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23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包括上衣,所述上衣包括外层以及内层,所述内层以及外层之间正对衣服胸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部设置有接驳槽,所述接驳槽内设置有加热制冷单元,所述卡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颈部导气管以及前胸导气管,所述颈部导气管穿过上衣脖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腋下导气管,所述腋下导气管的末端正对上衣胳肢窝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垫块,所述导热垫块的外形为橄榄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对胸部、背部、腋下等高发热量部位重点高效调温,实现快速改善使用者温度体验的目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穿戴体验感。同时具有较好的穿戴体验感。同时具有较好的穿戴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


[0001]本技术属于温度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舒适温度体感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对舒适体感要求较高,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温度的调控较为不便,如传统风扇与空调机对场地和能源要求较高,难以满足人们的户外使用需求。
[0003]基于上述需求,出现了一种温度调节衣,如公开号CN103504631A公开了一种新的制衣的技术,是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衣服,包括空气交换器、出风口、风管、温度测量器和电源。所述空气交换器、所述风管和所述出风口连成一个空气循环回路,所述温度测量器和所述电源均与所述空气交换器相连。然而上述方案中,存在调节体温变化不够快,使用者穿戴体验感差的问题。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对胸部、背部、腋下等高发热量部位重点高效调温,实现快速改善使用者温度体验的目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穿戴体验感的新型温度调节衣。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包括上衣,所述上衣包括外层以及内层,所述内层以及外层之间正对衣服胸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部设置有接驳槽,所述接驳槽内设置有加热制冷单元,所述卡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颈部导气管以及前胸导气管,所述颈部导气管穿过上衣脖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腋下导气管,所述腋下导气管的末端正对上衣胳肢窝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垫块,所述导热垫块的外形为橄榄状结构。
[0008]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中,所述外层为轻薄防风隔热材质,内层为多孔透气材质,所述导气板的前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垫条。
[0009]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中,所述导气板为T形且设置在上衣背部正中位置,所述导气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背部导气管。
[00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中,所述颈部导气管、前胸导气管、导气板、腋下导气管以及背部导气管均采用PE材质且靠近上衣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喷气孔。
[001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中,所述上衣的前侧正对衣兜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柔性电池板,所述柔性电池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彼此之间对称设置。
[0012]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中,所述导热垫块为导热硅胶片材质,所述导热垫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吹风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在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颈部导气管、前胸导气管、导气板,腋下
导气管以及背部导气管,可分别对使用者的颈部、前胸、后背以及腋下高发热量部位重点高效调温,可快速改善使用者的温度体验;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颈部导气管、前胸导气管、导气板、腋下导气管以及背部导气管均采用PE柔性材质,不影响上衣的柔韧性,同时设置垫条可避免导气板贴附在使用者背部,影响穿戴体验以及散热效果;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柔性电池板处于上衣衣兜的位置,可避免影响衣物的美观性以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的导气板前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的导气板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的导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衣;2、外层;3、内层;4、卡块;5、接驳槽;6、加热制冷单元;7、颈部导气管;8、前胸导气管;9、导气板;10、腋下导气管;11、导热垫块;12、垫条;13、背部导气管;14、喷气孔;15、柔性电池板;16、吹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包括上衣1,上衣1包括外层2以及内层3,两者之间留有空隙,内层3以及外层2之间正对衣服胸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块4,卡块4的中部设置有接驳槽5,接驳槽5内设置有加热制冷单元6,通过卡块4前侧的接驳槽5将加热制冷单元6安装好,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详细解释,卡块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导气体的颈部导气管7以及前胸导气管8,颈部导气管7穿过上衣1脖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板9,导气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腋下导气管10,腋下导气管10的末端正对上衣1胳肢窝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垫块11,导热垫块11的外形为橄榄状结构,产生的冷气经颈部导气管7以及前胸导气管8排出,颈部导气管7的末端与导气板9相通,通过导气板9将冷气输送至腋下导气管10以及导热垫块11处。
[0025]外层2为轻薄防风隔热材质,内层3为多孔透气材质,便于散热人,导气板9的前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垫条12,可避免导气板9贴附在使用者背部,影响穿戴体验以及散热效果。
[0026]导气板9为T形且设置在上衣1背部正中位置,导气板9的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背部导气管13,通过背部导气管13对使用者后背进行降温。
[0027]颈部导气管7、前胸导气管8、导气板9、腋下导气管10以及背部导气管13均采用PE材质且靠近上衣1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喷气孔14,不影响上衣1的柔韧性,并通过多处的喷气孔14将冷气吹出。
[0028]上衣1的前侧正对衣兜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柔性电池板15,柔性电池板15的数量为
两个且彼此之间对称设置,避免影响上衣1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0029]导热垫块11为导热硅胶片材质,导热垫块1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吹风口16,用于对腋下部位进行吹气。
[0030]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0031]在使用时,使用者穿戴上衣1,通过卡块4前侧的接驳槽5将加热制冷单元6安装好,通过柔性电池板15对加热制冷单元6进行供电,产生的冷气经颈部导气管7以及前胸导气管8排出,颈部导气管7的末端与导气板9相通,通过导气板9将冷气输送至腋下导气管10以及导热垫块11处,并通过多处的喷气孔14以及吹风口16将冷气吹出,可分别对使用者的颈部、前胸、后背以及腋下高发热量部位重点高效调温,可快速改善使用者的温度体验,同时由于采用PE柔性材质,不影响上衣1的柔韧性,同时设置垫条12可避免导气板9贴附在使用者背部,影响穿戴体验以及散热效果。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包括上衣(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包括外层(2)以及内层(3),所述内层(3)以及外层(2)之间正对衣服胸部的位置设置有卡块(4),所述卡块(4)的中部设置有接驳槽(5),所述接驳槽(5)内设置有加热制冷单元(6),所述卡块(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颈部导气管(7)以及前胸导气管(8),所述颈部导气管(7)穿过上衣(1)脖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板(9),所述导气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腋下导气管(10),所述腋下导气管(10)的末端正对上衣(1)胳肢窝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垫块(11),所述导热垫块(11)的外形为橄榄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温度调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2)为轻薄防风隔热材质,内层(3)为多孔透气材质,所述导气板(9)的前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垫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鸣张国磊刘永智张鹏辉王浩勇张素邵洲秦刘盼超杜宇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