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绳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74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0
一种穿越绳桥,包括若干沿穿越绳桥路线阵列的脚踩环、水平绳;脚踩环向上通过卸扣连接有悬环绳;水平绳中部穿过卸扣封闭环内,两端被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脚踩环只能用脚踏,悬环绳只能用手攀附,消除了人们取巧的可能;水平绳通过卸扣对脚踩环进行限制,从而避免脚踩环过量摆动,对人们训练进行一定的保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越绳桥


[0001]本技术涉及拓展训练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穿越绳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体锻炼也越来越得以重视,人们不在局限于各种室内的健身运动,而更愿意参加户外运动,户外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亲近大自然,心灵得以放松,磨练人的意志,生活态度更为积极向上。因此,各种户外拓展训练装置也应运而生。穿越绳桥,是动态的绳索构成的动态路径;人们从穿越绳桥内渡过,可以训练人们的手脚配合能力和动态捕捉能力;现有技术中,要不是缺少安全保护,单独地悬下绳索构成的动态路径,有时会因为动态变化太大,在训练过程,人们经常因为这种穿越绳桥难度过大而受伤,甚至让人望之却步;要不就是过多的安全保护,例如全网格构成的穿越绳桥,人们在其中爬行也是可以穿过该种穿越绳桥,但这种难度就大大降低,培养锻炼的效果不佳;市场上急需一种既能保障训练安全,又能避免人们取巧的穿越绳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穿越绳桥。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越绳桥,包括框架、脚踩环、悬环绳、水平绳;框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立的门形结构;门形结构的顶端通过横撑相连;门形结构下端向外设有缓坡;横撑下端悬下若干悬环绳;每根悬环绳向下依次连接卸扣、脚踩环;水平绳中部穿过所有的卸扣闭环内,两端分别与门形结构下端固连。
[0005]优选的,悬环绳两端均打有绳结;悬环绳环结内衬有压绳片。
[0006]优选的,压绳片外侧面中部为与悬环绳环结相匹配的弧形面。
[0007]优选的,横撑下端设有与悬环绳对应的绳卡;绳卡整体为开口向下的U形;绳卡开口处横穿连接有销轴;销轴同时也穿过悬环绳上端的环结。
[0008]优选的,门形结构下端横向设有若干横向长孔;螺钉穿多横向长孔与缓坡相连。
[0009]优选的,水平绳端部穿过门形结构下端与锁线器相连。
[0010]优选的,门形结构顶端竖向设有若干纵向长孔;纵向长孔与横撑轴向同向;螺栓螺纹头依次穿过纵向长孔、横撑端部后与相应的螺母配合旋紧。
[0011]优选的,脚踩环整体为等腰三角形;卸扣与脚踩环两腰所夹的顶点相连。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穿越绳桥,包括若干沿穿越绳桥路线阵列的脚踩环、水平绳;脚踩环向上通过卸扣连接有悬环绳;水平绳中部穿过卸扣封闭环内,两端被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脚踩环只能用脚踏,悬环绳只能用手攀附,消除了人们取巧的可能;水平绳通过卸扣对脚踩环进行限制,从而避免脚踩环过量摆动,对人们训练进行一定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穿越绳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是图1的I放大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II放大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穿越绳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5是图4的III放大视图;
[0018]图6是图1的主视图;
[0019]图7是压绳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框架、11.门形结构、111.横向长孔、112.纵向长孔、12.横撑、121.绳卡、122.销轴、13.缓坡、2.脚踩环、3.悬环绳、31.卸扣、32.绳结、33.环结、34.压绳片、4.水平绳、41.锁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参见图1

7,一种穿越绳桥,包括框架、脚踩环、悬环绳、水平绳;框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立的门形结构;门形结构的顶端通过横撑相连;横撑把两侧门形结构顶端连成一体;门形结构下端向外设有缓坡,用于人员通过缓坡抬高站立位置,使站立位置与脚踩环平齐;横撑下端悬下若干悬环绳;每根悬环绳向下依次连接卸扣、脚踩环;脚踩环用于人员渡过穿越绳桥时落脚所用;若干根悬环绳有若干个脚踩环;悬环绳带动脚踩环绕着横撑摆动,增加人员渡过穿越绳桥时的眩晕感,增加渡过难度;水平绳中部穿过所有的卸扣闭环内,两端分别与门形结构下端固连;水平绳对卸扣进行一定水平限制,使脚踩环绕着横撑摆动的角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使人员渡过穿越绳桥的难度在可控范围内,对人员形成一定的安全保护。
[0022]悬环绳两端均打有绳结;悬环绳环结内衬有压绳片,减少悬环绳摆动环结内侧所受的摩擦。
[0023]压绳片为上端弯曲下端并拢的弧形片;压绳片外侧面中部为与悬环绳环结相匹配的弧形面;压绳片能够完美贴合悬环绳环结内侧面,保护悬环绳环结。
[0024]横撑下端设有与悬环绳对应的绳卡;绳卡整体为开口向下的U形;绳卡开口处横穿连接有销轴;销轴同时也穿过悬环绳上端的环结,为悬环绳摆动提供旋转副。
[0025]门形结构下端横向设有若干横向长孔;螺钉穿多横向长孔与缓坡相连;通过调整螺钉与横向长孔的位置,可以调整门形结构下端与缓坡的横向位置,从而对缓坡进行调整。
[0026]水平绳端部穿过门形结构下端与锁线器相连;锁线器对水平绳端部进行固定,可以卡住水平绳端部形成与门形结构的紧固。
[0027]门形结构顶端竖向设有若干纵向长孔;纵向长孔与横撑轴向同向;螺栓螺纹头依次穿过纵向长孔、横撑端部后与相应的螺母配合旋紧;通过调整螺栓与纵向长孔的位置,可以调整门形结构顶端与横撑的纵向位置,从而调整两侧门形结构的间距。
[0028]脚踩环整体为等腰三角形;卸扣与脚踩环两腰所夹的顶点相连;脚踩环与人员脚部结构相匹配,能够卡住人员脚部。
[0029]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人员从缓坡到达脚部与脚踩环相匹配的高度;根据人员在穿越绳桥上的行走方向,人员自行决定率先卡入脚踩环的脚;该脚卡入脚踩环,与该脚相对
应侧的手紧拽脚踩环相连的悬环绳;之后,再把另一侧脚卡入相邻的脚踩环内,另一侧手紧拽相邻的悬环绳;悬环绳会绕着横撑摆动,人员需要调整体态,使两只脚能够与脚踩环形成一定的稳态;当人员的两只脚形成稳态后,在前的手伸向下一个悬环绳,拉动该悬环绳靠近在前脚到达合适位置;人员再以在后的脚和手为稳态中心,退出在先脚卡入拉回的脚踩环内;人员重新调整重心形成稳态;人员以在前的脚和手为稳态重心,松开在后手,使在后手移动到下一个悬环绳紧拽稳定其下脚踩环使其尽量保持静止;之后退出在后脚卡入保持静止的脚踩环内,人员调整体态,使两只脚能够与脚踩环形成一定的稳态;按照上述步骤,人员就可以渡过穿越绳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绳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脚踩环、悬环绳、水平绳;框架包括两侧对称设立的门形结构;门形结构的顶端通过横撑相连;门形结构下端向外设有缓坡;横撑下端悬下若干悬环绳;每根悬环绳向下依次连接卸扣、脚踩环;水平绳中部穿过所有的卸扣闭环内,两端分别与门形结构下端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绳桥,其特征在于:悬环绳两端均打有绳结;悬环绳环结内衬有压绳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绳桥,其特征在于:压绳片为上端弯曲下端并拢的弧形片;压绳片外侧面中部为与悬环绳环结相匹配的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绳桥,其特征在于:横撑下端设有与悬环绳对应的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建洋王康康施善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建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