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3291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0
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包括:交叉互联形式及其标准测试特征;步骤2,在不开箱带电的情况下,向设定交叉互联箱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对应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步骤3,将步骤2实际测试特征代入步骤1中的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判断实际测试特征是否与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是否匹配,若匹配,得出交叉互联形式,执行步骤4,若不匹配,执行开箱消缺操作;步骤4,判断是否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交叉互联段,若是,则核对通过;若否,将任意交叉互联箱打开,调整换位顺序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运维程序,降低了耗时,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电力电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高压电缆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箱、交叉互联箱、护层保护器、接地线、交叉互联线等部分。交叉互联箱适应于高电压(35kV、66kV、110kV、220kV)等级的单芯交联电缆金属屏蔽层的交叉互联,它能限制护套和绝缘接头两侧过电压的升高,限制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减少、消除护层上的环形电流。交叉互联接线错误会使接地系统失效,产生悬浮电位,或引起金属护层感应电流过大,严重时会导致电缆故障。接地系统被破坏后,交叉互联三段电缆的中间两段由于交叉互联线被盗而完全悬空,悬空段电缆悬浮电压将会达到4~6kV,甚至更高。
[0003]现有技术文件1(CN108680816B)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交叉互联接地系统带电核对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查看一个交叉互联段中两个交叉互联箱的接线方式,若两个交叉互联箱接线方式一致则直接进入下一步;否则对接线方式进行整改,然后进入下一步;2)在第一个交叉互联箱内交叉互联板的每一个连板上分别施加特定频率的信号,然后在相邻的接地箱接收此信号,并记录每次施加信号时接收到信号强度最高的相线;3)根据第一个交叉互联箱的接线方式,列出该接线方式下正确交叉换位时信号的理论值;4)将步骤2)的记录结果与步骤3)中对的理论值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则对同轴电缆接线方式进行整改;若步骤2)的记录结果恰好与步骤3)中的理论值匹配成功,则重复步骤2)到步骤4)继续对第二个交叉互联箱进行测试;5)将第一个交叉互联箱和第二个交叉互联箱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若两个交叉互联箱中同轴电缆的内外芯朝向不一致,则交叉互联箱的接线方式错误,若一致,则交叉互联箱的接线方式正确,结束测试。现有技术文件1的不足之处在于,步骤1中,查看两个交叉互联箱的接线方式是否一致,需要打开交叉互联箱;在此基础上,步骤2中,施加特定频率信号时,同样需要建立在打开交叉互联箱的基础上。若完整的交叉互联接地系统带电核对步骤执行完毕之后,核对的结果是接线无误,那么打开以及关闭交叉互联箱既在增加了运维的耗时,同时因为是带电操作,也对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旨在不打开交叉互联箱的情况下,带电判断2#、3#箱中接线是否为交叉互联形式,以及2#、3#箱之间的交叉互联配合是否完成了一个正确的交叉互联段,仅当交叉互联换位错误时再打开交叉互联箱调整换位顺序。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建立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包括:交叉互联形式及其标准测试特征;
[0007]步骤2,在不开箱带电的情况下,向设定交叉互联箱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对应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
[0008]步骤3,将步骤2实际测试特征代入步骤1中的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判断实际测试特征是否与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是否匹配,若匹配,得出交叉互联形式,执行步骤4,若不匹配,执行开箱消缺操作;
[0009]步骤4,判断是否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交叉互联段,若是,则核对通过;若否,将任意交叉互联箱打开,调整换位顺序即可。
[0010]优选地,步骤1具体包括:
[0011]步骤1.1,列举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
[0012]步骤1.2,针对步骤1.1的每一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制标准测试特征,由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各个交叉互联形式的预期测试结果构成,形成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
[0013]优选地,步骤1.1具体包括:
[0014]列举3#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包括:
[0015]编号01,同轴电缆内芯连接4#接地箱,外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
[0016]编号02,同轴电缆内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4#接地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
[0017]编号03,同轴电缆内芯连接4#接地箱,外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
[0018]编号04,同轴电缆内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4#接地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
[0019]列举2#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包括:
[0020]编号05,同轴电缆内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1#接地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
[0021]编号06,同轴电缆内芯连接1#接地箱,外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
[0022]编号07,同轴电缆内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1#接地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
[0023]编号08,同轴电缆内芯连接1#接地箱,外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
[0024]优选地,步骤1.2中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以如下表格表示,
[0025]表1 3#箱加信号时4#箱处检测到的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
[0026][0027]表2 2#箱加信号时1#箱处检测到的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
[0028][0029]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
[0030]在不开箱带电的情况下,向2#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一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1#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向2#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二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1#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向2#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三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1#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将获得的三个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合并为2#交叉互联箱实际测试特征,
[0031]向3#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一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4#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向3#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二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4#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向3#交叉互联箱下端部的第三根同轴电缆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4#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将获得的三个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合并为3#交叉互联箱实际测试特征。
[0032]优选地,步骤2中,设定频率的信号为8kHz信号。
[0033]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
[0034]将2#交叉互联箱实际测试特征和3#交叉互联箱实际测试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包括:交叉互联形式及其标准测试特征;步骤2,在不开箱带电的情况下,向设定交叉互联箱施加设定频率的信号,在对应接地箱检测耦合信号幅值最小相并记录;步骤3,将步骤2实际测试特征代入步骤1中的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判断实际测试特征是否与交叉互联箱测试特征表是否匹配,若匹配,得出交叉互联形式,执行步骤4,若不匹配,执行开箱消缺操作;步骤4,判断是否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交叉互联段,若是,则核对通过;若否,将任意交叉互联箱打开,调整换位顺序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步骤1.1,列举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步骤1.2,针对步骤1.1的每一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制标准测试特征,由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各个交叉互联形式的预期测试结果构成,形成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具体包括:列举3#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包括:编号01,同轴电缆内芯连接4#接地箱,外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编号02,同轴电缆内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4#接地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编号03,同轴电缆内芯连接4#接地箱,外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编号04,同轴电缆内芯连接2#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4#接地箱,3#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列举2#交叉互联箱的全部交叉互联形式,为每种交叉互联形式编号,包括:编号05,同轴电缆内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1#接地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编号06,同轴电缆内芯连接1#接地箱,外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b相连接,B相与c相连接,C相与a相连接;编号07,同轴电缆内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外芯连接1#接地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编号08,同轴电缆内芯连接1#接地箱,外芯连接3#交叉互联箱,2#交叉互联箱的A相与c相连接,B相与a相连接,C相与b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交叉互联箱标准测试特征表以如下表格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开箱带电核对交叉互联系统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金龙何光华张志坚孙柯张伟刘铭扬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