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70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混凝土路面透水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础层、级配碎石层和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有导流部,混凝土层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汇流槽,相邻两个第一汇流槽之间连通有若干第二汇流槽,混凝土层内埋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槽和导流部连通的连通部,连通部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与第一汇流槽内的蓄水量成正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基础层的材质设置为煤渣,可以节省更多的建筑资源,更加地节能环保。加地节能环保。加地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俗称白色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各种路面。
[000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完善,道路等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好,混凝土路面在生活当中也越来越常见,传统的混凝土路面通常透水性较差,在降雨之后的混凝土路面上通常会存在部分的积水,行人走在路面上的时候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泥沙甩到鞋面上弄脏鞋面的情况,因而设置一种提高沥青路面整体透水性的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强混凝土路面整体透水性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础层、级配碎石层和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内埋设有导流部,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汇流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槽之间连通有若干第二汇流槽,所述混凝土层内埋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槽和导流部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与第一汇流槽内的蓄水量成正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础层、级配碎石层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组成了道路整体的结构,在第二汇流槽的作用下使得雨水被收集并流入到第一汇流槽内,第一汇流槽实现对雨水的暂时存储,在连通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汇流槽内的雨水被运输到导流部内,在导流部导流的作用下,使得雨水被运走并存储起来,当第一汇流槽内的蓄水量变多时,连通部供雨水运走的通道整体的截面积增大,同时在水自身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单位时间内流入连通部的雨水量增多,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部沿第一汇流槽的宽度方向将其分割为相互连通的若干空腔,若干所述空腔内的水面高度自第一汇流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递减。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通部的分隔,使得第一汇流槽分隔为若干空腔,使得各个空腔自外向内会形成短暂的水位差,使得空腔内水的压力变大,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到连通部内的水量变多,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部包括与导流部连通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沿第一汇流槽的宽度方向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开的若干支撑板,所述支
撑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集水管连通的若干长条通槽,若干所述长条通槽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支撑板的两侧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两端分别与长条通槽和集水管连通的若干第一导流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支撑板实现对第一汇流槽内部空间的稳定分隔,进而确保各个空间逐渐独立效果的稳定,设置的支撑板延伸至混凝土层的表面,实现对第一汇流槽的填充,进而实现对行经的行人车辆的支撑作用,各个空腔内的水自长条通槽向内流动,利用第一导流管的导流作用进一步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混凝土层的顶面平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支撑板可以实现对第一汇流槽的填充,实现对途径车辆的支撑作用,确保车辆途径过程的平稳。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第一导流管长度方向的管壁上开设有与长条通槽连通的缺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的设置增大第一导流管整体与长条通槽的连通程度,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过滤棉。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过滤棉实现对水流中固态杂质的过滤,避免杂质沉淀在结构内部影响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管的底壁沿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设置为V形,所述导流部包括埋设在级配碎石层内的若干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连通有与集水管连通的若干连通管。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V形的集水管的底壁形成的斜面实现对水流的汇聚,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导流性能,集水管内的水在连通管的作用下流至第二导流管内,在第二导流管的作用下,将水流排走。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第二汇流槽宽度方向的截面积自其中部向第一汇流槽的方向递增。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第二汇流槽内形成一个斜面,进而在斜面的作用下实现对水流的引导,增强第二汇流槽整体的导流性能。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基础层、级配碎石层和混凝土层的共同作用,组成了道路整体的结构,在第二汇流槽的作用下使得雨水被收集并流入到第一汇流槽内,第一汇流槽实现对雨水的暂时存储,在连通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汇流槽内的雨水被运输到导流部内,在导流部导流的作用下,使得雨水被运走并存储起来,当第一汇流槽内的蓄水量变多时,连通部供雨水运走的通道整体的截面积增大,同时在水自身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单位时间内流入连通部的雨水量增多,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7]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9]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0030]图中:1、基础层;2、级配碎石层;3、混凝土层;4、第一汇流槽;5、第二汇流槽;6、集水管;7、支撑板;8、长条通槽;9、第一导流管;10、过滤棉;11、第二导流管;12、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础层1、级配碎石层2和混凝土层3,基础层1的材质设置为煤渣,可以节省建筑材料更加地节能环保,级配碎石层2内埋设有导流部,混凝土层3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汇流槽4,相邻两个第一汇流槽4之间连通有若干第二汇流槽5,沿第二汇流槽5宽度方向的截面积自其中部向第一汇流槽4的方向递增,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二汇流槽5内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流斜面,在导流斜面的作用下实现对水流自身受到重力的分解,进而产生沿导流斜面方向的分力实现对水流流速的加快,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排水性能,混凝土层3内埋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槽4和导流部连通的连通部,连通部单位时间内排水量与第一汇流槽4内的蓄水量成正比,当第一汇流槽4内的水逐渐增多时,一方面连通部供水流流经的管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基础层(1)、级配碎石层(2)和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2)内埋设有导流部,所述混凝土层(3)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汇流槽(4),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槽(4)之间连通有若干第二汇流槽(5),所述混凝土层(3)内埋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汇流槽(4)和导流部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与第一汇流槽(4)内的蓄水量成正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沿第一汇流槽(4)的宽度方向将其分割为相互连通的若干空腔,若干所述空腔内的水面高度自第一汇流槽(4)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部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包括与导流部连通的集水管(6),所述集水管(6)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沿第一汇流槽(4)的宽度方向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开的若干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集水管(6)连通的若干长条通槽(8),若干所述长条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正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