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09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合装置,其包括液压机等,液压机安装在框架的顶端外侧上,液压机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的底端与压头固定,压力传感器套在压头上,第三螺纹杆的顶端穿过安装板后与第三螺帽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光栅传感器固定,工装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压头的正下方,工作台固定在支撑座的顶端上,支撑座的底端与框架的底端内侧固定,驱动轴穿过光栅传感器、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框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机、压头等将多个元件压合在一起,完成自动化组装,提高组装效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压头的压力情况下,防止压力过大损坏元件。元件。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的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标电机齿壳箱体在装配元件时,通过手工将多个元件装配,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合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液压机、驱动轴、压力传感器、第三螺纹杆、第三螺帽、光栅传感器、第三连杆、压头、工装、框架、工作台、支撑座、安装板,液压机安装在框架的顶端外侧上,液压机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的底端与压头固定,压力传感器套在压头上,第三螺纹杆的顶端穿过安装板后与第三螺帽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光栅传感器固定,工装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压头的正下方,工作台固定在支撑座的顶端上,支撑座的底端与框架的底端内侧固定,驱动轴穿过光栅传感器、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框架内。
[0005]优选地,所述工装上设有凹槽,方便元件放入凹槽内,防止元件掉落。
[0006]优选地,所述液压机的上面设有一个定位板,定位板定位驱动轴上下移动距离,防止驱动轴过分下压造成元件损坏。
[0007]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底端外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脚,这样可以增加稳定性。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外侧设有一个固定套,固定套与框架的底端内侧固定,增加支撑座的强度,防止支撑座发生倾倒等情况。
[0009]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液压机、压头等将多个元件压合在一起,完成自动化组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压头的压力情况下,防止压力过大损坏元件。光栅传感器实时检测元件的位置,将压头与元件对准,提高精确度。工作台方便安装工装,支撑座支撑工作台,增加稳定性。第三螺纹杆、第三螺帽、第三连杆方便安装光栅传感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2]如图1所示,本技术压合装置包括液压机144、驱动轴145、压力传感器146、第
三螺纹杆147、第三螺帽148、光栅传感器149、第三连杆150、压头151、工装152、框架153、工作台154、支撑座155、安装板156,液压机144安装在框架153的顶端外侧上,液压机144与驱动轴145连接,驱动轴145的底端与压头151固定,压力传感器146套在压头151上,第三螺纹杆147的顶端穿过安装板156后与第三螺帽148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147的底端与第三连杆150的一端固定,第三连杆150的另一端与光栅传感器149固定,工装152安装在工作台154上且位于压头151的正下方,工作台154固定在支撑座155的顶端上,支撑座155的底端与框架153的底端内侧固定,驱动轴145穿过光栅传感器149、安装板156,安装板156固定在框架153内。
[0013]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工装152上设有凹槽,方便元件放入凹槽内,防止元件掉落。
[0014]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液压机145的上面设有一个定位板157,定位板157定位驱动轴145上下移动距离,防止驱动轴145过分下压造成元件损坏。
[0015]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框架153的底端外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脚158,这样可以增加稳定性。
[0016]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支撑座155的外侧设有一个固定套159,固定套159与框架153的底端内侧固定,增加支撑座155的强度,防止支撑座155发生倾倒等情况。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的液压机144、驱动轴145、压力传感器146、第三螺纹杆147、第三螺帽148、光栅传感器149、第三连杆150、压头151、工装152、框架153、工作台154、支撑座155、安装板156、定位板157、第二支撑脚158、固定套159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当需要组装元件时,工装152上放置元件,液压机144通过驱动轴145将压头151压下,将多个元件压合在一起,完成自动化组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压力传感器146实时检测压头151的压力情况下,防止压力过大损坏元件。光栅传感器149实时检测元件的位置,将压头151与元件对准,提高精确度。工作台154方便安装工装152,支撑座155支撑工作台154,增加稳定性。第三螺纹杆147、第三螺帽148、第三连杆150配合,方便安装光栅传感器149。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液压机(144)、驱动轴(145)、压力传感器(146)、第三螺纹杆(147)、第三螺帽(148)、光栅传感器(149)、第三连杆(150)、压头(151)、工装(152)、框架(153)、工作台(154)、支撑座(155)、安装板(156),液压机(144)安装在框架(153)的顶端外侧上,液压机(144)与驱动轴(145)连接,驱动轴(145)的底端与压头(151)固定,压力传感器(146)套在压头(151)上,第三螺纹杆(147)的顶端穿过安装板(156)后与第三螺帽(148)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147)的底端与第三连杆(150)的一端固定,第三连杆(150)的另一端与光栅传感器(149)固定,工装(152)安装在工作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战果宋相玺姚登祥
申请(专利权)人:今峰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