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11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育秧盘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外框盘,所述外框盘上侧设有气腔,所述外框盘设有入气口和气嘴,所述外框盘两侧壁共设有四道挂口,四道所述挂口一并放置有盘体,所述盘体均匀设有若干育秧槽,所述育秧槽底部设有过液孔,所述盘体两侧连接有提把,所述外框盘内壁四侧安装有位于气腔下侧的加热灯管,所述外框盘安装有与加热灯管电连接的电源头,所述外框盘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两侧面设有扣槽,所述台阶匹配有营养液槽,所述营养液槽两侧壁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通槽一并滑动匹配有把手,所述把手与限位槽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把手一体连接有位置对应扣槽的插块。体连接有位置对应扣槽的插块。体连接有位置对应扣槽的插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


[0001]本技术属于育秧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在农业种植中,无土栽培是不使用天然土壤仅适用基质在定植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的人工环境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为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为发展无土栽培技术,现如今有许多实验室都在进行相关实验,而作为放置秧苗的育秧盘是最常见的物品之一,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育秧盘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实验人员获取一些不同环境,不同营养或不同气体浓度下的秧苗的生长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外框盘,所述外框盘两端贯通,所述外框盘上侧设有气腔,所述外框盘设有输出端与气腔连通的入气口,所述外框盘设有输入端与气腔连通的若干气嘴,所述外框盘两侧壁共设有四道挂口,四道所述挂口一并放置有盘体,所述盘体均匀设有若干育秧槽,所述育秧槽底部设有过液孔,所述盘体两侧连接有提把,所述外框盘内壁四侧安装有位于气腔下侧的加热灯管,所述外框盘安装有与加热灯管电连接的电源头,所述外框盘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两侧面设有扣槽,所述台阶匹配有营养液槽,所述营养液槽两侧壁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通槽一并滑动匹配有把手,所述把手与限位槽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把手一体连接有位置对应扣槽的插块。
[0006]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框盘两侧一体连接有耳板,这样的设计,便于进行挂置。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育秧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台结构,这样的设计,秧苗的根须生长外形美观,利于后续移栽。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框盘与营养液槽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的设计,能直管的观察到秧苗根须入营养液槽的深度,便于观察生长状况。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框盘匹配有盖体,这样的设计,盖上盖体可更快的改变外框盘内的气体浓度。
[0010]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采用本技术的结构设计,能通过入气口向气腔内冲入有益秧苗生长的气体来加速秧苗的生长,亦可配合加热灯管改变秧苗的生长环境温度,适用于获取秧苗在不同气体浓度和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生长数据,利于实验;
[0012]2、采用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把手将营养液槽竖直向下脱离外框盘,进而可在不损伤秧苗根须的情况下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进行更换,同样利于获取不同营养液对秧苗的影响数据,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实施例的把手位置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8]外框盘1、入气口2、气嘴3、挂口4、盘体5、育秧槽6、过液孔7、提把8、加热灯管 9、电源头10、台阶11、扣槽12、营养液槽13、通槽14、限位槽15、把手16、弹簧17、插块18、耳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外框盘1,外框盘1 两端贯通,外框盘1上侧设有气腔,外框盘1设有输出端与气腔连通的入气口2,外框盘1 设有输入端与气腔连通的若干气嘴3,外框盘1两侧壁共设有四道挂口4,四道挂口4一并放置有盘体5,盘体5均匀设有若干育秧槽6,育秧槽6底部设有过液孔7,盘体5两侧连接有提把8,外框盘1内壁四侧安装有位于气腔下侧的加热灯管9,外框盘1安装有与加热灯管9 电连接的电源头10,外框盘1设有台阶11,台阶11两侧面设有扣槽12,台阶11匹配有营养液槽13,营养液槽13两侧壁设有通槽14,通槽14侧面设有限位槽15,限位槽15与通槽 14一并滑动匹配有把手16,把手16与限位槽15之间连接有弹簧17,把手16一体连接有位置对应扣槽12的插块18。
[0021]本实施案例中,在使用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的时候,将水道秧苗放入育秧槽6中,并通过提把8将盘体5放入外框盘1上的挂口4中,需说明的是,盘体5与外框盘1之间存在缝隙,以便于盘体5以倾斜的方式放入挂口4中,同理,取出也以倾斜的方式取出,然后在营养液槽13中倒入适量的营养液,并通过把手16提动至台阶11处,然后向两侧用力拉动把手 16,使插块18端部没入营养液槽13的侧壁内,就可将营养液槽13通过台阶11与外框盘1 匹配,然后微微松动把手16的力,把手16会在弹簧17的效果下相对运动,则与把手16一体连接的插块18就会插入扣槽12中,以此完成营养液槽13与外框盘1的连接,而且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取下营养液槽13对营养液进行更换时,也不会对秧苗的根须造成损伤,然后就可通过入气口2向气腔中充入气体,使气体经气嘴3向秧苗供气,亦或是通过电源头10向加热灯管9供电,使加热灯管9发热来改变秧苗的生长环境,亦或是两则皆用,以此来获得实验数据,益于推动无土种植技术的发展。
[0022]优选外框盘1两侧一体连接有耳板19,这样的设计,便于进行挂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便于进行挂置的方式。
[0023]优选育秧槽6为上宽下窄的梯台结构,这样的设计,秧苗的根须生长外形美观,利
于后续移栽,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育秧槽6的形状。
[0024]优选外框盘1与营养液槽13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的设计,能直管的观察到秧苗根须入营养液槽的深度,便于观察生长状况,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外框盘1与营养液槽13的材质选取。
[0025]优选外框盘1匹配有盖体,这样的设计,盖上盖体可更快的改变外框盘1内的气体浓度,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可更快的改变外框盘1内的气体浓度的方式。
[0026]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水稻育秧盘,包括外框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盘(1)两端贯通,所述外框盘(1)上侧设有气腔,所述外框盘(1)设有输出端与气腔连通的入气口(2),所述外框盘(1)设有输入端与气腔连通的若干气嘴(3),所述外框盘(1)两侧壁共设有四道挂口(4),四道所述挂口(4)一并放置有盘体(5),所述盘体(5)均匀设有若干育秧槽(6),所述育秧槽(6)底部设有过液孔(7),所述盘体(5)两侧连接有提把(8),所述外框盘(1)内壁四侧安装有位于气腔下侧的加热灯管(9),所述外框盘(1)安装有与加热灯管(9)电连接的电源头(10),所述外框盘(1)设有台阶(11),所述台阶(11)两侧面设有扣槽(12),所述台阶(11)匹配有营养液槽(13),所述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启双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