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08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包括上料装置、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张力装置、智能控制器,所述上料装置的左下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辊,第一导线辊左侧设有张力装置,张力装置左侧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辊,第二导线辊左上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辊,上料装置、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张力装置之间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机作为原料纱线轮放线的驱动力,通过电机主动驱动原料纱线轮放线能够避免原料纱线轮因为惯性而过度自转的情形发生,原料纱线轮主动放线能够将纱线的松弛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及时调控纱线的张力,确保生产的高效。确保生产的高效。确保生产的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的
,特别是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的


技术介绍

[0002]布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布料由纺织机纺织形成,当前的纺织机大多通过出料端收集成品布时的拉力来使原料纱线轮被动自转放线,原料纱线轮极易因为惯性而过度自转,过度自转的原料纱线轮无法控制放线的速度,这对于纱线张力的调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有必要提出与纺织机相配合的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能够使原料纱线轮的转速得到控制,使纱线的松弛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精确及时的调整纱线张力,确保纱线在开始纺织时始终保持合适的张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包括上料装置、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张力装置、智能控制器,所述上料装置的左下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辊,第一导线辊左侧设有张力装置,张力装置左侧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辊,第二导线辊左上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辊,上料装置、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张力装置之间相适应,上料装置由电机、第一转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平板、通孔、导线环、第二转杆组成,平板水平设置,平板上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孔且若干个通孔设在同一直线上,每个通孔内设有一根同轴的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从通孔两端伸出,第二转杆最下端设有同轴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后侧设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上套有若干个同轴的第一齿轮,每个第一齿轮与一个第二齿轮啮合,第一转杆的一端设有相适应的电机,每个第二转杆的前侧设有一个相适应的导线环,张力装置由滚轮、U形板、第一直杆、限位管、限位板、弹簧、压力感应装置、盲孔、第二直杆、伸缩装置,U形板的板底设在最下端且板底水平设置,U形板内夹有轴向水平设置的滚轮,U形板的板底正下方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直杆,第二直杆的下端设有伸缩装置,第二直杆的上端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盲孔且盲孔与第一直杆相适应,盲孔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装置,压力感应装置的上端面与U形板板底下端面之间连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直杆,第一直杆的下端适应性插入盲孔内,第一直杆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板,第一直杆的下端与盲孔内壁之间设有限位管,限位管固定在盲孔内壁上且限位管与限位板相适应,上料装置、张力装置均与智能控制器相连。
[0005]作为优选,所述盲孔为多边形孔,限位管为与盲孔相适应的多棱管,第一直杆为与限位管相适应的多棱柱。
[0006]作为优选,所述平板上方的第二转杆与原料纱线轮相适应,导线环的内环最低水平高度略高于原料纱线轮中纱线的最低水平高度,导线环适应性固定在平板的最前端,导线环的截面为圆形。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第一伺服电机。
[0008]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装置由螺母、滚珠丝杠、第二伺服电机组成,滚珠丝杠竖直设置且滚珠丝杠上套有相适应的螺母,螺母与第二直杆的下端相连,滚珠丝杠与第二伺服电机适应相连。
[0009]作为优选,所述滚轮纱线通道的最低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纱线通道的最高水平高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相同且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第三导线辊相互平行,第二导线辊包含第一圆杆、圆环、圆环组,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圆杆上设有若干个同轴的圆环组,每个圆环组由两个同轴平行的圆环组成且同组的两个圆环之间设有纱线相适应的纱线通道,每个导线环对应一个圆环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电机作为原料纱线轮放线的驱动力,传统的原料纱线轮放线是通过下一工序设备的拉扯驱动原料纱线轮自转方向,这种被动的方向方式容易因为惯性而造成原料纱线轮自转过快,进而使原料纱线轮放出的纱线出现突然性松弛的现象,不仅不易及时调整原料纱线轮放出的纱线张力,而且在调整纱线张力的过程中纱线容易因为过度松弛而偏离输线轨道,通过电机主动驱动原料纱线轮放线能够避免原料纱线轮因为惯性而过度自转的情形发生,原料纱线轮主动放线能够将纱线的松弛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及时调控纱线的张力,确保生产的高效;输线过程中张力装置始终保持弹簧被纱线压缩的状态,能够确保纱线始终不会偏离输线轨道;滚珠丝杠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滚珠丝杠调整滚轮高度,能够确保每根纱线都能够精确保持最合适的张力,有利于提升布料的质量;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上料装置、张力装置均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能够精确的控制纱线的输送、精确的调整滚珠丝杠的螺母高度,有利于纱线输送与纱线张力的调整。
[0012]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的正视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包括上料装置1、第一导线辊201、第二导线辊202、第三导线辊203、张力装置3、智能控制器4,所述上料装置1的左下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辊201,第一导线辊201左侧设有张力装置3,张力装置3左侧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辊202,第二导线辊202左上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辊203,上料装置1、第一导线辊201、第二导线辊202、第三导线辊203、张力装置3之间相适应,上料装置1由电机11、第一转杆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平板15、通孔16、导线环17、第二转杆18组成,平板15水平设置,平板15上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孔16且若干个通孔16设在同一直线上,每个通孔16内设有一根同轴的第二转杆18且第二转杆18从通孔16两端伸出,第二转杆18最下端设有同轴的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后侧设有第一转杆12,第一转杆12上套有若干个同轴的第一齿轮13,每个第一齿轮13与一个第二齿轮14啮合,第一转杆12的一端设有相适应的电机11,每个第二转杆18的前侧设有一个相适应的导线环17,张力
装置3由滚轮31、U形板32、第一直杆33、限位管34、限位板35、弹簧36、压力感应装置37、盲孔38、第二直杆39、伸缩装置310,U形板32的板底设在最下端且板底水平设置,U形板32内夹有轴向水平设置的滚轮31,U形板32的板底正下方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直杆39,第二直杆39的下端设有伸缩装置310,第二直杆39的上端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盲孔38且盲孔38与第一直杆33相适应,盲孔38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装置37,压力感应装置37的上端面与U形板32板底下端面之间连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直杆33,第一直杆33的下端适应性插入盲孔38内,第一直杆33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板35,第一直杆33的下端与盲孔38内壁之间设有限位管34,限位管34固定在盲孔38内壁上且限位管34与限位板35相适应,上料装置1、张力装置3均与智能控制器4相连,所述盲孔38为多边形孔,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纱线牵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第一导线辊(201)、第二导线辊(202)、第三导线辊(203)、张力装置(3)、智能控制器(4),所述上料装置(1)的左下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导线辊(201),第一导线辊(201)左侧设有张力装置(3),张力装置(3)左侧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导线辊(202),第二导线辊(202)左上方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第三导线辊(203),上料装置(1)、第一导线辊(201)、第二导线辊(202)、第三导线辊(203)、张力装置(3)之间相适应,上料装置(1)由电机(11)、第一转杆(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平板(15)、通孔(16)、导线环(17)、第二转杆(18)组成,平板(15)水平设置,平板(15)上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孔(16)且若干个通孔(16)设在同一直线上,每个通孔(16)内设有一根同轴的第二转杆(18)且第二转杆(18)从通孔(16)两端伸出,第二转杆(18)最下端设有同轴的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后侧设有第一转杆(12),第一转杆(12)上套有若干个同轴的第一齿轮(13),每个第一齿轮(13)与一个第二齿轮(14)啮合,第一转杆(12)的一端设有相适应的电机(11),每个第二转杆(18)的前侧设有一个相适应的导线环(17),张力装置(3)由滚轮(31)、U形板(32)、第一直杆(33)、限位管(34)、限位板(35)、弹簧(36)、压力感应装置(37)、盲孔(38)、第二直杆(39)、伸缩装置(310),U形板(32)的板底设在最下端且板底水平设置,U形板(32)内夹有轴向水平设置的滚轮(31),U形板(32)的板底正下方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直杆(39),第二直杆(39)的下端设有伸缩装置(310),第二直杆(39)的上端面设有竖直设置的盲孔(38)且盲孔(38)与第一直杆(33)相适应,盲孔(38)的底部设有压力感应装置(37),压力感应装置(37)的上端面与U形板(32)板底下端面之间连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直杆(33),第一直杆(33)的下端适应性插入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良钱丽娟钱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桐基羊绒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