm,如果过大,容易造成烧坏。因此不利于通过增加换热翅片换热面积来提高强化换热效果。也不利于二级换热冷凝效果,换热效率难有很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5]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6]一种换热管,用于装设于换热器中,换热管之内形成有供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一换热通道,换热管之外形成有供第二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二换热通道,换热管包括沿第一换热通道轴向分布的凸起换热部,凸起换热部围绕第一换热通道圆柱螺旋布置,第一换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换热腔和降温腔,凸起换热部相对于换热腔突起且凸起换热部内部形成降温腔,凸起换热部在背向降温腔的一侧形成第二换热通道。
[0007]本技术的换热管,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凸起换热部内部形成有与换热腔相互连通的降温腔,降温腔将凸起换热部自第二换热介质(其中第二换热介质除了第二换热通道也可在第一换热通道以外的其他地方流动)吸收而来的热量及时传导至第一换热介质,并且降温腔的第一换热介质与换热腔的第一换热介质相互流动融合,因此降温腔的热量也被迅速传导到换热腔,使得凸起换热部降温更快且传热效果更好,避免了局部高温损坏现象,保证了换热管乃至产品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换热管乃至产品的换热性能。另外,由于凸起换热部围绕第一换热通道圆柱螺旋布置,则其形成的第二换热通
道与换热管所在圆柱正截面有一定倾角,基于换热管一般水平放置的特点,则第二换热通道相对于烟气上升方向有一定倾斜,利于增大换热管和烟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用于提升换热效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换热部围绕第一换热通道按距离均等的圆柱螺旋线形式布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圆柱螺旋线的升角范围为39.8度至73.3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第一换热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换热通道的宽度范围为1.5mm至3m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包括一个凸起换热部;或换热管包括数个凸起换热部,数个凸起换热部平行设置且在第一换热通道的周向上数个凸起换热部等角度排列。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凸起换热部的倾斜方向,凸起换热部的最外缘至换热腔的距离为2.5mm至5mm。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两个以上上述的换热管,换热管装设于壳体内。由于换热器的换热管凸起换热部内部形成有与换热腔相互连通的降温腔,降温腔将凸起换热部自第二换热介质(其中第二换热介质除了第二换热通道也可在第一换热通道以外的其他地方流动)吸收而来的热量及时传导至第一换热介质,并且降温腔的第一换热介质与换热腔的第一换热介质相互流动融合,因此降温腔的热量也被迅速传导到换热腔,使得凸起换热部降温更快且传热效果更好,避免了局部高温损坏现象,保证了换热器的可靠性,同时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烟气挡板,烟气挡板位于第二换热通道中烟气的高速流通区域,第二换热通道包括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烟气挡板靠近于烟气出口一侧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气挡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在烟气入口至烟气出口的方向上,烟气挡板从烟气的高速流通区域向低速流通区域倾斜;
[0016]烟气挡板包括顶部挡板,两个以上换热管并排设置,顶部挡板位于两个相邻设置的换热管之间,顶部挡板的两端与壳体固定连接,顶部挡板的横截面的中部朝向烟气入口方向凹陷;和/或,烟气挡板包括侧部挡板,侧部挡板固定于壳体的一侧。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传统翅片管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0021]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出的换热管的轴向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的I部放大图;
[0024]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所示出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0026]图7为图5所示出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第一换热通道;11、换热腔;12、降温腔;2、第二换热通道;3、换热管;31、凸起换热部;32、围合部;33、连接部;4、连接弯头;5、水管接头;6、壳体;61、安装孔;7、顶部挡板;8、侧部挡板;
[0029]3’
、翅片管;31

、翅片;32

、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3),用于装设于换热器中,所述换热管(3)之内形成有供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一换热通道(1),所述换热管(3)之外形成有供第二换热介质通过的第二换热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包括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轴向分布的凸起换热部(31),所述凸起换热部(31)围绕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圆柱螺旋布置,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包括相互连通的换热腔(11)和降温腔(12),所述凸起换热部(31)相对于所述换热腔(11)突起且所述凸起换热部(31)内部形成所述降温腔(12),所述凸起换热部(31)在背向所述降温腔(12)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换热通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换热部(31)围绕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按距离均等的圆柱螺旋线形式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螺旋线的升角范围为39.8度至73.3度。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3),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2)的宽度范围为1.5mm至3mm。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包括一个所述凸起换热部(31);或所述换热管(3)包括数个所述凸起换热部(31),数个所述凸起换热部(31)平行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换热通道(1)的周向上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李振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