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质聚氨酯泡沫、其制备方法、其应用和聚氨酯包装泡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
,具体而言,涉及软质聚氨酯泡沫、其制备方法、其应用和聚氨酯包装泡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包装材料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许多先进仪器设备已摒弃常用的聚氯乙烯泡沫及其他材料,而改用聚氨酯泡沫进行包装。特别是对一些精密仪器设备、易碎品、工艺品及新鲜水果等,为了便于物流运输,更要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聚氨酯包装泡沫是一种优良的包装材料,他重量轻、卫生、安全可靠,加工简单,可以预制成各种形状,满足各种包装需求。
[0003]聚氨酯泡沫密度一直是聚氨酯泡沫材料加工商的关注点,低密度高性能的包装材料正成为市场需求的导向。目前。市场上主流包装材料的密度一般在10kg/m3左右。泡沫密度小于8kg/m3或者为8kg/m3左右的聚氨酯包装材料正成为聚氨酯相关企业开发的热点。
[0004]专利CN 112126039 A公开使用过量TDI
‑
50,结合普通硅油制备密度小于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其由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和异氰酸酯组分反应得到: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和所述异氰酸酯组分的质量比为100:60~65;其中,所述异氰酸酯组分包括有机多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包括:1)聚醚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和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羟值均为20
‑
60mgKOH/g,官能度均为2
‑
4;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30
‑
80wt.%;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0
‑
30wt.%;2)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10
‑
60wt.%;3)泡沫稳定剂,所述泡沫稳定剂的用量占形成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所有原料的总质量的0.5
‑
5wt.%;4)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占形成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所有原料的总质量的1
‑
3wt.%;5)化学发泡剂,所述化学发泡剂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2
‑
1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为由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与起始剂反应所得到的多羟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起始剂选自脂肪族胺、芳香族胺或具有2至16个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脂肪族胺包括具有2
‑
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一元胺或二元胺;优选为乙二胺、三乙醇胺和二乙烷三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芳香族胺包括具有6
‑
13个碳原子的芳香族一元胺或二元胺;优选为苯胺、甲苯二胺和亚甲基二苯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起始剂选自具有2至6个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2至4个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更优选为二甘醇、甘油、季戊四醇和山梨醇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35
‑
70wt.%;更优选为40
‑
65wt.%;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是聚醚多元醇接枝聚合物苯乙烯和丙烯晴得到的多羟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是以分子量3000的聚醚三元醇为基础聚醚,接枝丙烯腈和苯乙烯形成的多羟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0
‑
25wt.%;优选为0
‑
20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发泡剂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15
‑
55wt.%,优选为20
‑
40wt.%,优选地,所述物理发泡剂包括卤代烷烃;优选地,所述卤代烷烃包括被氟和/氯取代的C1‑
C5烷烃;更优选为被氟和/氯取代的C1
‑
C4烷烃,更优选为六氟丁烷、三氟一氯丙烷、一氟二氯丙烷、五氟丙烷、五氟丁烷、四氟丙烷
和二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二氯甲烷;所述化学发泡剂的用量占所述聚醚多元醇预混料组分的质量的4
‑
8wt.%,优选为5
‑
6wt%;所述化学发泡剂为能与所述有机多异氰酸酯发生化学反应的制剂;优选为水和/或羧酸类化合物;更优选为水、甲酸和水合肼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稳定剂的用量占形成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所有原料的总质量的1
‑
3wt.%;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用量占形成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先木,汪帆,洪满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美思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