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506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包括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池、雨水回用用水点和雨水控制柜,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雨水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输水管与雨水回用用水点相连接,所述输水管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蓄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该装置的储水能力更强,进而使更多的雨水可以回收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且能够将收集储存的雨水供给自动喷灌、道路冲洗、冲厕、车辆冲洗等综合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收集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打造合理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既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慢慢恢复原有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同时对于整个城镇化建设开发的影响降到更低。
[0003]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尚处在初期阶段,雨水利用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海绵城市的理念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综合方案,对传统雨水收集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有效地制定一套从源头、过程再至末端收集的雨水收集回用工艺,不仅成为当前解决雨水内涝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做好雨水收集、污染物处理及调蓄回用的系列工艺,更是关系到我国海绵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区域无法设置足够容量的蓄水池,地下建筑且不需被蓄水池占用,较难满足雨水径流的控制。而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可设置于小区车行道、步行道等下方,收集道路边井、环保雨水口内的雨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包括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池、雨水回用用水点和雨水控制柜,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雨水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输水管与雨水回用用水点相连接,所述输水管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蓄水层,多个所述蓄水层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介质过滤板,所述多介质过滤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硬化土工布层,所述硬化土工布层上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端固定设置有硬化铺装层,所述硬化铺装层边侧设置有边部围挡;
[0006]所述雨水蓄水池内部设置有多个PP雨水蓄水模块,所述雨水蓄水池内部固定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下端设置有多个液位感应器,所述雨水蓄水池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雨水回用用水点包括成品阀门井,所述成品阀门井内部设置有市政补水管,所述市政补水管远离成品阀门井的一端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所述市政补水管和输水管靠近成品阀门井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远传水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内部固定设置有透气管和硬质布水管/沟,所述硬质布水管/沟均匀分布在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上方及侧方,进行引流收集雨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一侧固定设置有阀门井,所述雨水收集管靠近阀门井的一端设置有雨水收集控制阀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多个所述蓄水层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远离蓄水层的一端与雨水收集管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雨水收集管上固定连接有雨水井接管,所述雨水井接管远离雨水收集管的一端与雨水井固定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输水管靠近雨水回用用水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远传压力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市政补水管和输水管靠近成品阀门井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回用蝶阀。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两个所述远传水表均使用液体流量计。
[002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通过设置的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能够使降落的雨水通过边部围挡过滤、硬化铺装层、碎石垫层和硬化士工布层的重力渗透过滤,使水质相对很干净,再经过成品多介质过滤板的重力自然渗透过滤后,水质已经完全满足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标准,并且通过设置多层的蓄水层,能够使该硬化铺装下方蓄水结构的储水能力更强,进而使更多的雨水可以回收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
[0023]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蓄水层,可满足多种不同容量的雨水蓄水要求,硬质布水管/沟可通过模块上方及侧方布水,收集进入硬化铺装下方的蓄水模块,收集水源可来自道路雨水边井、环保雨水口,对雨水的收集更加充分。
[0024]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内部储存的雨水,可以直接通过阀门井和雨水收集管,按需补给传统PP雨水蓄水池,此过程省略了传统雨水收集的截污、弃流、埋地一体机过滤,雨水机房絮凝加药、过滤、消毒的过程,解决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且雨水蓄水池内多余的水可以通过内部的溢流管进入市政输水管网内部,从而将多余的水进行利用,提高该硬化铺装下方蓄水及回用装置的雨水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其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增强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能力。
[0025]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雨水蓄水池内的雨水经过变频供水泵进行抽取输送到雨水回用用水点,为自动喷灌、道路冲洗、冲厕、车辆冲洗等综合利用提供恒压供水,当雨水蓄水池内的雨水耗尽时, 仍可使用市政补水管进行补水操作,防止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使用非常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的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的雨水蓄水池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的雨水回用用水点结构示意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11、混凝土基础;12、蓄水层;13、多介质过滤板;14、透水土工布层;15、碎石垫层;16、硬化铺装层;17、边部围挡;18、透气管;19、硬质布水管/沟;2、雨水收集管;21、阀门井;22、雨水收集控制阀门;23、第一溢流管;3、雨水井接管;4、雨水蓄水池;41、PP雨水蓄水模块;42、液位计;43、液位感应器;44、第二溢流管;5、输水管;51、变频供水泵;52、远传压力表;6、雨水回用用水点;61、成品阀门井;62、市政补水管;63、远传水表;64、回用蝶阀;7、雨水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下方雨水蓄水及雨水回用装置,包括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1)、雨水蓄水池(4)、雨水回用用水点(6)和雨水控制柜(7),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1)通过雨水收集管(2)与雨水蓄水池(4)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4)通过输水管(5)与雨水回用用水点(6)相连接,所述输水管(5)伸入雨水蓄水池(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51),所述硬化铺装下方蓄水模块(1)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11),所述混凝土基础(11)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蓄水层(12),多个所述蓄水层(12)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介质过滤板(13),所述多介质过滤板(13)上端固定设置有透水土工布层(14),所述透水土工布层(14)上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15),所述碎石垫层(15)上端固定设置有硬化铺装层(16),所述硬化铺装层(16)边侧设置有边部围挡(17);所述雨水蓄水池(4)内部设置有多个PP雨水蓄水模块(41),所述雨水蓄水池(4)内部固定设置有液位计(42),所述液位计(42)下端设置有多个液位感应器(43),所述雨水蓄水池(4)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溢流管(44),所述雨水回用用水点(6)包括成品阀门井(61),所述成品阀门井(61)内部设置有市政补水管(62),所述市政补水管(62)远离成品阀门井(61)的一端伸入雨水蓄水池(4)内部,所述市政补水管(62)和输水管(5)靠近成品阀门井(6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远传水表(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硬化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小峰范义青冯先东张海霞叶春华秦贾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景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