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85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包括设置在井架下体和井架底座一侧的滑移导轨架,司钻操作房通过滑块和滑移导轨架滑动连接,井架下体上设有第一滑轮组,井架底座上设有第二滑轮组,钢丝绳组分别绕设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位于第一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组的端部和司钻操作房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组的端部和绞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司钻房不能抬升,视野高度不可调,不能随车发运,安装拆卸不方便,维护麻烦,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低的问题。护麻烦,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低的问题。护麻烦,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钻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车载钻修机随着井口工具的多样化,操作及控制系统复杂性加大,导致车台面和钻台面上的设备越来越多,布置难度加大,司钻操作房是整车液、气、电控的汇集处,也是司钻工进行钻修井作业操作的重要工作场所。因此,操作房的布置非常重要。
[0003]若操作房布置在钻台或简易操作台上,势必要加大钻台或简易操作台结构型材规格,以及占用有效空间,不经济。且每次搬家时需要拆掉与主车安装的液气电各管线,吊车起吊司钻操作房后,再发运;到达新井口需要吊车吊起司钻操作房,再进行就位固定,安装与主车连接的液气电各管线,此过程需要吊车、吊车司机及石油工人全面配合方可顺利完成,费时、费力。若操作房布置在井架底座侧面,不仅可以随整车发运,避免操作房及其上液气电管线的拆装,也可设计成升降式的,可时刻确保司钻在操作房内清晰准确看清井口作业,可以适合多个高度位置作业,实用于现场。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 213450229 U记载了一种小修作业可旋转司钻控制房,通过转盘和轴承式旋杆带动司钻房进行旋转,但是该结构并不能带动司钻房提升高度,且整体占用空间较大,收放时不方便,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解决了司钻房不能抬升,视野高度不可调,不能随车发运,安装拆卸不方便,维护麻烦,操作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低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包括设置在井架下体和井架底座一侧的滑移导轨架,司钻操作房通过滑块和滑移导轨架滑动连接,井架下体上设有第一滑轮组, 井架底座上设有第二滑轮组,钢丝绳组分别绕设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位于第一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组的端部和司钻操作房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组的端部和绞车连接。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滑轮组的轴线方向和第一滑轮组的轴线方向垂直。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司钻操作房靠近滑移导轨架的一侧设有吊耳,钢丝绳组通过吊耳和司钻操作房连接。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井架下体的外侧设有固定座,第一滑轮组固设在固定座上,第一滑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轮。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移导轨架通过辅助导轨架分别和井架下体及井架底座连接,辅助导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轨道,井架下体和井架底座上分别设有限位座,两个第二轨道分别固定在两个限位座上,滑移导轨架通过固定架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滑移
导轨架设有限位部,滑块位于限位部内。
[00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移导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轨道, 第二轨道上设有滑槽,第一轨道上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滑槽内,连接部的外形尺寸和滑槽的宽度相匹配,限位部位于支撑部的外侧;固定架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底部设有第一立柱,第一立柱和连接部螺纹连接,限位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立柱,第二立柱上套设有滑轮,滑轮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两个第一轨道通过驱动板连接,驱动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轨道移动的伸缩装置。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槽两侧相对设有两个挡板,第二轨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钉分别和井架下体及井架底座连接。
[00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轮和限位板螺纹连接,滑轮上还螺纹连接有多个锁紧螺母。
[00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板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耳板,耳板和伸缩装置铰接,支撑板通过螺钉和第一轨道连接。
[001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螺纹连接,连接部上设有卡口。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井架下体和井架底座上安装辅助导轨架和滑移导轨架可以方便的将司钻房调整位置,进行轴向的移动和横向的移动,且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调整第二轨道1301的外形,直线型或者圆弧型,保证了司钻房在安全作业获得清晰视野的前提下,避免了对其他部件的干涉,整体操作简单,且安装拆卸方便,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处理。
[0017]1)可根据用户要求且易于实现定位司钻操作房升降多个具体高度;2)扩大司钻视野,避免现场误操作带来的危害,提高安全性;3)结构精简、移运方便、制造容易,对技术及成本的要求很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导轨架安装第一轨道整体示意图状态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导轨架安装第一轨道整体示意图状态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轨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滑移导轨架1;第一轨道101;支撑部102;限位部103;连接部104;卡口105;固定座2;滑块3;钢丝绳组4;限位座5;吊耳6;第一滑轮组7;第二滑轮组8;导轮9;井架下体10;井架底座11;司钻操作房12;辅助导轨架13;第二轨道1301;滑槽1302;挡板1303;固定板1304;固定架14;第一立柱1401;滑轮1402;第二立柱1403;限位板1404;锁紧螺母1405;驱动板15;支撑板1501;耳板1502;井口中心线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6中,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包括设置在井
架下体10和井架底座11一侧的滑移导轨架1,司钻操作房12通过滑块3和滑移导轨架1滑动连接,井架下体10上设有第一滑轮组7, 井架底座11上设有第二滑轮组8,钢丝绳组4分别绕设在第一滑轮组7和第二滑轮组8上,位于第一滑轮组7上的钢丝绳组4的端部和司钻操作房12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滑轮组8上的钢丝绳组4的端部和绞车连接。钻修机随车上安装的绞车和从第二滑轮组8上绕出的钢丝绳组4连接,由此结构,绞车对钢丝绳组4的的收卷角度更小,且第二滑轮组8可以起到中转缓冲的作用,在绞车控制钢丝绳组4动作的过程中,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对于司钻操作房12的控制效果更好,在绞车的驱动下,无需外部动能,即可完成司钻操作房12高度的调整,滑移导轨架1为司钻操作房12提供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整体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002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滑轮组8的轴线方向和第一滑轮组7的轴线方向垂直。由此结构,以使得位于修钻机一侧的绞车可以对司钻操作房12进行更好的控制,第二滑轮组8在保证钢丝绳组4受力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绳子绕出的方向,使用便捷。
[002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司钻操作房12靠近滑移导轨架1的一侧设有吊耳6,钢丝绳组4通过吊耳6和司钻操作房12连接。由此结构,整体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通过钢丝绳组4和吊耳6的充分紧固,且空间利用率更高,维护也更加方便。
[0023]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井架下体(10)和井架底座(11)一侧的滑移导轨架(1),司钻操作房(12)通过滑块(3)和滑移导轨架(1)滑动连接,井架下体(10)上设有第一滑轮组(7), 井架底座(11)上设有第二滑轮组(8),钢丝绳组(4)分别绕设在第一滑轮组(7)和第二滑轮组(8)上,位于第一滑轮组(7)上的钢丝绳组(4)的端部和司钻操作房(12)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滑轮组(8)上的钢丝绳组(4)的端部和绞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滑轮组(8)的轴线方向和第一滑轮组(7)的轴线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所述司钻操作房(12)靠近滑移导轨架(1)的一侧设有吊耳(6),钢丝绳组(4)通过吊耳(6)和司钻操作房(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所述井架下体(10)的外侧设有固定座(2),第一滑轮组(7)固设在固定座(2)上,第一滑轮组(7)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轮(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导轨架(1)通过辅助导轨架(13)分别和井架下体(10)及井架底座(11)连接,辅助导轨架(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轨道(1301),井架下体(10)和井架底座(11)上分别设有限位座(5),两个第二轨道(1301)分别固定在两个限位座(5)上,滑移导轨架(1)通过固定架(14)和第二轨道(1301)滑动连接,滑移导轨架(1)设有限位部(103),滑块(3)位于限位部(103)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车装钻修机液压绞车带动升降的司钻操作房,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导轨架(1)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朱荣威何江海黄竹兵朱颢李云祥李光金赵凯周长旭郭泳泳阳玲孙庆涛周晓坤宋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