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结肠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98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型结肠镜,包括行进机构,由连续的行进导柱和万向节组成,行进导柱上穿设可滑动的行进端节,行进端节之间通过节膜连接;行进机构的首端通过活动机构连接有镜头机构;行进机构的尾端设有保护端节,保护端节尾端为弧面;镜头机构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主要由多个可伸出和收回、向外翘起的气囊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进机构的推动力不断驱动结肠镜向前;防动机构可控地使结肠镜在指定位置短暂地卡定在肠道内,方便稳定镜头;镜头机构对肠道内的情况进行图像捕捉和信号传输,便于观察。便于观察。便于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结肠镜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微型结肠镜。

技术介绍

[0002]结肠镜是疾病预防和检查方案中十分重要的器械,其一般从患者肛门进入人体,对肠道内部进行直观的成像观察,提高诊断的效率和精准性。
[0003]如202020269516.7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小肠镜装置,通过设置的锁止气囊能够起到位置锁止的效果,保证装置位置锁止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便于装置对确定的位置进行拍摄处理,第一囊体通过膨胀能够与患者内部的肠道相互贴合,如此能够避免装置位置随肠道的蠕动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连接滑块通过在滑圈中的转动滑动,如此能对连接调节导丝位于管体顶端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从各个角度对小肠镜的放置位置进行调节。
[0004]但是,这种结构的设计无疑拖长了肠镜端头的长度。需要专门设置气管,一般结肠镜本身带有线缆,增设气管管路易造成管路缠绕打结、人体不适等不利影响。现有肠镜的成像不够直观,观察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微型结肠镜,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肠镜端头较长、肠镜观察时无法固定、增设气管易带来不利影响、影像观察困难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微型结肠镜,包括行进机构,
[0008]行进机构的首端设有镜头机构,行进机构的尾端设有保护端节;
[0009]镜头机构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
[0010]一种方式,行进机构包括若干行进端节,
[0011]每个行进端节穿设在单独的行进导柱上;
[0012]相邻的行进导柱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
[0013]相邻的行进端节之间通过可延展的节膜连接,节膜将行进导柱和万向节包覆;
[0014]尾端的行进端节与保护端节连接,保护端节的尾端为弧面,保护端节内部中空;
[0015]首端的行进端节与镜头机构通过活动机构连接。
[0016]一种方式,活动机构包括球铰和若干弹簧,行进端节的首端与镜头机构的尾端通过球铰连接,若干弹簧沿环形设置在球铰四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行进端节和镜头机构。
[0017]一种方式,行进端节为电磁直线驱动器,行进端节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0018]一种方式,镜头机构包括镜头筒壳,镜头筒壳的首端贯通,镜头筒壳内部中空。
[0019]一种方式,镜头筒壳内部的首端设有主镜头和补光灯,补光灯沿环形设置在主镜头四周;
[0020]补光灯靠近主镜头的一侧设有挡光板,挡光板靠近补光灯的一面为斜面。
[0021]一种方式,补光灯为冷光源。
[0022]一种方式,防动机构包括滑动柱,滑动柱设于镜头筒壳内部的尾端;
[0023]滑动柱上穿设有滑动件,
[0024]镜头筒壳内还设有驱动组件;
[0025]镜头筒壳外侧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气囊槽,气囊槽的首端或尾端贯通镜头筒壳;
[0026]气囊槽内设有单独的气囊件,所有气囊件均与滑动件连接;
[0027]驱动组件驱动滑动件沿滑动柱移动,滑动件带动气囊件伸出或收回气囊槽。
[0028]一种方式,镜头筒壳的首端或尾端内凹,内凹部分上沿环形设有凸起;
[0029]凸起与气囊槽一对一地设置;
[0030]凸起超出气囊槽的内侧边且低于镜头筒壳的外侧壁;
[0031]凸起为球柱结构;
[0032]凸起面向气囊件的一端设有弧形坡面;
[0033]气囊件的内部充气,气囊件为高强度的防腐材质。
[003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结肠镜可以在指定位置固定,减少肠道蠕动影响成像观察;
[0036]2.结肠镜不需要气管,避免因多余管路的设置导致线路缠绕打结、人体不适等不利影响;
[0037]3.结肠镜带有照明手段,且不会因光源离主镜头过近影响成像效果,观察更加直观;
[0038]4.无需增设镜头机构的长度即可实现固定,防止端头过长导致结肠镜行进困难、镜头机构摆动困难等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中行进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41]图3为本技术中挡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4为本技术中镜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本技术中防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44]图6为本技术中防动机构的剖切示意图;
[0045]图7为本技术中活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46]图8为本技术中交互机构的原理图。
[0047]图中:1、行进机构;11、行进端节;12、行进导柱;13、万向节;14、节膜;2、镜头机构;21、镜头筒壳;22、主镜头;23、补光灯;24、挡光板;3、保护端节;4、防动机构;41、滑动柱;42、滑动件;43、驱动组件;44、气囊件;45、凸起;5、活动机构;51、球铰;52、弹簧;6、交互机构;61、操作端;62、接收端;63、处理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9]以结肠镜从外部进入人体的方向为准,前进端为首端,与其对应的一端为尾端或
末端。
[0050]微型结肠镜,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行进机构1、镜头机构2、保护端节3以及防动机构4。行进机构1的首端与镜头机构2通过活动机构5连接,行进机构1的尾端与保护端节3连接,镜头机构2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4。
[0051]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行进机构1用于使结肠镜实现蠕动,尽可能地减少行进对肠道的损伤,避免穿孔,且在肠道里可以正常行进。
[0052]行进机构1包括至少三个的行进端节11。
[0053]行进端节11为电磁直线驱动器,每个行进端节11包括导磁筒、线圈、导磁铁芯、永磁体、端盖等。
[0054]行进端节11穿设在行进导柱12上,相邻的行进导柱12之间通过万向节13连接,确保灵活变形,便于在结构复杂的肠道内行进,行进端节11可以沿对应的行进导柱12前后移动,行进导柱12前后端的万向节13还对行进端节11起到限位的作用。相邻的行进端节11之间通过节膜14连接,节膜14具备防腐性能且密闭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便于配合行进的扭动,节膜14将对应的行进导柱12和万向节13包覆在内,起到保护部件作用的同时,也将部件棱角对肠道的刮蹭最大程度地减轻,也保护了肠道。
[0055]首端的行进端节11与镜头机构2通过活动机构5连接,尾端的行进端节11和保护端节3连接。
[0056]保护端节3的末端为弧面,且保护端节3的内部中空,中空的内部结构方便设置其他功能部件或与相关部件的连接、联动,弧形端面进一步防止棱角对肠道的损伤。
[0057]其中,如图7所示,活动机构5包括一个球铰51、至少三个的形状记忆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型结肠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进机构(1),行进机构(1)的首端设有镜头机构(2),行进机构(1)的尾端设有保护端节(3);镜头机构(2)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肠镜,其特征在于:行进机构(1)包括若干行进端节(11),每个行进端节(11)穿设在单独的行进导柱(12)上;相邻的行进导柱(12)之间通过万向节(13)连接;相邻的行进端节(11)之间通过可延展的节膜(14)连接,节膜(14)将行进导柱(12)和万向节(13)包覆;尾端的行进端节(11)与保护端节(3)连接,保护端节(3)的尾端为弧面,保护端节(3)内部中空;首端的行进端节(11)与镜头机构(2)通过活动机构(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结肠镜,其特征在于:活动机构(5)包括球铰(51)和若干弹簧(52),行进端节(11)的首端与镜头机构(2)的尾端通过球铰(51)连接,若干弹簧(52)沿环形设置在球铰(51)四周,弹簧(52)两端分别连接行进端节(11)和镜头机构(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结肠镜,其特征在于:行进端节(11)为电磁直线驱动器,行进端节(11)的数量不少于三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肠镜,其特征在于:镜头机构(2)包括镜头筒壳(21),镜头筒壳(21)的首端贯通,镜头筒壳(21)内部中空。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晓刚赵宁周自立简陈兴鲍海俊舒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