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49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结构,其包括:充电座、盖体、分别设置在充电座上的多个导电体、分别设置在盖体上并用于与多个导电体接触的多个弧形导电条,以及设置在充电座内并与多个导电体电性连接的充电组件;多个导电体沿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依次布设;且在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导电体的第一间距弧长相同;各弧形导电条分别沿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弧形导电条之间的第二间距弧长相同;多个导电体与多个弧形导电条的数量相同。本申请的盖体只需要放置在充电座上,并且无论如何转动,均能够使得充电组件与电池电连接,从而提高本申请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本申请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本申请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话筒、音响或遥控器等智能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充电器作为辅助的充电装置在人们的生活、办公领域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话筒、音响或遥控器等智能电子设备的充电方式需要用户把产品对准特定充电限位结构上才能给智能电子设备供电或给电池充电,因此结构设计需明显的限位结构,不但影响到智能电子设备的美观,还因为每次对智能电子设备充电均需要对准于特定充电限位结构使用,导致影响智能电子设备的充电的便捷性,另外,还存在智能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不对准充电限位结构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智能电子设备的充电的便捷性,解决智能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不对准充电限位结构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结构,其包括:充电座、绕预定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的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的多个导电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用于与多个所述导电体接触的多个弧形导电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并与多个所述导电体电性连接的充电组件;多个所述导电体沿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依次布设;且在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电体的第一间距弧长相同;各所述弧形导电条分别沿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弧形导电条之间的第二间距弧长相同;多个所述导电体与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间距弧长大于所述弧形导电条的弧长与所述第二间距弧长的和;所述第一间距弧长小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弧形导电条之间的最大弧长;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为正极,另外一个为负极。
[0006]可选的,在所述充电座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凹腔;在所述凹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多个导电体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导电体中的每一个导电体均具有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和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凹腔内的第二端。
[0007]可选的,在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电池;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一磁铁;在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磁铁相磁合的第二磁铁。
[0008]可选的,多个所述导电体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以及第四弹片;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的数量为4,分别为第一弧形导电触条、第二弧形导电触条、第三弧形导电触条,以及第四弧形导电触条。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导电触条、第二弧形导电触条、第三弧形导电触条,以及第四弧形导电触条均在以所述预定转轴为预定转轴的圆周上。
[0010]可选的,所述盖体的底面与所述盖体的侧面之间开设有倒角;所述凹腔的侧壁与所述凹腔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所述倒角的侧面与所述凹腔的侧壁相平行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0012]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0013]所述第三弹片的第二端具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0014]所述第四弹片的第二端具有第四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凸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0015]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均开设在所述凹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弧形导电触条、第二弧形导电触条、第三弧形导电触条,以及第四弧形导电触条均设置在所述倒角的侧面上。
[0016]可选的,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在所述导电体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17]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在所述第二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0018]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在所述第三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0019]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四限位块;在所述第四弹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四凸起部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充电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申请的盖体只需要放置在充电座上,并且无论如何转动,均能够使得充电组件与电池电连接,从而提高本申请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充电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充电座的凹腔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中盖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盖体的侧视图;
[0028]图7是本技术中充电座和导电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中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与充电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0]图9是图8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技术的充电结构的剖视图(第一凸起部未压置在第一限位块上);
[0032]图11是图10中B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凸起部未压置在第一限位块上);
[0033]图12是本技术的充电结构的剖视图(第一凸起部压置在第一限位块上);
[0034]图13是图12中C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凸起部压置在第一限位块上)。
[0035]图中,1、充电座;101、凹腔;102、第一通孔;2、盖体;21、倒角;3、导电体;31、第一弹片;311、第一凸起部;32、第二弹片;321、第二凸起部;33、第三弹片;331、第三凸起部;34、第四弹片;341、第四凸起部;4、充电组件;5、电池;6、弧形导电条;61、第一弧形导电触条;62、第二弧形导电触条;63、第三弧形导电触条;64、第四弧形导电触条;7、第一磁铁;8、第二磁铁;9、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块;12、第四限位块;13、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0038]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0039]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绕预定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的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充电座上的多个导电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用于与多个所述导电体接触的多个弧形导电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座内并与多个所述导电体电性连接的充电组件;多个所述导电体沿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依次布设;且在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电体的第一间距弧长相同;各所述弧形导电条分别沿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预定转轴的周向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弧形导电条之间的第二间距弧长相同;多个所述导电体与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间距弧长大于所述弧形导电条的弧长与所述第二间距弧长的和;所述第一间距弧长小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弧形导电条之间的最大弧长;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为正极,另外一个为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座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凹腔;在所述凹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多个导电体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导电体中的每一个导电体均具有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和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凹腔内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内设置有电池;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在所述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一磁铁;在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磁铁相磁合的第二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体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以及第四弹片;多个所述弧形导电条的数量为4,分别为第一弧形导电触条、第二弧形导电触条、第三弧形导电触条,以及第四弧形导电触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淦冯万健卢荣富黄楷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