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90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建筑领域中,建筑物大多以高层为主,设置电梯成为普遍现象

电梯需要使用电梯井进行容纳,电梯井由筒子型现浇剪力墙构成,电梯井浇筑期间,需要在井内多次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由钢筋等组成,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平台上完成对钢筋

浇筑模板及混凝土等施工操作,容易发生操作平台失稳

施工人员坠落事故

[0003]申请号为
201810026538.8
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可以依靠自身动作完成整体爬升,施工人员的操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操作范围可调,安全性好

但是该专利技术中操作平台可移动范围受限较大

电梯井浇筑期间,施工人员无法通过改变操作平台位置对电梯井内模底部是否发生漏浆等状况进行观察;电梯井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无法通过改变操作平台位置对已浇筑完成的电梯井墙面进行修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及使用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在电梯井浇筑施工全过程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

浇筑条件检测

浇筑状况检查以及浇筑成果检验

修缮等操作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支撑部

操作平台以及导向柱组:所述支撑部包含有导向柱组支撑件和用于安装内模筒的内模筒支撑件,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上开设有操作通孔;所述导向柱组设置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上,所述导向柱组包含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分别通过第一升降器和第二升降器沿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组上,且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互不干涉;所述操作通孔和所述操作平台移动区域的外轮廓之间设有通行间隙;通行间隙指能允许操作平台通过操作通孔进行升降移动的余量间隙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中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结构有利于电梯井浇筑及建设工作

在实际浇筑过程中,相应楼层中电梯井浇筑完成后,需进行内模筒及内模筒支撑件的抬升

抬升完成后,内模板底部应低于已完成电梯井顶部面,即内模筒外扩后内模板的部分面应与已完成电梯井内壁相贴合,限制内模筒外扩范围,使上下楼层电梯井内模尺寸一致

但若内模板与已完成电梯井内壁贴合时存在间隙,则该层电梯井浇筑过程中易发生漏浆等状况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中,操作平台移动区域与内模筒支撑件的移动区域互不干涉,施工人员可以控制操作平台下降至内模筒支撑件下方,检查内模板与电梯井内壁的贴合是否存在间隙,以免在浇筑期间发生漏浆等状况;同时,在浇筑完成

内模筒支撑件抬升
后,也可以调整操作平台位置,观察已浇筑电梯井内壁是否达标,若未达标可及时展开修补工作

若相关条件达标,也可以直接进行电梯导轨的安装,加快电梯井整体建设速度

[000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中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结构有利于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在日常使用中的维修维护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0010]内模筒支撑件和操作平台的升降器互不干涉,若内模筒支撑件升降器等出现故障等问题,一方面可以继续调整操作平台位置方便施工人员对相应升降器等进行维护维修,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操作平台顺利升降,方便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撤离

[0011]本专利技术中包括第一升降器

第二升降器等在内的可调节装置,均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工作,所述控制装置可统一整合为一个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导向柱均匀布设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上

均匀布设的导向柱能够为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带来更加平稳的支撑效果,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平稳

稳定的操作环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导向柱上远离和靠近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中心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器和所述第二升降器相配合实现升降操作

[0014]两根导轨相互分离,用于引导不同的升降器,使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的移动区域完全互不干涉,同时,为配合相应导轨,所述操作平台和所述内模筒支撑件上均各采用多台升降器进行升降,若其中
1~2
台升降机出现故障,其余升降器可作为备用升降器保证平台基本的升降功能,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其余升降器的维护维修,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模筒支撑件和所述操作平台的承托面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水平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为所述控制装置提供相应平台的水平状况数据,施工人员可通过读取相关信息,再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启动相应平台上升降器调整平台水平状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平台的承托面与所述内模筒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支撑件的安装元件,所述支撑件为刚性杆状结构,安装完成后可以实现对所述内模筒的支撑

固定

在电梯井浇筑期间,混凝土灌入模具中时,可能使所述内模筒中的内模板出现失稳的情况,最终导致所述内模板倾斜

移动或坍塌,致使电梯井浇筑出现严重事故

所述内模筒内壁以及操作平台上预设的安装元件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在调整好操作平台位置后进行支撑件的固定安装,当操作平台不移动时,刚性杆状结构的支撑件安装完成后,操作平台可通过支撑件为内模板提供支撑与固定效果,防止所述内模板发生倾斜

移动或坍塌,防止漏浆等问题的发生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平台四周铰接有延伸板

当操作平台升降过程中需要经过内模筒支撑件时,延伸板可以通过铰接结构收起,使操作平台顺利通过;当操作平台升降结束,施工人员需要对电梯井内壁等进行施工时,可将延伸板放下,使操作平台面积扩大,方便施工人员靠近所需施工的位置进行相应操作

[0018]一种基于上述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
将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吊运至电梯井施工处,固定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
S2.
将所述内模筒吊运至所述内模筒支撑件所在位置;
S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支撑部(1)

操作平台(2)以及导向柱组(3):所述支撑部(1)包含有导向柱组支撑件(
101
)和用于安装内模筒(
A
)的内模筒支撑件(
102
),所述内模筒支撑件(
102
)上开设有操作通孔(
102a
);所述导向柱组(3)设置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
101
)上,所述导向柱组(3)包含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导向柱(
301
),所述内模筒支撑件(
102
)和所述操作平台(2)分别通过第一升降器(
103
)和第二升降器(
201
)沿若干个所述导向柱(
301
)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组(3)上,且所述第一升降器(
103
)和所述第二升降器(
201
)互不干涉;所述操作通孔(
102a
)和所述操作平台(2)移动区域的外轮廓之间设有通行间隙(
102b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导向柱(
301
)均匀布设于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
101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导向柱(
301
)上远离和靠近所述导向柱组支撑件(
101
)中心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
301a
)和第二导轨(
301b
),所述第一导轨(
301a
)和所述第二导轨(
301b
)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器(
103
)和所述第二升降器(
201
)相配合实现升降操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筒支撑件(
102
)和所述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水平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模筒支撑件(
102
)和
/
或所述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的水平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2)的承托面与所述内模筒(
A
)内壁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支撑件(4)的安装元件(
401
),所述支撑件(4)为刚性杆体结构,安装完成后能够实现对所述内模筒(
A
)的支撑

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2)四周铰接有延伸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琪宏倪尧锴洪晨褚振凯钱伟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乔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