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99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涉及食用菌栽培容器技术领域。该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保温垫,栽培容器保温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主体,栽培容器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该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杆、手动开合杆、调整手杆、螺纹块、中间杆、滚动轮、三角形块、卡块和承接板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调节手杆即可使卡块插接到培养容器观赏盖的卡槽内部,达到了提高食用菌二次栽培容器的培养容器主体与培养容器观赏盖的配合紧密性的效果。培养容器观赏盖的配合紧密性的效果。培养容器观赏盖的配合紧密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容器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富含营养丰富并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珍贵食品。目前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大多数是采用筒袋式栽培或方砖式栽培,即先将塑料筒袋或方砖型袋内部灭菌后将食用菌菌种植入袋子内部,然后将承载有食用菌菌种的筒袋或方砖袋放置到栽培容器内部,在一定的温度下,食用菌菌丝慢慢发菌,最后成熟并发育成食用菌实体。
[0003]食用菌的容器内部小规模栽培的用途有两个方面:实验研究和展出观赏。用于实验研究的食用菌由于各方面变量的控制比较严格,多在培养箱内部的进行培养,而用于展出观赏的食用菌多是有培养箱培养出来的优质菌种进行二次培菌到栽培内部容器进行栽培并对外展出观赏。现有的用于展出观赏的食用菌二次栽培容器的培养容器本体和培养容器盖的配合方式不紧密,在食用菌培养容器到展区参展进行观赏时,培养容器盖容易从培养容器内部掉出,造成内部的食用菌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二次栽培容器的培养容器本体与培养容器盖的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保温垫,所述栽培容器保温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主体,所述栽培容器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互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在手动开合杆的一端,所述手动开合杆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手杆,所述转杆与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承的内部,所述转动轴承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的内部,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中间杆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轮安装杆,所述滚动轮安装杆转动连接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滚动连接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槽开设在三角形块的外表面,所述三角形块与承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靠近三角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承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腔体的内壁,所述承接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腔体的内侧表面,所述承接板远离三角形块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开设在培养容器观赏盖的侧表面,所述培养容器观赏盖的顶部固定连
接有透明把手,所述栽培容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载放板。
[0008]优选的,所述转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体底部的定位块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长度大于卡槽的长度3

5cm。
[0010]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向杆相适配的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培养容器观赏盖为透气型玻璃材质。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杆、手动开合杆、调整手杆、螺纹块、中间杆、滚动轮、三角形块、卡块和承接板相互配合,在需要将培养容器观赏盖盖回到栽培容器主体的内部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调节手杆即可使卡块插接到培养容器观赏盖的卡槽内部,达到了提高食用菌二次栽培容器的培养容器主体与培养容器观赏盖的配合紧密性的效果。
[0016]2、该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和导向杆,对卡块的移动时便于对卡块进行导向支撑,使得卡块的移动更加平稳,达到了提高卡块与卡槽配合连接时准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栽培容器保温垫;2、栽培容器主体;3、安装腔体;4、第一安装板;5、转杆;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手动开合杆;9、调整手杆;10、第一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12、螺纹杆;13、转动轴承; 14、安装底座;15、螺纹块;16、中间杆;17、滚动轮安装杆;18、滚动轮; 19、移动槽;20、三角形块;21、承接板;22、复位弹簧;23、导向杆;24、卡块;25、卡槽;26、培养容器观赏盖;27、透明把手;28、载放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如图1

4所示,包括栽培容器保温垫1,栽培容器保温垫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主体 2,栽培容器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3,安装腔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第一安装板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5,转杆5远离第一锥齿轮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腔体3底部的定位块内部,转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互相啮合,第二锥齿轮7固定
安装在手动开合杆8的一端,手动开合杆8远离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手杆9,转杆5与第一皮带轮10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10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1,第二皮带轮11与螺纹杆12固定连接,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承13的内部,转动轴承13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14的内部,螺纹杆12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5,螺纹块15与中间杆16固定连接,中间杆 1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轮安装杆17,滚动轮安装杆17转动连接有滚动轮18,滚动轮18滚动连接在移动槽19的内部,移动槽19的长度大于卡槽 25的长度3

5cm,使得卡块24便于从卡槽25内部移出移动槽19开设在三角形块20的外表面,三角形块20与承接板21固定连接,承接板21靠近三角形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远离承接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腔体3的内壁,承接板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23,承接板 21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向杆23相适配的通孔,导向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腔体3的内侧表面,承接板21远离三角形块20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24,卡块24的尺寸与卡槽25的尺寸相适配,卡块24卡接在卡槽25的内部,卡槽25开设在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二次培菌栽培容器,包括栽培容器保温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容器保温垫(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主体(2),所述栽培容器主体(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3),所述安装腔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所述第一安装板(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互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7)固定安装在手动开合杆(8)的一端,所述手动开合杆(8)远离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手杆(9),所述转杆(5)与第一皮带轮(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10)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1),所述第二皮带轮(11)与螺纹杆(12)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承(13)的内部,所述转动轴承(13)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14)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2)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5),所述螺纹块(15)与中间杆(16)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杆(1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轮安装杆(17),所述滚动轮安装杆(17)转动连接有滚动轮(18),所述滚动轮(18)滚动连接在移动槽(19)的内部,所述移动槽(19)开设在三角形块(20)的外表面,所述三角形块(20)与承接板(21)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21)靠近三角形块(20)的一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政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傈乡山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