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370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5
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包括定子、接线盒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定子包括机座及置于机座内侧的有绕组定子铁心,而接线盒固设于机座外侧并与机座壁组成接线盒腔;旋转电缆引入装置包括转动配合的外螺纹套和内衬套,且外螺纹套固设于接线盒中的机座壁上并与机座壁紧固配合,内衬套装配于外螺纹套的通孔中并可轴向转动;内衬套的内通孔中还配设于双头铜接头,装配时,内引线电缆和外引线电缆通过双头铜接头连通形成通路并通过胶封剂固定于内衬套内,而置于机座腔内的内引线电缆与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绕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定子无需额外焊接引线电缆,旋转电缆引入装置自带引线电缆,引入接线盒简单,需要操作空间小。需要操作空间小。需要操作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煤专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采煤机电机作为采煤机的主要动力驱动设备,安装在采煤机内部,由于空间受限,对电机的外形尺寸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机型受结构尺寸限制,可预留的操作空间很小。常规采煤机电机定子需要额外焊接较长一段引线电缆,引入接线盒通常采用双头螺柱式接线螺栓,或者一头为接线螺柱一头为压接头的结构,或者立板结构的接线盒,这几种结构都需要留出较大的操作空间,接线柱本身尺寸比较长,立板结构的接线盒为两个空腔,尺寸大,不利用空间利用,另外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螺栓松动,接线头压接不紧的情况。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有效缩小接线盒尺寸,满足紧凑型采煤机的需要。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包括定子、接线盒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所述定子包括机座及置于机座内侧的有绕组定子铁心,而接线盒固设于机座外侧并与机座壁组成接线盒腔;所述旋转电缆引入装置包括转动配合的外螺纹套和内衬套,且外螺纹套固设于接线盒中的机座壁上并与机座壁紧固配合,内衬套装配于外螺纹套的通孔中并可轴向转动;所述内衬套的内通孔中还配设于双头铜接头,装配时,内引线电缆和外引线电缆通过双头铜接头连通形成通路并通过胶封剂固定于内衬套内,而置于机座腔内的内引线电缆与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绕组连接。
[0006]所述外螺纹套的上端部设为六棱面结构,而其下端部设为外螺纹面并通过外螺纹与机座壁紧固配合。
[0007]所述内衬套的下端部设有限位凸台,其上端部设有挡圈凹槽并通过配设的挡圈对内衬套径向卡紧,而其内通孔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凹槽。
[0008]所述外螺纹套的外螺纹面及其通孔面均设为隔爆面,所述内衬套的外表面也设为防爆面,且内衬套与外螺纹套采用间隙配合。
[0009]所述双头铜接头上开有用于安装内引线电缆的内束线孔以及用于安装外引线电缆的外束线孔。
[0010]所述内引线电缆、外引线电缆以及双头铜接头与内衬套之间密实设有胶封剂。
[0011]所述内引线电缆和外引线电缆采用浇封工艺浇封到内衬套里,且浇封长度及浇封工艺符合GB3836.9拔脱试验要求。
[0012]所述内引线电缆与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绕组铜线焊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通过定子、接线盒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的布设,针对结构紧凑、可操作空间小,定子主电缆线引入接线盒困难的采煤机电机,提供了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对定子无需额外焊接引线电缆,旋转电缆引入装置自带引线电缆,引入接线盒简单,需要操作空间小;对接线盒只需一个主接线空腔,引线引入接线盒时,无需接线头,无需螺母压紧,减小电机尺寸,便于装配,有效提供电机产品的可靠性。
[0014](2)旋转电缆引入装置采用穿墙浇封过线工艺有效把接线盒腔与机座腔分开,接线盒为一个腔体即可满足安标要求,有效缩小接线盒尺寸。
[0015](3)电机试验各项性能合格,结构满足防爆电机要求,且旋转电缆引入装置中内引线电缆直接与绕组铜线焊接固定,引接线长度短,所需操作空间小,结构紧凑,而外螺纹套与内衬套可以分开,装配方便。
[0016](4)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施方便,通过三维模型分析及试制验证,效果良好,可减小电机体积,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旋转电缆引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外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
[0020]该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包括定子、接线盒3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2,所述定子包括机座4及置于机座内侧的有绕组定子铁心1,而接线盒3固设于机座4外侧并与机座壁组成接线盒腔;所述旋转电缆引入装置2包括转动配合的外螺纹套8和内衬套10,且外螺纹套8固设于接线盒3中的机座壁上并与机座壁紧固配合,内衬套10装配于外螺纹套8的通孔中并可轴向转动。
[0021]所述内衬套10的内通孔中还配设于双头铜接头9,装配时,内引线电缆11和外引线电缆5通过双头铜接头9连通形成通路并通过胶封剂6固定于内衬套10内,而置于机座腔内的内引线电缆11与有绕组定子铁心1的绕组铜线焊接。
[0022]所述外螺纹套8的上端部设为六棱面结构,而其下端部设为外螺纹面并通过外螺纹与机座壁紧固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套8的外螺纹面及其通孔面均设为隔爆面,所述内衬套10的外表面也设为防爆面,且内衬套10与外螺纹套8采用间隙配合,加工公差符合防爆要求。
[0023]所述内衬套10的下端部设有限位凸台101,其上端部设有挡圈凹槽102并通过配设
的挡圈7对内衬套10径向卡紧,防止内衬套10径向移动,而其内通孔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凹槽103。
[0024]所述双头铜接头9上开有用于安装内引线电缆11的内束线孔以及用于安装外引线电缆5的外束线孔。
[0025]所述内引线电缆11、外引线电缆5以及双头铜接头9与内衬套10之间密实设有胶封剂6。相应的,压接好的内引线电缆11和外引线电缆5采用浇封工艺浇封到内衬套里,且浇封长度及浇封工艺符合GB3836.9拔脱试验要求。同时,旋转电缆引入装置中内引线电缆11直接与绕组铜线焊接固定,引接线长度短,所需操作空间小,结构紧凑,而外螺纹套与内衬套可以分开,装配方便。
[0026]有绕组的定子铁心下完线后留出U,V,W相铜扁线,无论浸VPI真空压力漆之前或者之后都不需要额外焊接主引线电缆及压接接线头、固定接线头,绕组端部短,有利于缩短电机尺寸,减少材料及人工成本,方便装配;接线盒焊接固定在机座上,只需一个接线空腔,结构简单,尺寸小。
[0027]该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通过定子、接线盒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的布设,定子不需要额外焊接主引线电缆及压接接线头,绕组出线端尺寸短,减少材料及人工成本,方便装配;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采用穿墙浇封过线工艺有效把接线盒腔与机座腔分开,接线盒为一个腔体即可满足安标要求,有效缩小接线盒尺寸,满足紧凑型采煤机的需要,可广泛用于采煤机电机中。
[0028]旋转电缆引入装置采用穿墙浇封过线工艺有效把接线盒腔与机座腔分开,接线盒为一个腔体即可满足安标要求,有效缩小接线盒尺寸。
[0029]电机试验各项性能合格,结构满足防爆电机要求,且旋转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接线盒和旋转电缆引入装置,所述定子包括机座及置于机座内侧的有绕组定子铁心,而接线盒固设于机座外侧并与机座壁组成接线盒腔;所述旋转电缆引入装置包括转动配合的外螺纹套和内衬套,且外螺纹套固设于接线盒中的机座壁上并与机座壁紧固配合,内衬套装配于外螺纹套的通孔中并可轴向转动;所述内衬套的内通孔中还配设于双头铜接头,装配时,内引线电缆和外引线电缆通过双头铜接头连通形成通路并通过胶封剂固定于内衬套内,而置于机座腔内的内引线电缆与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绕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套的上端部设为六棱面结构,而其下端部设为外螺纹面并通过外螺纹与机座壁紧固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机电机用双向可旋转电缆引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的下端部设有限位凸台,其上端部设有挡圈凹槽并通过配设的挡圈对内衬套径向卡紧,而其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艳刘国增王天锋王正阳完艳丽姚宝锋肖利民张换清臧振鹏马荻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