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410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0
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图纸设计及图纸会审,施工现场准备,设置支撑围护,设置排水措施,进行土方开挖,浇筑垫层、底板和传力带,拆除支撑,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土方回填,拔桩后注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注重围护施工质量的同时,采用合理可靠的坑内地基加固措施,且及时抽去基坑积水,使得整体挖坑过程中,基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开挖由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合理控制坡度,避免切割坡脚防治边坡失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或者减少基坑的塌方,通常会在基坑的四周制作围护结构,拉森钢板桩是常用的基坑围护材料,通过将多块拉森钢板打入土层中进行基坑边缘的围护,拉森钢板桩在基坑周壁形成闭合的形状,且相邻的两块拉森钢板桩之间互相插接配合。
[0003]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重要,深基坑的开挖和围护也变成了重中之重。由于拉森钢板桩具有一定的柔性,纯粹的拉森钢板桩的基坑围护结构无法满足基坑支护的强度要求,会出现拉森钢板桩弯曲甚至破坏的情况。
[0004]在上述施工条件的要求下,PC工法因运而生。PC工法是钢管桩和拉森钢板桩的结合,它具有更强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将拉森钢板桩两侧的连接件切割下来,并将连接件焊接于钢管桩的两侧形成锁扣,将钢管桩和拉森钢板桩依次打入土层中,同时钢管桩上的锁扣与拉森钢板桩上的连接件插接配合。
[0005]中国专利号CN108612111A公开了一种钢管桩和基坑围护结构及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钢管桩打入到土层中;钢管桩包括桩体和锁扣,两个锁扣位于钢管桩截面的同一直径上;锁扣上增设有冲水管;在将钢管桩打入土层的过程中通过冲水管往土层中冲高压水;S2,将拉森钢板桩的连接件与锁扣以插接的方式对齐,并将拉森钢板桩打入土层中;拉森钢板桩进入土层的深度小于钢管桩进入土层的深度;S3,按照上述方法依次打入一根钢管桩和1

2根拉森钢板桩形成闭合的围护单元,每个围护单元在端部互相连接形成基坑围护结构。
[0006]上述公开的这种基坑围护结构单纯采用PC工法的方式进行施工,而在PC工法的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垂直度偏差、桩顶标高偏差、等易渗漏水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效率高效,结构稳定的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图纸设计及图纸会审,对实地所需挖坑地区进行图纸设计,并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审核。
[0009]步骤B:施工现场准备,平整场地及设计标高,并对施工现场和现场道路进行布置,设置场地出入口、车辆清洗点、场地硬化、场地排水点、钢筋笼加工平台和钢筋料场。
[0010]步骤C:设置支撑围护,采用PC工法组合桩和混凝土型钢组合,包括四周支护体系、坑内加固、角撑结构、对称结构和立柱结构。
[0011]步骤D:设置排水措施,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并在基坑内设置管井自流降水井。
[0012]步骤E: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施工流程依次包括侧边坡开挖、边坡护拨处理、压顶梁及内支撑施工、施工运输通道修筑、土方开挖分段挖开至垫层底、剩余边坡护坡处理、基坑和沟槽的人工修土和零星边坡处理。
[0013]步骤F:浇筑垫层、底板和传力带,坑底垫层浇筑至基坑坡脚,浇捣基础底板混凝土时,同时施工传力带。
[0014]步骤G:拆除支撑,依次拆除角撑结构、对称结构和坑内加固。
[0015]步骤H: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将步骤F中的底板作为地下室底板,且根据图纸设置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顶板。
[0016]步骤I:土方回填,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应及时将外墙与四周支护体系之间用素土回填密实;在基坑底部回填土方或堆放砂包,并在坑底进行注浆操作,坑外加插错管并注浆加固;步骤J:PC工法组合桩,采用振动锤拔桩的方式进行拔桩操作。
[0017]步骤K:拔桩后注浆,对拔桩后存在的孔隙进行回填处理,采用粘土或砂石,同时采用压密注浆处理。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中的出入口处设有栈道,栈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地基土。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在平整场地过程中包括设置放坡面,放坡面的施工依次包括定位放线、边坡外挖、边坡修整、钢筋锚入、钢丝挂网、喷射第一层混凝土护面、铺设钢筋网片、喷射第二层混凝土护面和养护。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C中的PC工法组合桩包括钢管桩和连接于相邻钢管桩之间的拉森钢板,且钢管桩顶部设有冠梁,冠梁与钢管桩之间设有底模。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E中的土方开挖分段挖开至垫层底包括第一次土方开挖和第二次土方开挖,在第一次土方开挖前需满足四周支护体系的结构强度达到80%。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E的土方开挖过程中,将基坑分为对应的A区和B区,并同时对A区和B区进行开挖施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A区和B区内根据挖土方向和挖土道路设置分别设置主挖土道路和次挖土道路,次挖土道路为与主挖土道路相连通的分支道路,次挖土道路向主挖土道路运输,且次挖土道路向中心主挖土道路挖退,最后主挖土道路边退边挖,将道路挖除,采用斜向分层开挖的形式进行开挖,呈台阶状由低到高。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E边坡护坡处理中采用喷砼护坡。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F中垫层为混凝土垫层或木模。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对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全面监测,信息化施工,监测内容包括: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围护墙深层侧向变形、深层土体侧向位移观测;支撑轴力观测;地下管线水平位移、沉降观测;邻近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穆、沉降及裂缝观测;坑外地表沉降、道路裂缝观测。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注重围护施工质量的同时,采用合理可靠的坑内地基加固措施,且及时抽去基坑积水,使得整体挖坑过程中,基坑具有更好的稳定
性,同时开挖由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合理控制坡度,避免切割坡脚防治边坡失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PC工法组合桩和混凝土型钢组合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基坑的土方开挖道路图;图4是基坑的划分示意图;图5是土方开挖示意图;图6是PC工法组合桩的正视图;图7是图6中a

a面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四周支护体系1,角撑结构2,对称结构3,坑内加固4,主挖土道路5,次挖土道路6,第一次土方开挖7,第二次土方开挖8,排水沟9,管井自流降水井10,钢管桩11,冠梁12,拉森钢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0]如图1

7所示,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图纸设计及图纸会审,对实地所需挖坑地区进行图纸设计,并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审核。
[0031]步骤B:施工现场准备,平整场地及设计标高,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图纸设计及图纸会审,对实地所需挖坑地区进行图纸设计,并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审核;步骤B:施工现场准备,平整场地及设计标高,并对施工现场和现场道路进行布置,设置场地出入口、车辆清洗点、场地硬化、场地排水点、钢筋笼加工平台和钢筋料场;步骤C:设置支撑围护,采用PC工法组合桩和混凝土型钢组合,包括四周支护体系(1)、坑内加固(4)、角撑结构(2)、对称结构(3)和立柱结构;步骤D:设置排水措施,设置排水沟(9)和集水井,并在基坑内设置管井自流降水井(10);步骤E:进行土方开挖,对坑基进行划分,土方开挖施工流程依次包括侧边坡开挖(6)、边坡护拨处理、压顶梁及内支撑施工、施工运输通道修筑、土方开挖分段挖开至垫层底、剩余边坡护坡处理、基坑和沟槽的人工修土和零星边坡处理;步骤F:浇筑垫层、底板和传力带,坑底垫层浇筑至基坑坡脚,浇捣基础底板混凝土时,同时施工传力带;步骤G:拆除支撑,依次拆除角撑结构(2)、对称结构(3)和坑内加固(4);步骤H: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将步骤F中的底板作为地下室底板,且根据图纸设置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顶板;步骤I:土方回填,地下室顶板施工完后应及时将外墙与四周支护体系(1)之间用素土回填密实;在基坑底部回填土方或堆放砂包,并在坑底进行注浆操作,坑外加插错管并注浆加固;步骤J:PC工法组合桩回收,采用振动锤拔桩的方式进行拔桩操作;步骤K:拔桩后注浆,对拔桩后存在的孔隙进行回填处理,采用粘土或砂石,同时采用压密注浆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出入口处设有栈道,栈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地基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平整场地过程中包括设置放坡面,放坡面的施工依次包括定位放线、边坡外挖、边坡修整、钢筋锚入、钢丝挂网、喷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佳佳段海涛莫国军刘启龙马根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