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504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管路,室内机包括室内风机和蒸发器,蒸发器入口处连接分液器,并依次与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球阀相连,蒸发器出口处管路与第二单向阀并联,管路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分离器和第一单向阀后,与管路1汇合,管路再经过第一手动球阀后连接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风机、冷凝器、泵节能模块和雾化喷淋装置,管路依次经过冷凝器、第三单向阀和泵节能模块,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流变频压缩机,根据室内负荷调节转速,提高机组能效比,工况更加稳定,增加喷淋装置,强化室外冷凝器换热,根据不同工况,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具有多种运行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属于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企业的能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数据统计,机房空调的用电量超过机房总用电量的50%,因机房空调环境的特殊性,数据中心一年四季需要不间断制冷,即使在冬季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机房仍然需要制冷,而机房空调机组没有将室外自然环境冷源充分利用起来,不但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也是室外自然冷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管路,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入口处连接分液器,并依次与节流装置、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手动球阀相连,所述蒸发器出口处管路分为管路1和管路2,所述管路1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与管路2并联,所述管路2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分离器和第一单向阀后,与管路1汇合,管路再经过第一手动球阀后与室外机相连,
[0005]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风机、冷凝器、泵节能模块和雾化喷淋装置,所述管路依次经过冷凝器、第三单向阀和泵节能模块,进入室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包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采集蒸发器出口压力及温度,并根据出口压力计算出其饱和温度,所述节流装置根据饱和温度控制开度大小,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使压缩机进口处的制冷剂气体维持一定过热状态。
[0007]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设置有干湿球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干湿球温差满足条件时,启动雾化喷淋装置。
[0009]进一步的,根据预设标准划分的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数据绘制工作模式曲线,设定蒸发器出口气体过热度,在具体工作模式下,节流装置根据工作模式设定的气体过热度调节开度大小,室内风机根据具体工作模式曲线调节功率,压缩机根据工作模式曲线调节运转频率。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与泵节能模块为分体式结构或整体式紧凑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高效直流变频涡旋压缩机,配置有压缩机变频器,在1500

7200rpm范围运行。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室内压缩机采用直流变频压缩机,可根据室内负荷调节压缩机的转速,使得机组在低负荷下能效比更高,且室内工况更加稳定,在
常规机组上增加喷淋装置,当室外干湿球温差较大时,说明室外湿度较低,雾化喷淋能够更快地蒸发和交换热量,降温效果更好,利用室外自然冷源,降低机组功耗,根据不同的室内外工况,机组具有多种运行模式,运行及控制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压缩机,2—第一单向阀,3—第一手动球阀,4—第二单向阀,5—蒸发器,6—室内风机,7—节流装置,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1—第二手动球阀,18—气液分离器,19—油分离器,20—冷凝器,21—雾化喷淋装置,30—泵节能模块,31—第三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管路,室内机包括蒸发器5,蒸发器5入口处设置有室内风机6,蒸发器5出口处管路分为管路1和管路2,管路1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且与管路2并联,管路2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8、气液分离器18、压缩机1、油分离器19和第一单向阀2后,与管路1汇合,管路再经过第一手动球阀3后与室外机相连,
[0017]室外机包括室外风机、冷凝器20、泵节能模块30和喷淋装置21,管路依次经过冷凝器20、第三单向阀31和泵节能模块30,再经过室内机的第二手动球阀11、第二电磁阀9和节流装置7后,到达室内风机6前方。
[0018]室内机包括主控器10,主控器10采集蒸发器出口压力及温度,并根据出口压力计算出其饱和温度,节流装置7根据饱和温度控制开口大小,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使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气体维持一定过热状态。
[0019]根据室内负荷、室外温度及室外干湿球温度差判断机组运行在何种工作模式。
[0020]当室外干湿球温差较大时,说明室外湿度较低,雾化喷淋能够更快地蒸发和交换热量,降低冷气进口空气温度,降低冷凝温度,降低机组功率,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0021]根据预设标准划分的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数据绘制工作模式曲线,设定蒸发器5出口气体过热度,在具体工作模式下,节流装置根据工作模式设定的气体过热度调节开口大小,室内风机6根据具体工作模式曲线调节功率,压缩机1根据工作模式曲线调节功率。
[0022]实施例1:第一工作模式
[0023]室外温度较高,且干湿球温差<5℃,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却冷凝后,进入室内机,依次经过第二手动球阀11、第二电磁阀9,节流装置7、室内风机6、蒸发器5和第一电磁阀8后,经过气液分离器18、压缩机1、油分离器19和第一手动球阀3后回到冷凝器20,室外风机结合冷凝器20进口压力,根据第一工作模式曲线调节工作功率,节流装置7根据第一工作模式设定的过热度调节开口大小,此时,泵节能模块中的氟泵和喷淋装置21均不工作。
[0024]实施例2:第二工作模式
[0025]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当室外干湿球温差≥5℃时,雾化喷淋装置21启动工作,根据第二工作模式曲线调节节流装置7和压缩机工作状态。
[0026]实施例3:第三工作模式
[0027]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泵节能模块30中的氟泵启动工作,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却冷凝后经过氟泵增压作用,进入室内机,根据第三工作模式曲线调节节流装置7和压缩机工作状态。
[0028]实施例4:第四工作模式
[0029]与实施例3区别之处在于,当室外干湿球温差≥5℃时,雾化喷淋装置21启动工作。
[0030]实施例5:第五工作模式
[0031]当温度较低,且干湿球温差<5℃,制冷剂在冷凝器20中冷却冷凝后,经过氟泵增压作用,进入室内机,依次经过第二手动球阀11、第二电磁阀9,节流装置7、室内风机6和蒸发器5后,经过第二手单向阀4后,通过第一手动球阀3回到冷凝器20,此时第一电磁阀8关闭,压缩机1停止工作,制冷剂将该路旁通,室外风机结合冷凝器20进口压力,根据第五工作模式曲线调节工作功率,此时,雾化喷淋装置21不工作。
[0032]实施例6:第六工作模式
[0033]与实施例5区别之处在于,当室外干湿球温差大于5℃,室内外温差大于24℃,此时雾化喷淋装置21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管路,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风机(6)和蒸发器(5),所述蒸发器(5)入口处连接分液器,并依次与节流装置(7)、第二电磁阀(9)和第二手动球阀(11)相连,所述蒸发器(5)出口处管路分为管路1和管路2,所述管路1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且与管路2并联,所述管路2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8)、气液分离器(18)、压缩机(1)、油分离器(19)和第一单向阀(2)后,与管路1汇合,管路再经过第一手动球阀(3)后与室外机相连,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风机、冷凝器(20)、泵节能模块(30)和雾化喷淋装置(21),所述管路依次经过冷凝器(20)、第三单向阀(31)和泵节能模块(30),进入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变频自然冷却氟泵双循环机房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采集蒸发器(5)出口压力及温度,并根据出口压力计算出其饱和温度,所述节流装置(7)根据饱和温度控制开度大小,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使压缩机进口处的制冷剂气体维持一定过热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姗许海进常晓芳吴梦凡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