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85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池、雨水回用用水点和雨水控制柜,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雨水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回用水输水管与雨水回用用水点相连接,所述回用水输水管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道路边雨水井雨水可通过硬质布水盲沟/管渗透进入蓄水层内,道路蓄水模块具备过滤功能,储存了清洁的雨水,能够对透水铺装道路内部收集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且能够将收集储存的雨水供给自动喷灌、道路冲洗、冲厕、车辆冲洗等综合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有效节约水资源。有效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收集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硬质路面铺砌面积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引起地表雨水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小,洪涝频发,危害加剧,初期径流雨水含有大量杂质,直接排入水体,水污染情况严重,而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不仅可以开源节流回用于城市绿化、喷洒道路等,还能渗透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已经成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0003]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尚处在初期阶段,雨水利用技术还比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海绵城市的理念提供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综合方案,对传统雨水收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还刚刚起步,工艺技术、资金和工程实施仍尚未达到发达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的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在铺装层蓄水满后,无法持续透水,而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长时间降雨时,可以解决透水铺装持续透水,保持铺装面不积水的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雨水蓄水池、雨水回用用水点和雨水控制柜,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通过雨水收集管与雨水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回用水输水管与雨水回用用水点相连接,所述回用水输水管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端固定设置有车道蓄水层,所述车道蓄水层上端固定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土工布上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端固定设置有硬质布水盲沟/管,所述硬质布水盲沟/管上端固定设置有铺装道路层;
[0006]所述雨水蓄水池内部设置有多个PP雨水蓄水模块,所述雨水蓄水池内部固定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下端设置有多个液位感应器,所述雨水蓄水池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雨水回用用水点包括成品阀门井,所述成品阀门井内部设置有市政补水管,所述市政补水管远离成品阀门井的一端伸入雨水蓄水池内部,所述市政补水管和回用水输水管靠近成品阀门井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远传水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内部设置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采用型号为DN80的管
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内部设置有屋面虹吸/消能井接管,所述屋面虹吸/消能井接管与屋面虹吸/消能井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碎石垫层内部设置有多个硬质布水盲沟/管。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一侧固定设置有道路阀门井,所述雨水收集管靠近道路阀门井的一端设置有雨水收集阀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车道蓄水层上端通过第一溢流管与雨水收集管固定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雨水收集管上固定连接有雨水井接管,所述雨水井接管远离雨水收集管的一端与雨水井固定连接。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回用水输水管靠近雨水回用用水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远传压力表。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市政补水管和回用水输水管靠近成品阀门井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回用蝶阀。
[002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能够使降落的雨水通过铺装道路过滤、硬质布水盲沟/管引流、碎石垫层的渗透和透水士工布层的重力渗透过滤,使水质相对很干净,能够完全满足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标准,并且通过设置的车道蓄水层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储存,进而使雨水能够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0025]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内部储存的雨水,能够通过阀门井和雨水收集管,按需补给雨水蓄水池,此过程省略了传统雨水收集的截污、弃流、埋地一体机过滤,雨水机房絮凝加药、过滤、消毒的过程,解决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且雨水蓄水池内多余的水可以通过内部的溢流管进入市政输水管网内部,从而将多余的水进行利用,提高该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的雨水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其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增强对雨水的回收利用能力。
[0026]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供给自动喷灌、道路冲洗、冲厕、车辆冲洗等综合利用,当雨水蓄水池内的雨水耗尽时, 可使用市政补水管进行补水操作,防止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使用非常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的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的雨水蓄水池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的雨水回用用水点结构示意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11、混凝土基础;12、车道蓄水层;13、透水土工布;14、碎石垫层;15、硬质布水盲沟/管;16、铺装道路层;17、透气管;18、屋面虹吸/消能井接管;19、道路阀门井;2、雨水收集管;21、第一溢流管;22、雨水收集阀门;3、雨水井接管;4、雨水蓄水池;41、PP雨水蓄水模块;42、液位计;43、液位感应器;44、第二溢流管;5、回用水输水管;51、变频供水泵;52、远传压力表;6、雨水回用用水点;61、成品阀门井;62、远传水表;63、市政补水管;64、回用蝶阀;7、雨水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1)、雨水蓄水池(4)、雨水回用用水点(6)和雨水控制柜(7),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1)通过雨水收集管(2)与雨水蓄水池(4)固定连接,所述雨水蓄水池(4)通过回用水输水管(5)与雨水回用用水点(6)相连接,所述回用水输水管(5)伸入雨水蓄水池(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频供水泵(51),所述透水铺装道路蓄水模块(1)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基础(11),所述混凝土基础(11)上端固定设置有车道蓄水层(12),所述车道蓄水层(12)上端固定设置有透水土工布(13),所述透水土工布(13)上端固定设置有碎石垫层(14),所述碎石垫层(14)上端固定设置有硬质布水盲沟/管(15),所述硬质布水盲沟/管(15)上端固定设置有铺装道路层(16);所述雨水蓄水池(4)内部设置有多个PP雨水蓄水模块(41),所述雨水蓄水池(4)内部固定设置有液位计(42),所述液位计(42)下端设置有多个液位感应器(43),所述雨水蓄水池(4)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溢流管(44),所述雨水回用用水点(6)包括成品阀门井(61),所述成品阀门井(61)内部设置有市政补水管(63),所述市政补水管(63)远离成品阀门井(61)的一端伸入雨水蓄水池(4)内部,所述市政补水管(63)和回用水输水管(5)靠近成品阀门井(6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远传水表(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装道路蓄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小峰范义青冯先东张海霞叶春华秦贾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景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