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26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涉及配电箱降温领域,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口,两组过水口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预防冷却液体渗漏,过水口向壳体内壁中贯通延伸,过水口和壳体内壁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板,将冷却液体分成两股水流,分流板分隔将壳体的上方分隔成上过水通道,分流板的下方分隔成下过水通道,两股冷却液体分别经过上过水通道与下过水通道,另一侧过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来接在水冷箱的另一侧,冷却液体从回水管流回水冷箱,再由水泵抽取,实现往复循环水冷式降温,回水管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提防冷却液体的渗漏,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整体上降温,降温效果显著。显著。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降温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可以起到,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和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等作用。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对配电箱的降温设施特别简陋,仅靠开设的散热口或是一组风扇进行降温,降温效果不理想,时间长则导致电气设备的绝缘层快速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旨在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所述配电箱本体中主要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三组安装孔,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座,用于稳固降温装置本体,所述箱体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把手,可以通过把手轻便的将箱门打开,所述降温装置本体中主要包括水冷箱,所述水冷箱安装于安装座中,水冷箱中装载有冷却液体,用于对箱体进行水冷降温。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背面贯通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中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内部均匀排布有三组矩形支板,每组所述矩形支板上均匀安装有三组电气设备。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中一侧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相对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同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上均设置有温度调节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冷箱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三组水泵,每组所述水泵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形状均设置呈n形,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安装孔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且连接有冷却套壳。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套壳中主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贯通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和三组电气设备之间呈贴合设置,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形状设置呈L形,所述连接板和矩形支板之间卡接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口,两组所述过水口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过水口向壳体内壁中贯通延伸,所述过水口和壳体内壁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分隔将壳体的上方分隔成上过水通道,所述分流板的下方分隔成下过水通道。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一侧所述过水口和送水管之间固定连接,另一侧所述过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来接在水冷箱的另一侧,所述回水管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案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同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上均设置有温度调节钮,通过温度调节钮对两组温度传感器设定感应温度值,例如,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为20
°
,当箱体内部温度达到20
°
时,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打开散热风扇对箱体内部实现初步降温。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为30
°
,当箱体内部温度还是持续上升,达到30
°
时,第二温度传感器感应启动,第一温度传感器停止运行,关闭散热风扇,启用降温装置本体对电气设备直接采用水冷降温,提升降温效果。
[0016](2)本案中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过水口,两组过水口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预防冷却液体渗漏,过水口向壳体内壁中贯通延伸,过水口和壳体内壁的交接处设置有分流板,将冷却液体分成两股水流,分流板分隔将壳体的上方分隔成上过水通道,分流板的下方分隔成下过水通道,两股冷却液体分别经过上过水通道与下过水通道,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整体上降温,降温效果显著。
[0017](3)本案中一侧过水口和送水管之间固定连接,另一侧过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来接在水冷箱的另一侧,冷却液体从回水管流回水冷箱,再由水泵抽取,实现往复循环水冷式降温,回水管和水冷箱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提防冷却液体的渗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配电箱本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箱体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冷却套壳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配电箱本体;101、箱体;102、安装孔;103、安装座;104、箱门;105、把手;106、散热口;107、散热风扇;108、矩形支板;109、电气设备;110、框架;111、第一温度传感器;112、第二温度传感器;113、连接线;114、温度调节钮;2、降温装置本体;201、水冷箱;202、水泵;203、送水管;204、回水管;205、第二密封圈;206、冷却套壳;2061、壳体;2062、安装槽口;2063、连接板;2064、过水口;2065、第一密封圈;2066、分流板;2067、上过水通道;2068、下过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

6,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配电箱本体1中主要包括箱体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本体(1),所述配电箱本体(1)中主要包括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两侧均开设有三组安装孔(102),所述箱体(10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座(103),所述箱体(101)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箱门(104),所述箱门(104)的一侧中间部位设置有把手(105);降温装置本体(2),所述降温装置本体(2)中主要包括水冷箱(201),所述水冷箱(201)安装于安装座(10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的背面贯通开设有散热口(106),所述散热口(106)中安装有散热风扇(107),所述箱体(101)的内部均匀排布有三组矩形支板(108),每组所述矩形支板(108)上均匀安装有三组电气设备(1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的内部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框架(110),所述框架(110)中一侧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1)的一侧相对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之间设置有连接线(113),同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2)上均设置有温度调节钮(1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201)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三组水泵(202),每组所述水泵(202)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金萍闫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跃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