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发光装置的电子装置。现有技术近年来,人们活跃地开发出使用发光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特别是,被称作EL元件的发光元件具有简单的结构,其中在电极之间提供含有发光物质的发光层。所以,发光元件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元件由于其特征例如形状薄、重量轻、高响应速度和低电压下的直流驱动吸引人们的兴趣。此外,使用这样发光元件的显示器具有对比度和图像质量优异的特征,并且具有宽视角。而且,由于这些发光元件是平面光源,人们考虑将这些发光元件用作光源,例如液晶显示器和照明的背光。在使用发光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情况下,发光元件的发射原理是载流子注入型。也就是,通过向插入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施加电压,从电极注入的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复合并且使发光物质处于激发态。当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射出光。作为激发态的类型,单线激发态(S*)和三重激发态(T*)是可能的。其在发光元件中的统计学产生比例被认为是S*∶T*=1∶3。通常,发光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态是单线激发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包括:相互接触并且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其中第一发光层含有空穴传输主体材料和磷光化合物,并且第二发光层含有电子传输主体材料和磷光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3-21 2006-0778961.一种发光元件,包括相互接触并且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其中第一发光层含有空穴传输主体材料和磷光化合物,并且第二发光层含有电子传输主体材料和磷光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进一步包含在第一电极和第一发光层之间形成的与第一发光层接触的空穴传输层,其中该空穴传输层具有的三重态激发能低于所述磷光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进一步包含在第二电极和第二发光层之间形成的与第二发光层接触的电子传输层,其中该电子传输层具有的三重态激发能低于所述磷光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空穴传输主体材料是芳香胺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空穴传输主体材料是三芳基胺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电子传输主体材料是杂芳族化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电子传输主体材料是一种选自二唑衍生物、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三嗪衍生物的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电子传输主体材料是下面结构式(1)表示的二唑衍生物。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磷光化合物的发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并且小于或等于540nm。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磷光化合物是客体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的电子传输主体材料的能隙等于或小于3.3eV。12.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光元件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子装置是一种选自计算机、电话、电视机、导航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信晴,濑尾哲史,村田洸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