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44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设置在射灯的灯座和灯体之间,具有转动杆、转动盖和弹性件;转动杆为中空杆体,转动杆的下端枢接在灯体上,转动杆的上端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下方;灯座的通孔之孔壁上形成内齿轮;转动盖具有中心孔,转动盖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上方,转动盖与转动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转动盖的底面和转动杆的上端夹持在灯座的通孔两侧,使转动盖和转动杆枢接在灯座上;弹性件固定在转动盖的底面,弹性件的端部在弹性作用下抵在通孔的内齿轮上。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导线隐藏在转动杆中,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出现缠绕和断路现象,调节变换射灯的照射角度十分方便,且调节动作明显、手感更好。手感更好。手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射灯的
,特别与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0002]射灯是典型的无主灯、无定规模的现代流派照明,对空间、色彩、虚实感受都十分强烈而独特,能营造室内照明气氛,若设计组合一排小射灯,光线能变幻奇妙的图案。射灯光线柔和,雍容华贵,既能作主体照明,又能作辅助光源,可局部采光,烘托气氛。由于小射灯可自由变换角度,组合照明的效果也千变万化。无论是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都不失高雅雍容,华美的空间情趣和意境,并且能常变常新,始终令人兴味盎然,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0003]现有技术中,射灯的灯座和灯体枢接在一起,通过相对灯座转动灯体,来实现射灯的角度变换。为了控制变换角度的大小以及增加调节时的手感,通常会在转动连接处另外增加分体设置的构件,以定位点和定位弹珠或者定位弹簧的配合等等,来提供转动阻尼,增加转动时的手感,并达到转动的定位。这使得现有射灯的结构较为复杂,组装也不方便,特别是连接在灯体与灯座之间的导线暴露,造成在转动过程中常常被缠绕,不仅容易出现断路现象,而且,缠绕的导线也直接影响到构件之间的配合,容易出现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甚至造成产品使用寿命缩短。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射灯的结构进行深入构思,对现有的角度调节结构进行积极研究,改良,试验,终于开发出本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和调节方便,避免导线缠绕、断路。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设置在射灯的灯座和灯体之间,具有转动杆、转动盖和弹性件;转动杆为中空杆体,转动杆的下端枢接在灯体上,转动杆的上端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下方;灯座的通孔之孔壁上形成内齿轮;转动盖具有中心孔,转动盖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上方,转动盖与转动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转动盖的底面和转动杆的上端夹持在灯座的通孔两侧,使转动盖和转动杆枢接在灯座上;弹性件固定在转动盖的底面,弹性件的端部在弹性作用下抵在通孔的内齿轮上。
[0008]所述转动盖的底面与灯座的通孔边缘之间设有上垫片。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与灯座的通孔边缘之间设有下垫片。
[0009]所述灯座的底板下表面形成凸台,凸台对应通孔形成下沉槽,转动杆的上端插置在下沉槽中。所述灯座的底板上表面对应通孔形成上沉槽,转动盖设置在上沉槽中。
[0010]所述转动盖在中心孔周围设有定位孔,转动杆的上端对应定位孔设有螺孔,通过螺钉穿过定位孔锁在螺孔中使转动盖与转动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
[0011]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杆或弹簧片。所述转动盖的底面形成锁孔,弹性件的一端通过
螺丝锁固在转动盖的底面。
[001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借助转动杆和转动盖与灯座的通孔配合,以及转动杆与灯体的枢接,来实现灯座与灯体的转动连接,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后,连接在灯体与灯座之间的导线穿过中空的转动杆和转动盖的中心孔,导线隐藏在中空的转动杆中,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出现缠绕和断路现象,不仅美观,还不影响构件之间的配合,导线连接稳定,灯具的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时,只要旋转转动杆,借助弹性件与内齿轮的配合定位,即可带动灯体相对灯座转动并且定位,从而变换射灯的照射角度,调节十分方便。而且,由弹性件与内齿轮之间的配合,在调节过程中提供调节阻尼以及产生发声,使调节动作明显、手感更好。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一;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二(省去灯体);
[0016]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省去灯体);
[0017]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灯座1,通孔11,底板12,内齿轮13,凸台14,下沉槽15,上沉槽16;
[0020]灯体2;
[0021]转动杆3,螺孔31;
[0022]转动盖4,中心孔41,定位孔42,锁孔43;
[0023]弹性件5;
[0024]上垫片6;
[0025]下垫片7;
[0026]螺钉8;
[0027]螺丝9。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设置在射灯的灯座1和灯体2之间,具有转动杆3、转动盖4和弹性件5。
[0029]其中,灯座1的通孔11之孔壁上形成内齿轮13。
[0030]转动杆3为中空杆体,转动杆3的下端枢接在灯体2上,转动杆3的上端正对灯座1的通孔11,且转动杆3位于灯座1的底板12下方。为了更好地装配,本技术在所述灯座1的底板12下表面形成凸台14,凸台14对应通孔11形成下沉槽15,转动杆3的上端插置在下沉槽15中。
[0031]转动盖4具有中心孔41,转动盖4正对灯座1的通孔11,且转动盖4位于灯座1的底板12上方。转动盖4与转动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这样,转动盖4的底面和转动杆3的上端分别夹持在灯座1的通孔11两侧,使转动盖4和转动杆3枢接在灯座1上。本技术转动盖4与转动杆3的固定方式可以如图所示,但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转动盖4在中心孔41周围设有定
位孔42,转动杆3的上端对应定位孔42设有螺孔31,通过螺钉8穿过定位孔42锁在螺孔31中,使转动盖4与转动杆3的上端固定在一起。为了使组装配合更稳定,并增强转动调节的手感,本技术在所述转动盖4的底面与灯座1的通孔11边缘之间设有上垫片6,在所述转动杆3的上端与灯座1的通孔11边缘之间设有下垫片7。同样为了更好地装配,本技术在所述灯座1的底板12上表面对应通孔11形成上沉槽16,转动盖4(具体可以是转动盖4全部,也可以如图所示只有转动盖4的下半部分)设置在上沉槽16中。
[0032]弹性件5固定在转动盖4的底面,弹性件5的端部在弹性作用下抵在通孔11的内齿轮13上,这样,弹性件5的端部与内齿轮13形成齿爪齿轮配合,实现转动定位,并在转动中产生阻尼和发出声音,提升调节的手感和听感。本技术所述弹性件5具体可以为弹簧杆或弹簧片,图中所示弹性件5采用弹簧杆。本技术的弹性件5在转动盖4上的具体固定方式可以如图所示,但不限于图示结构,所述转动盖4的底面形成锁孔43,弹性件5的一端通过螺丝9锁固在转动盖4的底面。
[0033]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时,借助转动杆3和转动盖4与灯座1的通孔11配合,将转动杆3和转动盖4组装在灯座1上,借助转动杆3与灯体2的枢接,将转动杆3组装在灯体2上,由此实现灯座1与灯体2的转动连接。连接在灯体2与灯座1之间的导线穿过中空的转动杆3和转动盖4的中心孔41,导线隐藏在中空的转动杆3中。其中,弹性件5预先固定在转动盖5上,转动杆3和转动盖4组装固定的同时即完成在灯座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射灯的灯座和灯体之间,具有转动杆、转动盖和弹性件;转动杆为中空杆体,转动杆的下端枢接在灯体上,转动杆的上端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下方;灯座的通孔之孔壁上形成内齿轮;转动盖具有中心孔,转动盖正对灯座的通孔而位于灯座的底板上方,转动盖与转动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转动盖的底面和转动杆的上端夹持在灯座的通孔两侧,使转动盖和转动杆枢接在灯座上;弹性件固定在转动盖的底面,弹性件的端部在弹性作用下抵在通孔的内齿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底板下表面形成凸台,凸台对应通孔形成下沉槽,转动杆的上端插置在下沉槽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灯隐藏式转动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底板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澳雷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