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408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涉及自动供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料斗组件,所述料斗组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滑道储料仓组件、整列储料组件、放料闸门组件、过滤阻挡板和闸门组件,所述料斗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料斗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抓取位置,所述放料闸门组件依次由线性导向轴A、第一闸门组件C、直线轴承H、和第二闸门组件J构成,所述上料组件的沟槽内摆置有反应管,所述出料口包括正对设置的出料口前倾角和出料口后倾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或解决设备自动上料过程中中出现的卡管、堵管等现象,以此来降低全自动分析仪供料斗的故障率,保证仪器可以长时间的正常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IVD行业自动供料装置
,尤其涉及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新型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造价昂贵且反应管在自动上料的过程中会出现卡管、堵管等问题,造成仪器的突然停机,从而影响仪器的故障率,从实验数据得出,目前绝大部分全自动分析仪的运行故障来源于供料装置的不稳定,并且本行业因结构及软硬件技术水平的限制,普遍的故障率在三万分之一,因此迫切需要一款稳定性高的供料斗装置来提升全自动分析仪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市面上新型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造价昂贵且反应管在自动上料的过程中会出现卡管、堵管等问题,造成仪器的突然停机,从而影响仪器的故障率的问题,而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包括料斗组件,所述料斗组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滑道储料仓组件、整列储料组件、放料闸门组件、过滤阻挡板和闸门组件,所述料斗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料斗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抓取位置。
[0006]优选地,所述放料闸门组件依次由线性导向轴A、第一闸门组件C、直线轴承H、和第二闸门组件J构成。
[0007]优选地,所述上料组件的沟槽内摆置有反应管,所述出料口包括正对设置的出料口前倾角和出料口后倾角。
[0008]优选地,所述放料闸门组件上还包括导轨E、悬臂销F、传感器G和螺线管I,所述传感器G处在导轨E、悬臂销F的下方,所述螺线管I处在第二闸门组件J的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线性导向轴A与第一闸门组件C、线性导向轴A与第二闸门组件J之间均通过锁紧螺母B、密封圈D进行旋紧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能对下滑过程中的有可能出现的多状态反应管进行整理,使其满足状态的需求,同时避免多状态的反应管堆积后引发其它供料故障。进而有效降低或解决设备自动上料过程中中出现的卡管、堵管等现象,以此来降低全自动分析仪供料斗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整列储料组件的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中位于整列储料组件前端的放料闸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中上料组件、整列储料组件衔接处的示意图。
[0017]图中:1、料斗组件;2、上料组件;3、滑道储料仓组件;4、整列储料组件;5、放料闸门组件;6、过滤阻挡板;7、闸门组件;8、定位抓取位置;9、出料口;901、出料口前倾角;902出料口后倾角;10、加料口;11、反应管;A、线性导向轴;B、锁紧螺母;C、第一闸门组件;D、密封圈;E、导轨;F、悬臂销;G、传感器;H、直线轴承;I、螺线管;J、第二闸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5,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包括料斗组件1,料斗组件1上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2、滑道储料仓组件3、整列储料组件4、放料闸门组件5、过滤阻挡板6和闸门组件7,放料闸门组件5依次由线性导向轴A、第一闸门组件C、直线轴承H、和第二闸门组件J构成,放料闸门组件5上还包括导轨E、悬臂销F、传感器G和螺线管I,线性导向轴A与第一闸门组件C、线性导向轴A与第二闸门组件J之间均通过锁紧螺母B、密封圈D进行旋紧固定,传感器G处在导轨E、悬臂销F的下方,螺线管I处在第二闸门组件J的下方,料斗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10,料斗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9,出料口9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抓取位置8。
[0020]上料组件2的沟槽内摆置有反应管11,出料口9包括正对设置的出料口前倾角901和出料口后倾角902。
[0021]具体详细工作流程如下:反应管11多姿态存放在料斗组件1的情况下,通过上料带将水平的反应管11放在上料组件2中的沟槽内,通过运转皮带把反应管11提升到顶端后,再利用滑道储料仓组件3末端出料口9上的倾角特征来避免连续的多个反应管11在下落的过程中形成死角后卡在出料口9内的问题,反应管11下落在滑道储料仓组件3上之后通过一定的空间和重心的不稳等因素来达到反应管11的翻转目的,又因为同一时间段下落的反应管11存在状态的差异,以会存在少量的反应管11不能够翻转完成,没有翻转完成的反应管11(叠加、倒立状态)在滑道储料仓组件3下滑的过程中通过拨挡片反转使其翻转后重新排列;对于反应管11在掉落过程引起的离心力变化将反应管11在下滑的过程中又发生倒立的情况,通过过滤阻挡板6和拨挡片的作用,使反应管11再次进行翻转,导轨E后端因为有测量满料状态的传感器G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上料,以此来避免因上料带提供的反应管11过多而引发的堵塞问题满料状态下:储存了一定量正常状态的反应管11,也可根据需求的反应管11数量来调整传感器G位置来小量提升反应管11的上料效率;螺线管I带动闸门组件7每动作一次,滑道储料仓组件3就下放一个整列好的反应管11,下放的反应管11通过滑道及定位特征在0.5秒内稳定反应管11的状态供使用。
[0022]综上所述,本装置能对下滑过程中的有可能出现的多状态反应管11进行整理,使其满足状态的需求,同时避免多状态的反应管11堆积后引发其它供料故障。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包括料斗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组件(1)上依次设置有上料组件(2)、滑道储料仓组件(3)、整列储料组件(4)、放料闸门组件(5)、过滤阻挡板(6)和闸门组件(7),所述料斗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10),所述料斗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抓取位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闸门组件(5)依次由线性导向轴(A)、第一闸门组件(C)、直线轴承(H)、和第二闸门组件(J)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分析仪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民玄哲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润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