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新霖专利>正文

消防逃生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32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逃生梯,包括转动轮组、环形软梯和限位件,所述环形软梯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所述环形软梯的下端位于转动轮组的下方,所述环形软梯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环形软梯的内侧,且所述限位件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环形软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用户在使用消防逃生梯下降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槽对环形软梯进行限位,防止环形软梯出现大幅度摆动,在用户下降的过程中造成危险,确保用户能够稳定且安全地下降。确保用户能够稳定且安全地下降。确保用户能够稳定且安全地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逃生梯


[0001]本技术涉及逃生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消防逃生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筑也由分散式低密度向集中式高密度过渡,林立的高层建筑成了城市的主要标志。居民住进了高层塔楼,企业搬进了摩天大厦,高层建筑有效利用了空间,但高层建筑中各种通讯线路、动力和照明线路、以及各种系统中线路纵横交错,致使火灾的发生概率也在大幅增加,在发生火灾时,人们不易逃生。
[0003]现有的高楼一般是在靠近窗口或者阳台的墙壁装上应急消防梯,应急消防梯包括上下两个转动轮组,上转动轮组装在靠近窗口或者阳台的位置,下转动轮组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用两根环形链条作梯链,用铝合金棍作梯阶,梯链可以绕着上下两个转动轮组循环转动,使用时,用户抓住靠近上转动轮组的梯阶,在用户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梯链绕着上下两个轮组转动,当用户随之下降到靠近下转动轮组的位置时,松开梯阶,跳至地面即可。由于梯链是软性的,用户在下降时,梯链会出现大幅度摆动,很不稳定,可能使用户在下降逃生的过程中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逃生梯,能够确保用户稳定且安全地下降。
[0005]本技术公开的消防逃生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消防逃生梯,包括转动轮组、环形软梯和限位件,所述环形软梯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所述环形软梯的下端位于转动轮组的下方,所述环形软梯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环形软梯的内侧,且所述限位件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环形软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形软梯包括第一梯链、第二梯链和梯阶,所述第一梯链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且所述第一梯链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梯链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且所述第二梯链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梯链与第二梯链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梯链与第二梯链之间通过梯阶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梯阶上套设有防滑胶套。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一梯链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梯链滑动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稳定杆,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稳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稳定杆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与限位槽远离环形软梯一侧连接,所述环形软梯穿过环形限位板。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固定杆,所述第一齿轮设
于固定杆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设于固定杆另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还设有同步杆,所述第一梯链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梯链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梯链上设有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梯链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轮组上设有保护罩。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轮组上还设有阻尼限速器。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轮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轮组分别位于环形软梯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转动轮组之间通过环形软梯传动连接。
[0016]本技术公开的消防逃生梯的有益效果是:将转动轮组固定设置于靠近阳台或窗口的墙体上,同时也将限位件固定设置于墙体上,用户在使用时,抓住一侧的环形软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侧的环形软梯自然下落,并且在下落过程中带动转动轮组进行转动,而另一侧的环形软梯在转动轮组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起到循环的目的,而环形软梯两侧分别在下落和上升的过程中,均沿着限位件两侧的限位槽滑动,从而避免环形软梯在下落和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晃动,通过限位槽对环形软梯两侧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并且还有对环形软梯一侧的左右两侧也进行限制,从而使环形软梯沿限位槽进行移动,进而使用户在下降的时候更加平稳,减少晃动所带来的危险感受,确保用户能够安全的下降,并且也避免人们在下落过程中,需要进行攀爬,减少体力的支出,提高逃生的安全性,当用户随之下降到接近地面的位置时,松开环形软梯,跳至地面即可。用户在使用消防逃生梯下降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槽对环形软梯进行限位,防止环形软梯出现大幅度摆动,在用户下降的过程中造成危险,确保用户能够稳定且安全地下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消防逃生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消防逃生梯的环形软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消防逃生梯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10、转动轮组;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固定杆;14、同步杆;15、保护罩;16、阻尼限速器;20、环形软梯;21、第一梯链;211、第一齿条;22、第二梯链;221、第二齿条;23、梯阶;231、防滑胶套;30、限位件;31、限位槽;311、第一限位槽;312、第二限位槽;32、稳定杆;33、环形限位板;40、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22]请参考图1,一种消防逃生梯,包括转动轮组10、环形软梯20和限位件30,环形软梯20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10上,环形软梯20的下端位于转动轮组10的下方,环形软梯20与转动轮组10传动连接,限位件30位于环形软梯20的内侧,且限位件30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31,环形软梯20与限位槽31滑动连接。
[0023]将转动轮组10固定设置于靠近阳台或窗口的墙体40上,同时也将限位件30固定设置于墙体40上,用户在使用时,抓住一侧的环形软梯2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一侧的环形软梯20自然下落,并且在下落过程中带动转动轮组10进行转动,而另一侧的环形软梯20在
转动轮组1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起到循环的目的,而环形软梯20两侧分别在下落和上升的过程中,均沿着限位件30两侧的限位槽31滑动,从而避免环形软梯20在下落和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大幅度晃动,通过限位槽31对环形软梯20两侧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并且还有对环形软梯20一侧的左右两侧也进行限制,从而使环形软梯20沿限位槽31进行移动,进而使用户在下降的时候更加平稳,减少晃动所带来的危险感受,确保用户能够安全的下降,并且也避免人们在下落过程中,需要进行攀爬,减少体力的支出,提高逃生的安全性,当用户随之下降到接近地面的位置时,松开环形软梯20,跳至地面即可。
[0024]具体的,请参考图2,环形软梯20包括第一梯链21、第二梯链22和梯阶23,第一梯链21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10上,且第一梯链21与转动轮组10传动连接,第二梯链22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10上,且第二梯链22与转动轮组10传动连接,第一梯链21与第二梯链22平行设置,第一梯链21与第二梯链22之间通过梯阶23连接。
[0025]进一步的,梯阶23上套设有防滑胶套231。防滑胶套231可以增大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轮组、环形软梯和限位件,所述环形软梯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所述环形软梯的下端位于转动轮组的下方,所述环形软梯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环形软梯的内侧,且所述限位件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环形软梯与限位槽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软梯包括第一梯链、第二梯链和梯阶,所述第一梯链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且所述第一梯链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梯链的上端套设于转动轮组上,且所述第二梯链与转动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梯链与第二梯链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梯链与第二梯链之间通过梯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阶上套设有防滑胶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一梯链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梯链滑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稳定杆,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霖
申请(专利权)人:吴新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