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原材料及劳动力的成本持续上升,加之疫情冲击,催生了更多行业对生产自动化的新需求。因而,作为工业自动化主体的机器人需要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强大的功能和性能。其中高温、高尘、洁净、防爆等复杂环境即是机器人需要面临挑战之一;另外,工业机器人关节的锥齿轮传动受限于加工、装配能力,噪声、精度和寿命等方面不易控制。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减轻装配、加工的复杂性,具有自适应精度补偿、适应复杂的非结构环境的末端内空关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该结构可以降低加工、装配复杂性,具有自适应精度补偿、适应复杂的非结构环境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包括手臂、T轴减速机、末端法兰、B轴减速机、关节结构件、B轴传动组件及T轴传动组件,其中B轴传动组件和T轴传动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臂(7)、T轴减速机(13)、末端法兰(14)、B轴减速机(15)、关节结构件(24)、B轴传动组件(40)及T轴传动组件(41),其中B轴传动组件(40)和T轴传动组件(41)分别设置于手臂(7)的左右两侧;B轴减速机(15)设置于B轴传动组件(40)的前端,B轴减速机(15)的输入端与B轴传动组件(40)连接,B轴减速机(15)的输出端与关节结构件(24)连接,关节结构件(24)绕B轴线转动地设置于手臂(7)的前端;T轴减速机(13)设置于关节结构件(24)上,T轴减速机(13)的输入端与T轴传动组件(41)连接,T轴减速机(13)的输出端与末端法兰(14)连接,T轴减速机(13)驱动末端法兰(14)绕与B轴线垂直的T轴线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结构件(24)上设有中心筒Ⅰ(35)和中心筒Ⅱ(27),中心筒Ⅰ(35)的中心轴线为与B轴线重合的C轴线,中心筒Ⅱ(27)的中心轴线与T轴线重合;所述T轴传动组件(41)设置于中心筒Ⅰ(35)的外侧;所述T轴减速机(13)套装在中心筒Ⅱ(27)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轴传动组件(41)包括带传动机构Ⅰ、锥齿轮Ⅰ(9)和锥齿轮Ⅱ(12)及密封罩(23),其中锥齿轮Ⅰ(9)套装在所述中心筒Ⅰ(35)的外侧,且锥齿轮Ⅰ(9)与所述中心筒Ⅰ(35)之间留有间隙;锥齿轮Ⅰ(9)的齿轮轴通过轴承Ⅰ(10)和轴承Ⅱ(11)与所述手臂(7)转动连接;带传动机构Ⅰ设置于所述手臂(7)的一侧,且带传动机构Ⅰ与锥齿轮Ⅰ(9)的齿轮轴传动连接;锥齿轮Ⅱ(12)设置于所述T轴减速机(13)的输入端,锥齿轮Ⅱ(12)与锥齿轮Ⅰ(9)啮合;密封罩(23)罩设于锥齿轮Ⅰ(9)和锥齿轮Ⅱ(12)的外侧,且密封罩(23)的两端均与所述关节结构件(24)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Ⅰ(10)位于所述轴承Ⅱ(11)的外侧,且所述轴承Ⅰ(10)的外圈通过压盖(18)轴向限位;所述轴承Ⅰ(10)的内圈与所述锥齿轮Ⅰ(9)之间设有弹簧(1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末端内空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传动机构Ⅰ包括电机Ⅰ(1)、同步带Ⅰ(2)、带轮Ⅰ(3)及带轮Ⅱ(8),其中电机Ⅰ(1)设置于所述手臂(7)内,且电机Ⅰ(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龙,陈立博,刘亚超,郝以阁,孙鹏,陈为廉,王金涛,朱维金,于伟光,刘祥,张鹤,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